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这个外国人,留下乾隆的真实相貌,和电视上看到的很不一样

白晴聊历史 2024-11-14 10:41:04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清朝的乾隆皇帝,以风流倜傥和文治武功闻名。

然而,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乾隆形象,真的是他本人的真实面貌吗?

其实,乾隆的真实长相与我们所熟悉的形象有很大不同,而这一切得多亏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外国人。

他用画笔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位大清皇帝的真实容貌,将乾隆的独特神采留在了历史长河中。

那么,乾隆到底长什么样?他的容貌为何与影视中的形象大相径庭?

这幅珍贵的画作或许会颠覆你对乾隆的固有印象。

米兰城外,艺术的种子悄然萌发

1688年,意大利米兰,一个男婴在郎家呱呱坠地。

谁曾想,这个孩子日后竟成为宫廷画师,在中国皇宫留下传奇一生。

年少的郎世宁是个不安分的孩子,总爱跑到米兰大教堂前的广场,看街头艺人创作。

五彩斑斓的画作,精致入微的雕塑,点燃了他对艺术的热爱。

"总有一天,我要用画笔记录下这世间的美。

"郎世宁暗暗发誓。

加入耶稣会,艺术与信仰的交织

少年郎世宁不甘于平凡,19岁那年,他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加入耶稣会。

巴洛克式的教堂,深邃悠远的管风琴乐,让他感受到艺术与信仰的完美结合。

"我要用艺术传播主的福音。

"郎世宁虔诚地祈祷着。

很快,他凭借过人的绘画天赋,成为了教会最年轻的画师。

笔下圣母的慈爱,基督的悲悯,令人动容。

名声渐起的郎世宁,却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传教士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描绘了一个如此瑰丽神奇的国度,我要去亲眼见证!"

万里航程,梦圆紫禁城

1715年,怀揣着传教和艺术的梦想,郎世宁登上了东渡中国的航船。

海浪翻涌,桅杆飘摇,他在颠簸中憧憬着东方的奇妙。

"所有的等待和煎熬,都是为了梦想的实现。

"郎世宁暗自坚定信念。

经过一年的航行,郎世宁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首站广州,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让他倍感亲切。

作为传教士,他开始学习汉语,传播福音。

五年后的一天,皇帝的诏书传来,郎世宁受邀入京觐见康熙皇帝。

紫禁城的威严与壮丽,让这个意大利青年惊叹不已。

"这就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天堂之城啊!"郎世宁激动地想着。

三朝画师,笔墨写春秋

康熙六十年,郎世宁应邀参加皇宫新年庆典,他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康熙亲自下旨,让郎世宁担任宫廷画师,还特意为他修建了画室。

自此,郎世宁的人生轨迹,与清朝皇宫紧紧相连。

"我要用画笔,记录下这宫廷的点点滴滴。

"郎世宁暗自发誓。

皇家御花园里的花卉走兽、宫女太监的喜怒哀乐,在郎世宁的画作中栩栩如生。

他甚至为康熙皇帝和后宫嫔妃画下宫廷生活图卷,开创了清宫绘画新风尚。

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

尽管雍正禁止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活动,但他十分欣赏郎世宁的才华,特许他继续留在宫中。

"传教虽然受阻,但艺术不能停止。

"郎世宁更加专注于绘画创作。

不过,雍正皇帝可没让郎世宁闲着。

他要求这位意大利画师学习汉语和满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郎世宁欣然接受,潜心研习东方艺术。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1735年,乾隆即位。

这位喜爱诗书画的年轻皇帝,对郎世宁青睐有加。

乾隆常常邀请郎世宁聊天谈画,两人惺惺相惜。

"我要为皇上留下最真实、最生动的画像。"

郎世宁暗下决心。

融汇中西,开创"郎世宁体"

在乾隆的鼓励下,郎世宁开始大胆尝试,将西方写实画法与中国传统工笔融合,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郎氏风格"。

他笔下的乾隆皇帝,威严中不失灵动,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中走出。

这种立体感和光影效果,是中国传统绘画所没有的。

宫廷里的唐岱、王致诚等画师,也开始向郎世宁学习、切磋。

"好一幅《乾隆皇帝大阅图》!朕骑在骏马上,气宇轩昂,当真传神写照啊。

"乾隆皇帝赞不绝口。

从《乾隆皇帝大阅图》到《乾隆半身冬装像》,从后宫嫔妃到百官将士,郎世宁用他融汇中西的画法,记录下清朝最鼎盛时期的人物风貌。

他成为乾隆身边不可或缺的"御用画师"。

见证盛世,艺术长留人间

郎世宁与乾隆朝几乎同步。

在他的画笔下,留下了从1735年乾隆即位,到1795年乾隆退位这一段"康乾盛世"的宫廷写照。

他用画笔记录下乾隆的意气风发、韶华正茂,也见证了晚年的苍老与沧桑。

在乾隆朝全盛时期,郎世宁用他的艺术才华,呈现出一个山河壮丽、文治武功的大清盛世。

同时,他也看到了乾隆晚年奢靡之风渐起,国力衰退的征兆。

这位意大利画师,以他独特的视角,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一页。

"我在这神州大地上度过了大半生,见证了这个东方古国的兴衰浮沉。

感谢上苍,让我用画笔记录下这一切。

"郎世宁常常感慨。

1766年,郎世宁在北京景山脚下去世,享年78岁。

乾隆皇帝悲痛万分,亲自赐银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在墓碑上题写"诚朴巧思"四个大字,赞誉这位来自异国他乡的画师。

如今,走进北京故宫,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我们依然能看到郎世宁那一幅幅传神的作品。

它们穿越时空,将那鼎盛一朝的风采永远定格。

这个意大利传教士,用他的艺术才华,书写了中西文化交融的传奇。

他以画笔丈量历史,以真情刻画人性,让艺术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就是郎世宁,那个映照康乾盛世的"洋画师"。

参考文献:

1.《郎世宁传》,王耀庭著,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2.《"画圣"郎世宁的艺术人生》,林语堂著,《传记文学》,第90卷第3期,2007年3月。

3.《纪念郎世宁诞辰330周年》,王新著,《美术观察》,2018年第10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