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朝名将明瑞所参加的平准平回战争中,从其部将兆惠、富德开始,包括明瑞本人在内,将领们个个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乃至与敌人短兵相接,打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肉搏战。征缅战争则鲜有这样的例子,绿营将领通常都是督令士兵在前面施放枪炮,自己在后面远远地观望,一旦缅军骑兵发动冲锋,将领们便惊慌失措,士兵的情绪因此受到影响,以至弃械溃散,无法抵御。
所有相关报告都汇总到乾隆手上,促使乾隆决定改变征缅部队的结构,不但从量而且从质上集结兵力,同时加大军需、军饷的供应,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开始了。
健锐营作为清军王牌部队,在平准平回战争中战功卓著,平时轻易不会动用,乾隆从中拨出一千,其规格已与当初的平回战争相同,之后又续拨满洲兵两千,使八旗劲旅的数量达到三千,另抽调四川绿营八千,贵州绿营一万,云南绿营也没有全然抛到一边,而是从中精选了五千人作为辅助部队,这样一共调遣两万六千人参加南征。
在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马匹仍是不可或缺的战争资源,乾隆从两广川黔湘五省抽调一万五千六百匹马,用于军用物资运输和骑兵作战所需,使以骑射见长的八旗兵每人都得以配马三匹。粮饷方面,也集中全国力量,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其中通过从各省及户部筹集,先期便投入军饷白银六百万两,又从云南的大理、永昌等六座府城就近进行划拨和购买,为军队提供粮食九万石。
由于缅甸北部丛林密布,地形气候极为复杂,不便运送粮草辎重,所以士兵行军时仍需自带分配的口粮,且规定每个士兵都需带粮六斗,不过吸取之前的教训,这些口粮主要都由配备给士兵的马匹驮载。除了马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牛随队而行,这是因为马匹本身不够用,相当大一部分粮食只能靠牛驮载,而且根据平准平回战争的经验,万一到军粮匮乏,必须宰杀牲畜以食的时候,杀马不如宰牛——若是杀了马,部队的行动能力会急剧下降,若是宰牛,则可以把这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出征的具体时间也经过了再三斟酌。明瑞到任之前,缅军曾出动一千余人,渡江再次侵扰中国边境,乾隆为此特意下旨给新任云南提督谭五格,让他只要击退缅军以及加强防御即可,暂时不能带兵深入,等明瑞到任,“于九月以后,克期大举”。
南征缅甸,乾隆主要担心的是瘴气,据了解,缅甸瘴气从阴历四月开始,以七八九三月为最盛,到九月方止。有大臣建议在十一月至次年三月间进兵,但当年的七月逢闰,也就说是有两个七月,乾隆一算,当年的九月若放在往年,就相当于十月了,他估计到时天气凉得快,瘴气应该也消散得差不多了,再说自古兵贵神速,如果一定要等到秋冬进兵,缅军察觉后将可能加强防御,从而使战争形成旷日持久之势。
九月出师就这样定了下来,因为要等待由京城出发的八旗兵,遂一直推至九月二十四日(1767年11月15日)。当天,明瑞按计划自永昌发兵,他的原计划是“一主两辅”,即将部队分成三路出击,至正式出师前,他又临时修订计划,将三路变成南北两路,其中南路主力一万七千人,由明瑞本人亲率,从陆路行进,北路辅军九千人,由参赞大臣额尔景额、云南提督谭五格率领,从水路行进,大家约定,两路一旦得手,便会攻缅甸都城阿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