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大战比亚迪:供应商的救赎

诗与星 2024-12-03 03:00:47

因为写过几篇上市车企的财报分析,星空君被邀请混迹于某知名过气平台的汽车大V群,这几天群里异常活跃起来。

大家探讨的主要热点有两件事,一是比亚迪发邮件让供应商降价10%;

二是特斯拉陶琳发了一张彭博社的统计图表,显示特斯拉是向供应商付款最为及时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群里一部分从业者认为比亚迪的确压榨了供应商,同时还挤压了原来的汽车行业,让整个行业喝西北风。

然而星空君对此持不同观点:比亚迪在册员工近百万(最新数据90万,2024年年报大概率过百万),供应商企业员工数百万,带动行业人口超千万。

以比亚迪济南工厂为例,工厂位于郊区农村,中专学历的员工入职能拿到6-8K的月薪。

即便是在原员工没有加薪的情况下,也是妥妥做大了蛋糕,让更多的月薪3K甚至失业人员在家门口有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他们就不会背井离乡去北上广找工作。

至于曾经高收入合资厂,有个数字对比下:大众全球员工70万,德国本土29万,为大众带来一半以上利润的中国,只有7万员工。

这也是发达国家中产阶级不用996的根源:躺在最核心的环节攫取最高额利润,把低利润的环节放到发展中国家,然后吸血整个产业链。

中国需要更多的比亚迪。

比亚迪的确挤压了合资厂员工的空间,但带来了远超从前的全行业就业空间。

对于特斯拉和比亚迪,星空君的观点很朴素,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是全都要。

二者为中国消费者贡献了更加优质和廉价的选择,推动了产业链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

不存在褒谁贬谁的情况。

一、比亚迪要求谁降价?

先说比亚迪的邮件,这封邮件是有收件人的,收件人是谁呢?

Sensata。

也就是森萨塔科技。

这是一家美国独资做传感器、车用仪表等配件的企业,前身是德州仪器旗下的传感器和控制器业务,同时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

数据来源:iFind

财报显示,森萨塔的毛利率高达30%以上,远高于比亚迪以及绝大部分为比亚迪供货的供应商。

数据来源:iFind

让这家躺着数钱的企业降价10%,星空君认为并无不妥。

你不能一边羡慕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收入体面、工作轻松并据此YYGQ中国的就业环境,另一边又要打压中国的有可能培育中产阶级的企业不能赚发达国家企业的钱。

作为对比,特斯拉和比亚迪共同的供应商--三花智控的毛利率只有27%左右,而三花智控属于新能源车产业链中毛利率最高的企业之一了,大部分企业连20%的毛利率都达不到。

尤其是特斯拉刚起步的阶段,很多供应商为了和特斯拉共创美好的未来,是打断了肋骨硬撑。

森萨塔全部产品的价格降10%,才勉强达到和三花智控持平的程度,依然有很大的降价空间。

星空君并不认为比亚迪(包括华为等国产品牌)各方面都是完美的,在产品质量、品牌宣传方面,国产品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合资品牌就一定是完美的吗?

所以看问题,要辩证的看,要客观的看。

二、中国驰名商标特斯拉

陶总贴出向供应商付款时间表的时候,有意无意忽视了一件事:特斯拉作为行业中毛利率数一数二的企业,对供应商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

一个多月前,宁德时代就给特斯拉降价10%。

恐怕不是曾总主动哭着喊着要降价。

即便如此,星空君依然支持特斯拉。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国产化率甚至超过比亚迪(此处没有褒贬的意思,二者都是优秀的中国企业),可以说,两家巨头为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培养新能源车供应链、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特斯拉功不可没。

星空君曾经半开玩笑又认真的说,特斯拉是一家中国品牌。

特斯拉全球共有约12万员工,其中在中国1.2万人,大约占十分之一,上海超级工厂贡献了全球特斯拉一半产能。

我们需要特斯拉,我们更需要比亚迪。在分析特斯拉供应链的时候,星空君发现绝大多数特斯拉的供应商,都同时是比亚迪的供应商,其中大部分还都向其他新能源车企业供货。整个产业链,欣欣向荣。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斯克的个人财富尤其是特斯拉的市值,有一大半是上海超级工厂和中国的广大特斯拉车主为其“赚”来的。

三、付款周期

回到陶总的付款周期情况。

哪怕是彭博社,也很难直接获取车企的付款进度细节。

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车企名称,星空君认真研究了一下,这张表大概率是用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这是一个财务营运指标,可以近似等效于企业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

数据来源:iFind

星空君查了一下比亚迪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2023年以来发生了较大的增长,达到了146天(2024年三季报),不过依然在相对比较低的区间。

大部分车企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都在半年以内,相当一部分在三个月以内。有些经营周转比较困难的“新势力”确实存在超过半年的情况,但并不是大多数。

数据来源:iFind

从数据中,也看出了彭博社这种美国媒体的“以偏概全”的强大实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