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秦PLUS首战便失利,电驱版轩逸救的了日产吗?

车圈纪事 2023-04-16 18:43:44

卖点相似售价却偏高,电驱版反而拉大轩逸与秦PLUS差距。

电驱版轩逸上市已接近一个月,也未能阻挡轩逸销量进一步下滑。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3月轩逸总零售2.3万辆,同比下滑23%,在轿车销量排行榜中居第四,不仅输给老对手朗逸,还不及比亚迪秦、比亚迪海豚、埃安S三款自主品牌轿车。

今年2月,轩逸就以4000辆的月销差距输给秦,但至少保住国内轿车销量亚军的地位。电驱轩逸上市的3月,轩逸与秦的销量差反而扩大到2万辆。

从技术路线和卖点上,电驱版的轩逸都像是冲着新晋销冠秦而来。然而,油耗略高、售价偏高的电驱轩逸,并没有挽救轩逸失势的局面。在华销量担当接连下滑,让本就技术更新缓慢的日产雪上加霜,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市场逐渐流失。

卖点相似却反馈不佳,电驱轩逸开局就落败

今年3月,东风日产推出超混电驱轩逸,该款车无论定位还是卖点,都与比亚迪秦PLUS DM-i颇为相似:发动机和内燃机多数时候仅负责发电,为电动机供电,并不参与驱动行驶。因为完全靠电驱动,电驱版轩逸动力、平顺性、静谧性也优于纯燃油车。

超混电驱轩逸喊出的亮点与秦PLUS DM-i相似度也极高,前者的口号是“快顺静省”, 后者则为“快省静顺绿”。之所以没有将“绿”作为卖点,原因在电驱轩逸在中国还不能上绿牌。

若说不能上绿牌是东风日产作为合资品牌没有得到政策照顾。可从数据上对比上看,电驱的轩逸也略输秦一筹。该款车官方宣布的百公里油耗为3.96L,比秦PLUS DM-i少了0.16L。

在售价上,日产更是碍于国际大品牌的颜面,定出个明显偏高的价格,电驱轩逸起售价13.89万,比2023冠军版的秦PLUS DM-i贵出近4万。

一位东风日产相关人士告诉《车圈纪事》,这一定价出乎他个人意料,他也认同电驱轩逸定价偏高,但这是中日双方博弈的结果。易车研究院院长周丽君对《车圈纪事》表示:“超混电驱轩逸定价偏高,如此定价会使得该车型综合成本优势不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名为“e-power轩逸”的电驱车是款中国特供车。东风日产相关人士透露,现在日产只在中国推e-power版轩逸,中国的轩逸是第一个搭载第二代e-power技术的车型。

据悉,e-power技术在2016年被日产投放,2021年已经发展到第二代,之所以选择在这一节点在华推出相关技术车型,也是在东风日产日方积极推动下,对方同样意识到中国市场现在已经到了电动化的分水岭。

“纯燃油车在中国的市场正在萎缩,大家都在推电驱化,我们肯定要做相关的产品。再加上e-power车型在日本反响很好,我们为何不直接把这项技术拿来用?”该东风日产内部人士直言。

产品力被自主竞品碾压,轩逸性价比优势不再

虽然还能保住在华轿车销量前五,轩逸已不复当年荣光。2020年,轩逸击败朗逸,宣告了大众统治中国家轿市场结束,日系家轿作为后起之秀已在销量上实现超越。从此,轩逸轿车销量冠军的位置在中国一坐就是3年,最高月销甚至达到6万,获得“国民家轿”的称号。

如同哈弗H6和宏观mini多年来在其细分市场霸榜销量冠军,靠的更多是性价比突出。轩逸同样是一款在合资A级车中性价比优势较为明显。该款车空间、平顺性、油耗、乘坐舒适性、外观耐看度,在同级车中也较为优秀,再加上售价低于德系和其它日系车,轩逸逐渐热销。

然而,水桶车轩逸也有着日系车普遍存在的缺点,其1.6L的动力导致提速慢,被戏称“日系三大妈”。内饰简陋、用料不足、配置较低更是轩逸长期被吐槽缺点,当电子刹已经成为A级车标配时,轩逸还只有较刹。

轩逸采用的CVT变速箱虽然有省油的优点,但顿挫、打滑、加油不走等毛病,也令其屡遭到投诉。此外,轩逸钣金薄等缺点,被批“皮薄馅大”。

轩逸性价比高不假,但只是与合资竞品相比。与轩逸同价位自主车,不仅动力强、内饰豪华、配置高、还在尽可能堆料。随着自主品牌可靠性提升,DM-i、纯电等技术更是解决了使用成本高的问题。与自主竞品相比,轩逸已不再具备性价比优势。

在横居轿车销冠这三年,轩逸的发展并非一路向上。根据汽车咨询公司so car提供的数据,2020年至2022年,轩逸年上险量分别为54.3、50.6、41.5万辆,可以说逐年下滑。眼见这款2006年就已在中国推出的“水桶车”走下坡路,日产在华推出电驱版来补救,却未有丝毫效果。

吃老本迭代更新缓慢,反应迟钝逐渐流失市场

不止日产,日系三杰近来在中国都不太好过,颇有大势已去的无奈感。

本田汽车3月份在华销量仅为8.2万辆,同比大跌18.8%,已经连续7个月同比下滑。丰田中国3月份在华销量13.64万辆,同期下滑了18.5%。日产跌幅更高,3月份在华终端销量仅为5.44万辆,同比下滑超25%。

其实,日系三杰在上世纪就开始布局电动车,为何如今在电动化上又输给中国的后起品牌;迟迟未推在华电驱混动车型,更多因为相关领域积累不足做不到,还是基于其它考虑没有动力发展相关技术?

前述东风日产相关人士回答:“这两方面原因都有,日系车在电动化上动作确实慢了,但内里的原因是在新能源战略上,走了不同于自主品牌的方向,他们主攻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日本受国情限制,并没有太多资源,而且电池的生产需要大量锂矿、稀土资源,制造和充电过程中仍会产生污染,所以日本车企自然而然不会把纯电动作为主攻方向。”

话虽如此,但氢能源汽车的商业化还存在诸多障碍,发展成熟还需加以时间,很可能没等日系车企将相关车型量产,就已经逐渐失去中国市场。

轩逸的下滑强化了日产在华窘境。长期以来,轩逸销量占日产近半壁江山,虽然提升了日产在华销量数据,也拉低了日产品牌形象。不同于“两田”有走量的高端车型,日产的品牌形象一直低于两田。然而,现如今的日产连冲量的低价车也在华接连败北。

日产不止在中国有危机,可以说其今日中国市场下滑,也是受日本总部影响。高层人事动荡,导致日产的技术更新一直较为缓慢,在中国销售的车型数量偏少、技术陈旧,许久未有大动干戈的换代车型。日产也因此长期被中国消费者指责“吃老本”。

总部设在国外,影响了日产这样的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反应速度。在LMC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对《车圈纪事》判断:“日产在中国的工厂只有生产功能,并没有对未来产品研发功能。这样的组织架构,导致它对中国市场的反馈很迟钝。等它想起做的时候,已经是市场明显下滑的时候了。”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