富金山下的德械师悲歌:36师十昼夜浴血传奇

闲人杂谈 2024-12-28 16:10:58
德械师的辉煌与落寞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德械师曾承载着国人的厚望,闪耀一时。20 世纪 30 年代,中德开启合作蜜月期,德国因一战战败受限,急需资源与市场,中国则渴望先进军事技术,双方一拍即合。国民政府确立 “从德国聘请军事顾问,改革军制,编练新军,协定防务,筹措军火” 方针,德国军事顾问纷至沓来,带来整军建军新思路。

按照德国标准,国民革命军着手组建德械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 36 师、第 87 师、第 88 师等成为佼佼者。这些部队装备德式军械,士兵身着德式军装、头戴钢盔,配备毛瑟步枪、ZB-26 轻机枪等,接受德国顾问严格训练,战术素养与协同作战能力远超普通国军。

淞沪会战爆发,德械师作为精锐先锋登场。会战初期,87 师、88 师猛攻日军虹口阵地,与炮兵、空军协同,展现强大战斗力,打得日军措手不及。但随着战事推进,日军援兵不断,火力凶猛,德械师劣势渐显。缺乏重武器,炮兵白天不敢开炮;步兵与坦克协同混乱,坦克被日军摧毁;补给线遭日军封锁,弹药、兵员难以为继。尽管如此,德械师仍顽强抵抗,给日军造成巨大伤亡。

淞沪会战后,德械师元气大伤,残部又投身南京保卫战。雨花台、紫金山等地,他们与日军殊死搏斗。可终因实力悬殊,防线被破,德械师近乎全军覆没,曾经的辉煌黯淡无光。然而,他们的热血与牺牲,为抗战留下不屈精神火种,也为后续战斗积累宝贵经验,其中最壮烈的一战,当属富金山战役。

武汉会战:生死较量的序章

武汉,这座位于长江中游的重镇,在抗日战争初期承载着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之重任。自 1937 年国民政府部分机构迁至武汉后,它便成为了抵御日军西进的关键堡垒。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南京后,妄图进一步摧毁中国的抗战中枢,将目光死死锁定在了武汉。

日军大本营精心策划,集结重兵,妄图以 “分进合击” 战术,从长江南北两岸同时推进,对武汉形成包围之势。其第十一军沿长江南岸西进,直逼武汉三镇;第二军则从大别山北麓迂回,企图切断平汉铁路,阻断中国军队的退路。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为应对日军攻势,中国军队紧急调遣兵力,在武汉周边构建起多层防御体系。薛岳的第九战区负责长江南岸,李宗仁的第五战区镇守大别山地区。各部队枕戈待旦,准备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富金山,这座大别山北麓的险要山峰,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它扼守着豫皖咽喉,是日军迂回武汉的必经之路。一旦富金山失守,日军便可长驱直入,武汉将危在旦夕。因此,中国军队精锐尽出,决心死守富金山,为保卫武汉争取宝贵时间。

富金山的抉择:36 师临危受命

富金山,这座位于河南固始南部的山峰,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日军西进的道路上。它属于大别山余脉,主峰海拔虽仅 325.6 米,却山势险峻,南北长四公里、东西宽两公里,呈扇形展开,扼守着叶(家集)商(城)公路要冲,东连六安、合肥,西通潢川、信阳,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山上怪石嶙峋,植被茂密,既为守军提供了天然的隐蔽之所,又给进攻方增添了诸多阻碍。

1938 年 9 月,日军如汹涌恶浪般扑向富金山。此时,宋希濂将军临危受命,率 71 军奔赴战场,旗下的 36 师更是肩负起守卫富金山的重任。宋希濂,这位黄埔一期的名将,眼神坚毅如鹰,浑身散发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与果敢。他深知富金山之战的分量,此战关乎武汉安危,关乎抗战大局,若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36 师作为德械师的精锐代表,装备虽在前期战斗中有损耗,却依旧保留着德式训练的风骨。士兵们身着略显破旧却整洁的军装,头戴德式钢盔,眼神中透露出无畏与决然。他们在师长陈瑞河的带领下,迅速奔赴富金山各阵地,抢筑工事,准备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陈瑞河师长穿梭于各阵地之间,亲自指挥士兵布置防线,鼓舞士气:“弟兄们,今日之战,关乎家国存亡,我们身后就是武汉,就是万千同胞,务必死守阵地,半步不退!” 士兵们齐声响应,声震山谷,那股子视死如归的气势,仿佛能将富金山的岩石都撼动。

浴血奋战:十昼夜的生死坚守日军首轮强攻:血与火的洗礼

9 月 2 日,天刚破晓,富金山的宁静便被日军的空袭彻底打破。数十架日机如遮天蔽日的恶鹰,尖啸着扑向 36 师阵地,炸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刹那间,山摇地动,火光冲天,原本坚固的工事被炸得七零八落,土石飞溅。士兵们紧紧趴在地上,耳边是炸弹的爆炸声、土石的崩塌声,还有战友们的惨叫声。许多士兵瞬间被掩埋在土石之下,或是被炸弹的气浪震得七窍流血。

