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能不能实现,得等官方最终答复。但是我觉得挺有意思,里面有很多大家都不了解的关于供热的冷知识,我告诉你,你也可以跟周围的朋友、邻居显摆一下。
解闷解惑有趣有料,这里是杨涛有料。
我是很赞成这位市民的建议,供热计量收费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去了居民、物业、供热单位之间的扯皮内耗,相关部门也不用处理那么多关于暖气不热的舆情。
那位市民在留言中就提到了,多年来,供暖效果不达标的问题一直存在,虽然有退费制度,但是能不能退、退多少,最后还得供热企业说了算。尤其是上门测温的时候,总是挑着中午最热的时候来,一测就说达到18度啦。你看用水、用电、用气都是计量收费,用多少花多少就没这么多事了。
除了能减少扯皮内耗,让居民明明白白消费热能,我认为供热计量收费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对现有供热管网的改造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这算不算大规模设备更新呀?咱可以申请一大笔补助,拉动本地投资和消费。
除此以外,大家想象的改为计量收费后屋子里就暖和了、取暖费也省了,这些可能都实现不了。
东北地区早在2010年前后就开始推广供热计量收费了,据说投入了百亿级的资金,现在设备基本都闲置了,还是按取暖面积收费。
为什么会这样?
推广计量收费的初衷是为了节能减排,觉得居民为了省钱会把暖气关小一点,供热企业就能减少一些排放。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想当然的决定缺乏基本的科学依据,即便居民关小了阀门,取暖费也没少交,供热企业的排放也没降低。
原住建部供热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石兆玉批评供热计量收费是“闭门造车”,是“基本专业知识的错误”。
咱们不讲那些高深的理论啦,人家清华教授的权威性肯定没的说。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水这个物质是可以密封在管道里的,用多少就流出多少,一栋楼内分户计量的数字跟总数是能对上的。但是热这个能量封不住啊,只要有温差就有热传导,这是中学物理知识。
热水只要出了主管道流入居民楼内,你看着整栋建筑是密闭的,其实对于热能来说,那就是一个大型散热器,不仅通过墙体和窗户向室外散热,住户之间还互相传热。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不可能精准测量每个住户到底消耗了多少热能。
现在蹭暖气的现象非常普遍,也就是隔壁邻居有交取暖费的,我就不交了,只要他那边热透了,我就不会冷。
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一栋楼内有40%的住户停暖,那么供暖的住户单位面积能耗会增加至少37%。这就是热传导的结果,也是住户停暖必须交30%热损费的原因。
如果改成计量收费呢?
举个例子:你家去年冬天一直保持20度,很舒适,热费交了2000元。今年就因为周围的邻居把阀门关了,你家要还想保持20度,热费可能要多交一部分,这公平吗?
甚至还会出现你把阀门关小了,最后也要多付费的情况。据北京新闻广播的报道,北京一些小区是计量收费的,大部分还是按面积收费,说有位吴先生头一年采暖走了800个字,费用是2000元,后面一年走了600个字,他觉得是节省费用了,结果供热单位收了他2500元。
吴先生表示难以理解,但是经过上面的分析,各位应该都明白了吧。
供热单位能精准计量的是这一栋楼的热量消耗,除非所有住户都把暖气关了,否则,一部分人开大开小阀门对整栋楼的热量消耗几乎没影响。有可能今年冬天气温偏低,整栋楼的散热就快,取暖费就涨上去了。
所以,还是要扎实做好现有的供暖工作,健全监督机制,至于计量收费不见得就是灵丹妙药。
关注微信公众号杨涛有料,别忘了星标,不然就找不到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