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AI赋能消费电子业务站上新台阶,“汽车+通信”增长动能

语柳趣事 2024-09-20 14:45:22

(报告出品方:东方证券)

1. 精密制造老牌龙头,做深客户扩大版图

1.1 精密制造龙头,业务布局多元化前景辽阔

立讯精密以电脑连接器起家,不断拓展能力圈。立讯精密成立于 2004 年,以电脑连接器起家, 于 2010 年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二十年来公司通过内生外延结合,为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手 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混合虚拟现实设备、声学模组、无线充电模组、LCP 天线、震动马达、 VCM 等)、汽车领域产品(汽车线束、 汽车连接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以及企业通讯产 品(高速互联、光模块、散热模块、电源、基站天线、基站滤波器等)提供从核心零部件、模组 到系统组装的一体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立讯精密业务版图扩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创始起步期:2004-2009 年,围绕连接器产品,承接富士康订单。 2004 年公司成立并收购香港立讯,之后主要从事电脑及周边设备连接器的生产与销售,承接富士 康连接线的订单。2007-2009 年,公司向富士康销售产品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48%、 56%、45%,富士康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

2) 快速成长期:2010-2015 年,切入苹果产业链,布局汽车通信领域,丰富产品线。 2010 年,立讯精密于深交所上市。2011 年,公司收购博硕科技,进入线束领域;同年,收购昆 山联滔,切入果链,成为苹果 PC 及平板连接线的核心供应商,在消费电子线束、连接器领域不 断深化同时持续拓展公司零组件能力圈。2012 年,公司收购福建源光电装,切入汽车线束领域, 为如今汽车线束业务高增奠定基础;同年,收购科尔通,拓展通信业务。

3)全方位发展期:2016 年-至今,平台型智能制造龙头,深耕大客户,汽车+通讯接力成长。 2016 年,公司收购苏州美特,拓展声学组件业务。2017 年,成功进入 AirPods 供应链,受益大 客户 AirPods 爆款穿戴品类的同时,在手机业务方面,2018 年,公司切入线性马达、天线和无线 充电模组,并且通过立景创新收购光宝 CCM 事业部,切入摄像头模组业务,零部件核心能力圈 不断拓宽。2020 年,公司收购江苏纬创、昆山纬新,切入大客户手表手机整机组装,之后公司控 股日铠电脑,拓展 Top Module、金属结构件能力,进一步促进整机能力,实现零组件-模组-组装 一体化产业链,并于 23 年收购昆山世硕,进一步扩大苹果手机组装业务份额。在其他业务方面, 立讯与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切入激光雷达领域,并与奇瑞、广汽等整车厂达成合作。2022 年, 收购汇聚科技,完善通信业务产品布局。立讯在巩固消费电子业务的同时,不断完善汽车及通信 业务的布局,在行业发展的推动下,业绩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汽车+通信”将开启立讯的第二 增长曲线。

横向覆盖+垂直整合,持续挖掘价值深度。公司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医疗产业深度聚焦和 发展,通过从零件、模组到系统,顺向或逆向的垂直整合,不断挖掘价值的深度,致力于在不同 应用场景下多元化布局各类产品线。

1.2 股权结构稳定集中,体内体外多重战略布局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稳定,业务线丰富,设有多个控股参股子公司。截至 24H1,公司的实际 控制人王来春(公司董事长)和王来胜(公司副董事长)兄妹分别持有香港立讯有限公司 50%的股权,并通过香港立讯间接持有立讯精密 19%的股权,公司高管持股稳定集中,有助于公司发展 稳定性。

直接控股子公司方面,公司于 2011 年通过收购昆山联滔进入苹果供应链,围绕大客户不断开拓 天线、无线充电、线性马达、声学器件等模组产品。2016 和 2017 年陆续收购苏州美特、惠州美 律和上海美律切入声学领域。立铠精密主要从事精密结构件制造业务,公司 2021年收购立铠完善 金属结构件能力,成功切入大客户 Top Module 代工及其他客户金属结构件相关业务。22 年投资 控股汇聚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加强通讯领域电连接业务布局,打开未来长期成长空间;此外,公 司通过外延不断拓展汽车业务。2012年,公司收购福建源光电装有限公司55%股权,切入日本电 装汽车线束供应链。 2013 年收购德国 SuK100%股权,进入欧洲汽车市场。 参股子公司方面,立讯设立立臻主导 iPhone 组装业务。2020 年 11 月,立讯与子公司共同出资 设立常熟立臻,再与立讯有限合资设立江苏立臻。随后,江苏立臻出资 33 亿元收购江苏纬创和昆 山纬新的 100%股权。昆山纬新是纬创在中国唯一的 iPhone 组装厂,通过此次收购,立讯顺利成 为 iPhone 的首家中国内地代工厂商,进一步深入苹果供应链。 同时在上市公司主体外公司也有多维度战略布局,尤其在汽车业务方面,2018 年,立讯有限, 立讯精密的第一大股东,收购采埃孚子公司 TRW Automotive Inc 旗下车身控制系统 BCS 事业部 100%股权,后更名为立胜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汽车产品布局。公司于近年 来先后与奇瑞、广汽等整车厂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定位 Tier1 为整车厂搭建整车 ODM 平台。

