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妃选辑终结篇,明朝最后拥有太后宝印的人,其名罕有人知晓

吕布省愚 2024-02-29 22:27:14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 2500 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8 分钟)

有些事情,既然是在风起云涌中匆匆开场,势必也就会在不经意间结束。时至今日,明朝后妃选辑已经完成了59篇的内容,而今日,将会是整个系列的完结篇。

当初,省愚本着对于明朝历史故事的熟悉与爱好,从明太祖朱元璋之结发妻子马皇后开始,以划重点的方式,对于那些在明朝历史舞台上留下过非凡痕迹的明朝后妃们进行了逐一的讲述。或许会有朋友提出疑问,谁又会是整个《明朝后妃选辑》系列中最后一位被提及的女性呢?不走寻常路的在下,也会做出不寻常的选择。今日本文之主角,她足足活了八十五周岁,在史料中虽说仅是一笔带过,却能在字里行间中找寻到她在斗转星移之前的恪守,这位老妪以自我对于江山王朝的认知,进行了一个个抉择。

回过头来,我们似乎还能惊奇的发现,她居然还是整个明朝最后一位皇太后宝印的人,虽说她一天太后都没有做过,也一生都未曾孕育子女。但是明朝的最后两位皇帝,都将她视为亲祖母一般。

深色调才会是历史的主色调

然而有一丝奇怪的是,如此重要的人,她的名号几乎极少有人知晓,同时我们也在任何影视作品中都无法找到她的影子。言及此,让我们在足够多的伏笔下,准备好史料,收拾好心情,开始今日故事之讲述。今日故事主角为,明神宗之妃嫔-刘昭妃。

·年长神宗六岁,一生无宠无爱

我们在后世的视角去回望历史,有一个事实很容易被揣测到,即是如若不是刘昭妃这般长寿,很可能她就是神宗诸多妃嫔中毫不起眼甚至连名号都不能留下的那一位。

不过在既定事实面前,我们也势必要好好捋一捋她的出身以及家庭背景。

公元1557年,刘氏出生,如若这个推测属实的话,则她较之于自己的夫君神宗万历帝将年长六岁。在《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 有如下记载:

乙丑升昭妃父刘应节为指挥佥事……

我们搜索明朝历史人物的时候,发现的确在嘉靖年间有一位刘应节,一生功绩,去世后还被万历帝追赠为太子少保,曾做过右佥都御史,年龄较之于刘氏年长刚好40岁,这位会是刘氏的父亲吗?坦白讲,这已经超越了省愚现有掌握的史料,还请各位看官提供更多的讯息以佐证。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明神宗万历六年,也即是公元1578年,万历帝册封刘氏为昭妃,刘昭妃时年21岁。另外一个事实,也不难被猜测到,刘氏一生未孕育子女,显然她处于一生无宠的状态。

·天启初年获尊号,太后印玺居深宫

虽说一生无宠,年岁也较大,但是刘氏却能保有健康的体魄以至于她先后熬死了神宗与光宗。熹宗登基后的天启初年,当时的刘氏年纪在65岁左右,按照辈分她已算是当时皇帝朱由校的祖母,熹宗皇帝为刘昭妃上尊号为宣懿昭妃,并且请刘氏入居慈宁宫。

慈宁宫是什么概念呢?慈宁宫初建时,是明世宗为生母蒋太后而建的寝宫。但蒋太后在此居住不久后便离世,此后慈宁宫成为太皇太后、皇太后或先朝嫔妃的住所。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刘昭妃已经将“后宫德高望重者”的身份狠狠拽在了手中。其实,这在封建王朝时代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这样的德高望重往往会滋生出一些妖魔鬼怪,比如著名的慈禧。所以说,在这样的德高望重之下,就特别纠结于该人的个人品行。

记录历史

然而历史书写的篇章往往又在恰到好处,刘昭妃是一位与世无争,心存善念的人,所以,在那样的德高望重下,也并未锻造出畸形的权力体系,这是十分难得的。

明朝在神宗年间的慈圣皇太后去世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皇太后。这里的慈圣皇太后我们前面花时间专门讲述过,她也即是神宗生母,著名的“尔亦都人子”的发明者。慈圣皇太后薨逝后,明朝再未出现皇太后,下一位掌管太后印玺之人,正是本文之主角宣懿昭妃。

直到南明弘光帝在位时,其才尊福忠王继妃邹氏为“恪贞仁寿皇太后”。不过这在非大一统时期,往往不在被计算的范围内。既如此,宣懿昭妃刘氏便以“明朝最后一位太后印玺掌管者”的身份,被载入史册中。

·思宗皇后贵人相,视若祖母心向往

除了掌管者太后印玺之外,刘昭妃还是思宗夫妻二人的贵人。

我们在讲述思宗周皇后故事的时候,曾经提及过,周氏之所以能成为当时还是信王的思宗皇帝嫡妻,刘昭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史料记载,礼部为当时的信王朱由检选妃时,熹宗张皇后认为周氏并不适合,因为她年纪最小,体质也瘦弱,然而刘昭妃却在这三位应选的美女里,一眼看中周氏,极力劝说作为信王大嫂的张皇后选择周氏,于是周氏才最终被选中。

记录沧桑

另一方面,思宗皇帝在登基之后,也十分尊重这位老太妃,加之刘太妃个性谨慎厚道,抚爱诸王,使得其在朝廷和宫中很有威望。明思宗深知眼前这位老妪算得上他们夫妻二人的贵人,所以侍奉以礼,待之如亲祖母。

《明史》卷一百十四,有如下的记录:

……与后同日册封者有昭妃刘氏。天启、崇祯时,尝居慈宁宫,掌太后玺。性谨厚,抚爱诸王。庄烈帝礼事之如大母。尝以岁朝朝见,帝就便坐,俄假寐。太后戒勿惊,命尚衣谨护之。顷之,帝觉,摄衣冠起谢曰:“神祖时海内少事;今苦多难,两夜省文书,未尝交睫,在太妃前,困不自持如此。”太妃为之泣下。

这样一段并不难理解的史料,刻画了一位慈祥的祖母与孝顺的孙儿之间的形象,很难想象这就是被几百年来人们想象中的刚愎自用的明思宗的另外的形象。并且,思宗甚至还用晓之以理的方式,在这位老祖母面前,向自己有些许过失的行为进行致歉,还用了可能老祖母较为熟悉的神宗时期的时代背景做比较,着实让人觉得,这段描述应该是当时编撰《明史》时少有的经典细节之处。

·宣懿康昭老太妃,后妃选辑至此结

公元1642年,宣懿康昭老太妃刘氏薨逝,时年84或者85周岁,按照当时的习惯,会表达为八十六岁。对于这位历经四位皇帝的老妪,或许她自己在晚年已经生活不能自理,或许她早已神志不清,或许她自己也无法想象到,就在她薨逝后的两年,江山破碎,易服改制,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蓝天白云下,不容得荒唐重生

这位明朝最后一位掌管太后印玺的人,以这般低调的方式,成为中华历史长河中,一朵不被人注意的浪花,伴随着波涛汹涌的流势,成为历史的过客。

至此,明朝后妃选辑,整整60集的内容,到此讲述完毕,如若朋友尚觉得意犹未尽,还请在私信或者评论区留下您的意见。让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回过头去看看过往的快乐与悲伤,所谓:“读史知今世,来者犹可追。读史知未来,鉴往纠昨非。”

这里是您的老朋友省愚杂谈,让我们下一个系列,不见不散。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