紧接着,日军第 13 师团在飞机和火炮的掩护下,强渡史河,向富金山前沿阵地发起疯狂冲锋。他们如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喊杀声震得山谷颤抖。36 师的将士们迅速从轰炸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依托残存的工事,顽强抵抗。机枪手们双眼通红,不顾日军飞机的扫射,死死扣住扳机,向冲锋的日军倾泻火力,枪管打得发红发烫;步枪手们沉着瞄准,每一次扣动扳机,都带着必杀的决心,将日军一个个撂倒在河滩上。

日军的首次强攻,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富金山下尸横遍野,鲜血将史河的河水染得通红。36 师虽伤亡惨重,但凭借顽强斗志与有利地形,成功击退日军,挫败其速战速决的企图。

坚守阵地:绝不后退一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战斗愈发惨烈。日军不断增兵,炮火愈发猛烈,每天都有无数炮弹呼啸着砸向富金山。36 师的阵地被炸得千疮百孔,士兵们只能在弹坑与废墟中坚守。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36 师将士们毫无惧色。他们利用富金山的山势,巧妙构筑防线,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与白刃战。在山间小道、村落废墟中,双方短兵相接,刺刀碰撞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36 师的战士们深知,背后就是武汉,就是祖国的山河,他们无路可退,唯有死战。

师长陈瑞河亲临一线,指挥作战。他满脸硝烟,声音嘶哑却坚定有力,不断鼓舞着士兵:“弟兄们,我们是军人,守土有责!今日之战,关乎民族存亡,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后退半步!” 在他的激励下,士兵们个个奋勇当先。有的战士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用最后一丝力气拉响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有的战士弹药耗尽,便捡起石头、木棒,与日军展开肉搏。

一天之内,日军多次冲锋,均被 36 师顽强击退。但 36 师自身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人数不断攀升,许多阵地的士兵所剩无几,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牢牢守住每一寸土地。

绝境中的反击:以命相搏的勇气

随着战斗的持续,36 师的弹药逐渐匮乏,形势愈发危急。但将士们没有坐以待毙,反而在绝境中主动发起反击。

9 月 9 日,师长陈瑞河见日军攻势稍缓,果断下令组织敢死队,对日军进行突袭。他亲自挑选了几十名精壮士兵,每人配备短枪、手榴弹,趁着夜色,如鬼魅般摸向日军阵地。当接近日军时,敢死队员们突然发动攻击,手榴弹如流星般砸向日军营帐,短枪疯狂扫射。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顿时大乱。

在正面战场,剩余的士兵们也在军官的带领下,呐喊着冲向日军,与日军展开激烈拼杀。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将日军赶出富金山。这场反击战,让日军遭受重创,不得不暂时后退,重新调整部署。

然而,36 师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敢死队员大多壮烈牺牲,部队减员严重。但他们用热血与生命,向日军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不屈精神,让日军深知,富金山下,是一群铁骨铮铮、不可战胜的勇士。

英雄的落幕:战损 90% 仍不放弃英雄的落幕:战损 90% 仍不放弃

经过十昼夜的鏖战,富金山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36 师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全师一万余人,战至最后,还能拿起枪战斗的不足 800 人,战损率高达 90%。师长陈瑞河双眼通红,满脸硝烟,望着身边寥寥无几的战士,心中满是悲痛与坚毅。士兵们衣衫褴褛,浑身是血,许多人身负重伤,却依旧强撑着身体,紧握着武器,眼神中透露出不屈与决绝。

在这绝境之中,36 师的将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死死守住富金山主峰,未让日军前进一步。宋希濂军长含着热泪,向战士们传达着战区的嘉奖:“弟兄们,我们的坚守为武汉会战赢得了宝贵时间,全国军民都为我们骄傲!” 尽管伤亡惨重,但他们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战凯歌。

富金山战役结束后,德械师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于中国与德国在二战中走向不同阵营,德械师失去了后续的装备支持,加之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富金山战役等一系列恶战,德械师损耗殆尽。然而,他们在抗战初期的英勇奋战,为中国军队积累了宝贵经验,其顽强精神更是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行,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富金山战役的深远意义

富金山战役,宛如一颗璀璨星辰,在抗日战争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光芒,其意义深远非凡,对整个抗战局势影响巨大。

于战略层面而言,它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堤坝,死死堵住了日军迂回武汉的通道,使其妄图速战速决、包抄武汉的 “分进合击” 美梦破碎。为武汉会战赢得了无比珍贵的备战时间,让中国军队得以在武汉周边从容布防,构筑防线,调集物资与兵力,为后续的持久抵抗奠定坚实根基。此役也打乱了日军的进攻节奏,迫使其重新评估与调整战略部署,将大量兵力与资源耗费于此,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在华中地区的推进步伐,缓解了其他战区的压力,为全国抗战的整体布局争取了主动。

从精神维度审视,富金山战役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36 师以及参战的全体中国军人,在装备悬殊、弹药匮乏、援军难至的绝境下,毫不退缩,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必死的决心,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用热血与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民族的深沉热爱,这种精神如同一股磅礴力量,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百姓们听闻富金山将士们的英勇事迹,纷纷踊跃支前,捐钱捐物,青年们更是热血沸腾,主动投身军旅,奔赴抗日战场。

在历史长河中回望,富金山战役见证了中国军人的顽强不屈,彰显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坚韧不拔。它是抗战精神的生动注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即便岁月流转,富金山上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回荡在山谷间的喊杀声,那浸透在土地里的英雄热血,永远不会被遗忘,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

2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