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语人生》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作者:黄企生
追求热闹是人类的天性,然而热热闹闹、五光十色,会容易让人变得随波逐流、心生杂念,思想容易被他人裹挟,在热闹中迷失了方向和自我。
任何热闹,对于人都是一种消耗,热闹之后会感到空虚和疲惫。
而任何宁静,对于内心都是一种滋养,会萌生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所以,生活这一条修行的路,人注定是要经历一番孤独。
独处,可以缓解烦恼的压力。
找一个时间,关掉手机和电脑,一个人安静地度过一段时光。
独处给我们提供一个契机,从忙碌中抽身出来,释放一下压力,舒缓一下精神,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与烦恼。
有人会认为独处是隔绝世界、封闭自我,这恰恰是把独处看小了。
真正的独处,是一种轻松的状态,一种淡然的心境,在一呼一吸、一张一弛中,与生命对话,与世界对话。
独处,其实是换个方式输出。
安静地与自己相处,是我们暂时告别浮躁,潜下心来踏实做事的前提。
独处的时光,往往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增值期。
周国平曾说:
“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
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生活就是这样,并不是越热闹,越快乐,越满足。
相反,喧嚣的热闹,只不过是暂时的,也不过是荷尔蒙得到一时的释放而已。
只有在独处当中,从安静的内心世界里,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生活步骤和步调。
如此,我们能够在合乎时宜的节奏和调节当中,感受到独处带来的魅力和欣喜。
事实上,一个人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懂得让自己如何独处下去。
毕竟,如果一个人连独处都无法做到的话,那么他很容易被身边的人,以及生活的周边环境影响了自己,甚至左右了自己。
可以说,一个人越是无法独处,他就越无法感受到生活带来的简单和快乐,就无法让自己心灵感到满足和幸福。
哲学家帕斯卡尔说: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于我们不善于离开消耗我们的人和事。”
马德曾说: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生命的成熟与蓬勃。”
远离人群的活法,看似是寂寞的,会失去很多乐趣。
但实际上,独处是一场与灵魂对话。
静下心来,隔绝世界的嘈杂,才能为漂泊不定的灵魂寻一个休憩之所。
不经过一番孤独的清修,就不会对人生、对自我有深刻的洞察和认识,也不会拥有完整的自我。
独处,是一种更为深度的自由,向外,既无所求,也无所依;
向内,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事,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时候,独处可以把人还原到一无所有,同时也能把人还原到最完整的自我。
独处,是一种人生的常态。
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懂得独处的人,不会过度依赖他人,而是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求内在的平和与满足。
独处,是一种慧见,让人明白很多事情,于别人而言,毫无意义,于自己而言,就活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人到中年、老年,衣食无忧、生活稳定、思想成熟,更愿意享受在孤独中的寂静与思考,这或许就是一种高质量的孤独,一种精神层面的奢侈品。
一位哲人说过:
“真正高尚的情操,都是通过独处而获得的。”
叔本华曾说: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
独处,是一种智慧的沉淀;
独处,是一种充实的满足;
独处,是一种高远的境界;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那就让我们学会在独处中,让生命怒放,让自己变得更高尚、更卓越。
作者简介:
黄企生,原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和国防大学指挥员班,少将军衔。
从军40年,曾在团、军、军区机关历练,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和政研工作,曾任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
退休后,笔耕不辍,经常写一些随笔、感悟等哲理性短文,纯粹当作爱好,当作退休生活的组成部分,重在练笔,锻炼思维,启迪认知,品悟人生,追赶时代,防止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