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科技圈最炙手可热的名字,非华为莫属。你可能还记得,华为曾凭借自家研发的麒麟芯片,一步步从一线手机品牌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高端手机市场的主力军。
麒麟芯片的问世,让华为手机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56%的份额,还让苹果和三星这些“国际大佬”纷纷感到压力山大。在一度超越苹果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的第一后,华为的“崛起之路”让不少人瞠目结舌。再加上推出的麒麟9000芯片和在5G领域的先行布局,华为的步伐实在是快得让人追不上。凭借着这些创新和技术突破,华为成功挑战了美国在通信行业的霸权地位。可惜,风头过了,局面却没那么简单。技术领先的同时,华为的“崛起之路”也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华为的崛起触碰了美国的“软肋”,尤其是在芯片和通信领域,是“心头之痛”。于是,美国便开始动起了制裁的脑筋。从实体清单到芯片供应的规则调整,层层“封锁”像是给华为上了紧箍咒,随时可能使华为遭遇市场寒冬。对华为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美国限制了华为从全球采购关键芯片的能力,直接导致了其消费者业务的滑坡。国内市场份额急速下滑,原本风头正劲的华为,瞬间感觉自己被市场“抛弃”了。随着华为的市场份额急速下降,苹果“趁虚而入”,迅速回到国内市场的舞台中心。从原本的8%市场份额,苹果的份额猛然蹿升至20%,重新夺回了国内第一的位置。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希望摆脱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高度依赖。另一方面,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和庞大的人口市场,正是苹果觊觎已久的“黄金机会”。这样一来,苹果既能避免风险,又能享受印度的“人口红利”,是为了产品生产线的多元化,更是为了市场份额的全球布局。苹果一撤离,中国的手机供应链可就慌了神了。许多曾经与苹果合作紧密的厂商,瞬间失去了订单,面临着经营的巨大压力。以欧菲光为例,因为失去了苹果的订单,它一度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可这也正是“危机中孕育着机遇”。欧菲光通过转型多元化业务,成功恢复了元气,获得了华为Mate 60系列的订单,这一波“第二春”也让它找回了生机。面对国际大厂的“博弈”,我国的供应商纷纷响应央视的呼吁,开始调整战略,将目光聚焦国内市场,并加强自研技术的投入。如果说哪家企业在这场“供应链大迁移”中表现得最为引人注目,那一定非比亚迪莫属。比亚迪电子成为了苹果最新的代工伙伴,开始接受苹果的iPhone 16系列订单。比亚迪作为一家以新能源汽车起家的公司,居然在手机代工领域也能“插上一脚”,这真是令人吃惊。未来的市场格局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谁能在风云变幻中把握住机会,谁就能在这场全球竞争中占得先机。
不知所云
小编比大胡话,比亚迪为什么不能给苹果代工,又不是买芯片,只要有活干就行,管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