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其实本质上也是军头内卷的历史

人文之光啥 2024-08-05 00:23:55

内卷的极致,其实就是系统性崩溃。比如五代十国的历史,其实就可以视为一部内卷的历史,好在赵家兄弟及时纠正了这个趋势,才避免了内卷继续无休止下去。

1、朱氏梁朝开启乱世

西元907年,唐朝藩镇朱全忠胁迫唐哀帝退位,并开创后梁王朝——即朱氏梁朝。朱全忠敢于推翻唐朝称帝,其实不外乎觉得,当时天底下最强悍的势力,也就是自己的汴州集团,至于其他的势力(比如两川王建、淮南杨渥、河东李克用)都不如自己。

朱全忠称帝以后,部分势力较大的军头宣布不承认朱全忠的帝号,但一些势力一般还不愿意惹麻烦的军头(比如吴越的钱鏐大王,以及岭南刘氏)还是表示愿意向大梁皇帝称臣。朱氏梁朝实际上掌控的地盘,也仅限于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在五代中,朱氏梁朝的地盘是最小的。

当然朱全忠称帝开了个坏头:那就是本来唐朝皇帝可以作为天下共主存在,而诸侯们最起码名义上还要承认天子的神圣性。朱全忠篡位以后还虐杀天子,这种行为也直接为五代乱世、人心败坏拉开了序幕——天子的地位没有了法理保障,那本质上也算不得天子。所以后世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直接认为,五代的天子都是乱臣贼子。此外,北宋朝廷之所以一度主张宋承接的是唐朝法统,也是因为宋朝皇帝自我感觉具备做皇帝的法理依据,而五代的君王不具备这一点。

朱氏梁朝在部分强势藩镇不服的状态下开张,所以在存续时期,也少不得和周边藩镇开打。朱全忠在世的时候尚且能保证梁朝的存在。但随着朱全忠过世,河东集团建立的沙陀唐朝(后唐)就推翻了朱氏梁朝。

2、沙陀唐朝的强悍与虚弱

沙陀唐朝灭亡朱氏梁朝以后,又发兵进攻割据两川的王氏蜀国(前蜀)。沙陀唐朝被视为五代时期疆域版图最大的一个王朝。李存勖时代,沙陀唐朝的国力达到巅峰。沙陀唐朝的强悍也让割据岭南的刘氏感到恐惧——因为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沙陀唐朝确实有统一天下的势头。不过,当岭南刘氏的使臣到了中原面见唐天子李存勖,并通过对沙陀唐朝的情报搜集以后,得出了结论:那就是沙陀唐朝的权力结构存在严重隐患,所以内乱是必然的。

果然如同岭南刘氏使者预判的那样,李存勖在位后期,沙陀唐朝就发生内乱。李存勖被杀。新继位的皇帝李嗣源本来可以宣布沙陀唐朝灭亡,并宣布确立新朝,但是李嗣源表示自己也是李克用的儿子(养子),所以也是沙陀唐朝的宗室,既然如此,那自己称帝哪能换国号?于是沙陀唐朝继续保持。

当然李嗣源在位期间,部将孟知祥割据两川建立孟氏蜀国(后蜀)。李嗣源死后,沙陀唐朝又一次发生内乱。最终李嗣源的接班人李从厚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推翻。而李从珂在位期间,又逼反了驸马石敬瑭,导致沙陀唐朝被推翻。

沙陀唐朝的内乱,其实也是基于皇权神圣性被打翻而产生的(即宋朝人认为的君弱臣强),这本身就是朱氏梁朝的延续。并且论稳定性,沙陀唐朝的政治稳定其实还远不如朱氏梁朝。因此从趋势来说,中原的动乱更进一步,军头内卷也更严重了。

从李存勖在位后期就有动乱,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到了李嗣源在位期间,孟知祥直接闹独立。

3、石氏晋朝:一度导致契丹入主中原

石敬瑭建立石氏晋朝(后晋)之前,为了能够对付李从珂的讨伐,派人联系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并表示只要自己能当皇帝,那一定割让土地给契丹。耶律德光当然很喜悦此事。于是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之下,石敬瑭推翻沙陀唐朝,建立石氏晋朝。而和前朝相比,石氏晋朝丢失了燕云十六州——这个,其实就是内卷导致存量地盘丢失的体现。

石敬瑭时候,愤青天子石重贵称帝,并和契丹爆发了战争。最终,石氏晋朝北契丹灭亡。契丹也由此入主中原。

石氏晋朝的内卷体现在:石敬瑭时代为了和李从珂内卷,丢失了燕云十六州。

4、沙陀汉朝:崩盘早晚的事情

沙陀汉朝(后汉)是石氏晋朝部将刘知远建立的王朝。契丹入主中原以后,因为无法和中原势力兼容,所以遭到了驱逐。刘知远收拾中原残局,建立沙陀汉朝。

沙陀汉朝十分魔幻:从沙陀汉朝开张到崩盘,前后历时四年。而且这四年时间,整个沙陀汉朝内战不断——刘知远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汉隐帝登基初期,就爆发三镇之乱。三镇之乱平息没多久,汉隐帝又逼反了大将郭威,导致沙陀汉朝灭亡。

而且汉廷不断横征暴敛,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不论是刘知远还是汉隐帝,其实都拿不出治国方针出来。所以从趋势来看,即便是没有后来郭威推翻沙陀汉朝,沙陀汉朝的崩盘也是必然趋势。

沙陀汉朝存在四年,内卷体现在:中原的民生和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局面如果持续下去,会让中原王朝更加虚弱。

5、郭氏周朝:渴望力挽狂澜

郭威建立郭氏周朝(后周)的同时,沙陀汉朝的残余势力在山西的中部和北部建立了北汉王朝。这意味着,郭氏周朝在开张初期,其版图又少了一大块——所以,可以理解成,郭氏周朝和沙陀汉朝的内卷,导致了版图进一步缩水。甚至可以视为沙陀汉朝的版图一分为二,一部分处于郭氏周朝统治之下,一部分则是沙陀汉朝的残余势力——北汉,继续统治。

当然郭威和柴荣都是五代时期难得的英明君主。所以郭威在位期间鼓励生产,努力恢复生产秩序,大搞建设,尽力扭转军头内卷的不利局面。

郭威去世后,柴荣继承郭威皇位。柴荣在位期间,从南唐手里夺取江北之地,扩大了郭氏周朝的版图。并且柴荣也励志要在自己在位时期统一天下(实际上当时孟氏蜀国对于柴荣皇帝也很恐惧,如果柴荣皇帝的寿命能长一些,郭氏周朝灭掉孟氏蜀国也不过是时间问题)。郭氏周朝欣欣向荣,所以,高丽都派人到中原,表示向柴荣皇帝称臣。

刘裕大帝和柴荣皇帝,都是小编比较敬仰的非大一统王朝的皇帝。

不过,柴荣皇帝在位期间,虽然扭转了五代内卷的趋势——即版图不断缩水(李嗣源时代丢四川,石敬瑭时代丢燕云十六州,郭威时代丢山西中部北部),但是没能在制度上,杜绝五代十国乱世继续延续。

而这个历史任务,只能交给后来的英主。

即,赵氏宋朝的赵家兄弟。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