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生酮饮食会导致高脂血症、肝功能障碍和葡萄糖耐受不良

星弘康康 2024-08-14 16:47:03

编者按

生酮饮食(KD)是一种非常低碳水化合物、非常高脂肪的饮食,被建议用于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虽然KD越来越受欢迎,但它对代谢健康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近期一项研究发现,虽然KD可以防止小鼠体重增加并诱导体重减轻,但长期来看,小鼠会发生高脂血症、肝脂肪变性和严重的葡萄糖耐受不良。

长期KD对代谢的影响尚不得知

KD在过去一百年里一直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也有一些假说,包括:降低血糖,改善脑代谢、神经递质水平和突触活动,以及酮体本身的抗惊厥作用。

当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较低时,酮体主要在肝脏中产生,例如在长期禁食或食用KD时。在过去几十年里,KD作为一种改善体重和代谢健康的工具越来越受欢迎,已被提议用于治疗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延长寿命和改善代谢健康。然而,KD对代谢变化的影响尚未完全了解。

研究方法

研究评估了长期引起酮症状态的KD对C57Bl/6J小鼠整体代谢健康的影响,以评估对KD喂养反应的性别差异。将KD(89.9%的能量来自脂肪)与60%高脂肪饮食(HFD)、10%低脂肪饮食(LFD)和与KD相匹配的中等蛋白质饮食(LFMP,10%脂肪、10%蛋白质供能)对体重和代谢健康多个参数的影响进行比较(图1),并检测KD诱导的减重在不同性别肥胖者中的代谢效应。

图1. 四种饮食模式常量营养素差异

研究结果

1、KD可防止体重增加

使用间接量热法评估能量消耗:HFD组呼吸交换比(RER)被明显抑制,其平均值为0.78;KD组显示出平坦的RER,RER值更低(0.73)。提示无论进食状态如何,KD组产生了一种持续的酮症状态,且β-羟基丁酸盐(BHB)水平有所升高。

60%HFD组体重迅速增加,与之相反,KD组体重没有增加,KD组体重始终显著低于HFD组,但高于LFD组(图2)。

此外,虽然不同性别组间体重差异相似,但体重增加速度不同。雄性中,HFD组约13周、KD组约24周内达到体重稳定期。在雌性中,体重增加率普遍较低,在整个研究过程中,HFD组体重持续增加,而KD组28周左右达到体重平台期。

图2. 与HFD组相比,KD组小鼠免受体重增加

2、KD导致严重高脂血症

KD组血浆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其他任何一组。其中KD组TG水平是HFD组的1.7倍(雄性336 vs. 193,雌性152 vs. 92)。

KD组血浆非酯化脂肪酸(NEFA)水平与TG变化相似,这表明即使KD组比HFD组更瘦,但体内仍然存在过量脂肪。

在长期HFD条件下,雄性和雌性小鼠肝脂肪变性情况相似;但KD组仅雄性表现出肝脂肪变性和血浆ALT活性增加,提示肝功能障碍,且肝脏对KD的反应存在性别差异(图3)。

图3. 长期KD导致血脂异常,且雄性发生肝脂肪变性和肝功能障碍

3、KD导致葡萄糖耐受不良和胰岛素分泌受损,但未损害胰岛素感知

短期内,KD可能有利于调节(高)血糖,但长期KD喂养与空腹高血糖升高有关。经腹腔糖耐量实验(GTT)显示,长期KD喂养下小鼠会出现葡萄糖耐受不良。

KD小鼠胰岛大小和胰岛素含量正常;胰岛素分泌在KD喂养前3~4周是正常的,但在长期KD喂养4~8周后出现受损。高血糖钳夹和体外GSIS显示KD喂养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这表明胰岛素分泌机制存在缺陷(图4)。

与LFD胰岛相比,HFD和KD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均减少。动态GSIS试验结果表明,HFD和KD的胰岛素分泌受损可能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的。在高胰岛素水平情况下,HFD组葡萄糖调节受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而胰岛素分泌受损可能与KD组葡萄糖耐受不良相关。

图4. 长期KD导致严重的葡萄糖耐受不良并损害胰岛素分泌

4、KD引发内质网/高尔基体应激,造成胰岛素颗粒运输受损

KD胰岛转录组分析表明,主要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应激和内质网-高尔基体蛋白运输中断,电子显微图证实,高尔基体中囊泡“交通堵塞”可能导致胰岛素颗粒运输和分泌受损。与HFD相比,KD的额外高脂肪导致其绕过胰岛增殖期直接进入早期β细胞衰竭。

小结

综上,虽然KD可以预防和治疗肥胖,但长期KD会导致高脂血症、肝脂肪变性和葡萄糖耐受不良。与HFD饮食不同,KD未检测到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相反,由于高尔基体网络扩张导致蛋白质运输受阻,导致内质网/高尔基体应激,其胰岛素分泌受损。未来有必要在其他动物模型和人类中进行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与KD相关的代谢紊乱是否普遍存在,并阐明脂肪类型和KD组成是否影响代谢结果,这对于KD更安全应用也非常重要。总之,该研究提示,长期KD可能对代谢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特别是在β细胞功能、血脂和肝脏健康方面,应慎重将其作为促进健康的长期饮食干预手段。

参考文献:Gallop MR, Vieira RFL, Matsuzaki ET, et al. bioRxiv [Preprint]. 2024 Jun 17:2024.06.14.599117. doi: 10.1101/2024.06.14.599117.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