1.3 业绩穿越周期持续增长,盈利质量持续提升

公司业绩呈上升趋势,消费电子受益大客户收入持续增加,汽车业务增速较快。2015 年至 2021 年,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营业收入从 101 亿元增长至 1,539 亿元,15-21 年 CAGR 57%;归 母净利润也从 11 亿元增长至 71 亿元,15-21 年 CAGR 37%。2023 年在终端消费电子需求疲弱 的大环境下,公司业绩穿越周期保持稳定增长,显示出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稳健的盈利能力, 实 现营收 2319 亿元,同比增长 8%;归母净利润达 110 亿元,同比增长 20%。2024H1,公司实现 营业收入 1036 亿元,同比增长 6%;归母净利润 54 亿元,同比增长 24%。其中,消费电子业务 作为公司的第一大核心业务,2023年占总营收比例为88%,公司背靠大客户不断实现产品扩张与 份额提升,显示出公司与大客户之间的深度合作关系和高度依赖。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为公 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公司汽车与通信业务业绩呈 现高速增长,23 年营收分别为 92.5/145.4 亿元,21-23 年 CAGR 分别为 49%/110%,24H1 营收 分别为 48/75 亿元,同比增长 48%/22%。

产品结构变化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净利率稳中有升,费用端管控效果良好。公司综合毛利率呈 下降趋势主要由于消费电子业务中整机组装类、模组类业务占比提升。24H1 毛利率汽车毛利率 整体稳定,通讯业务板块 22 年毛利率下滑,23 年公司对低毛利率业务进行优化后盈利能力回暖 显著,23 年公司消费电子/汽车/通讯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10.6%/15.9%/15.8%。净利率自 21 年起 扭转下降趋势,2023 年净利率提升 0.4pct 至 5.3%。费用率方面,公司规模效应凸显。内控优异, 期间费用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2. 消费电子:做深客户做大价值,苹果 AI 创新周期赋 能增长

2.1 内生+外延+大客户战略,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公司通过内生+外延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实现零组件-模组-整机组装的全布局。立讯于 2011 年正 式切入苹果供应链,为平板供应连接线产品,之后不断提升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份额。2013 年,开 始供应 iPhone、iPad、MacBook 的电源线。2017 年,进入声学领域,随后成为 AirPods 零部件 及组装厂商。2020 年,立讯成功进入 Apple Watch 组装,并切入苹果手机摄像头模组;同年,立 讯收购江苏纬创及昆山纬新,拓展手机整机组装业务,后不断提升组装份额,参与 iPhone13/14 等多款机型的组装。2021 年,公司收购日铠精密,切入 Top Module 业务。2024 年,公司首次取 得 Pro Max 机型的 NPI 组装订单。此外,公司深度参与 Apple Vision Pro 的生产,未来有望受益 于 Vision Pro 的销量增长。十余年来,公司不断顺应市场变化,围绕大客户需求,以材料、工艺、 制程为技术底座夯实核心竞争力,通过垂直整合提高在大客户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及价值量。

立讯通过垂直一体化布局,深入渗透 iPhone 供应链。立讯通过外延并购不断渗透 iPhone 供应链, 从 2013 年立讯首次切入 iPhone Lighting 接口的供应,至 2020 年公司收购江苏纬创及昆山纬新, 进入 iPhone 整机组装业务,立讯实现了在 iPhone 产品上“零组件-模组-整机组装“的全布局。 2023 年 12 月,立讯又以 21.09 亿元收购台资企业和硕的子公司世硕电子 62.5%的股权,进一步 壮大 iPhone 组装业务。

组装份额持续提升,导入高阶机型组装。份额方面,根据公开信息,2021 年立讯切入 iPhone 13 Pro 的组装。2022 年,公司继续供应 iPhone 14 系列产品。2023 年,立讯拿到三款机型的组装订 单,份额快速增长,其中,立讯在 iPhone 15 Plus 首次成为主要供应商。随后,立讯取得 2024 年最高端机型 iPhone 16 Pro Max 的 NPI,未来立讯的组装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出货量有望继续 增加,且结构也有望进一步优化,高端机占比提升。立讯按照立臻净利润占总出资额的比例认列 投资收益。根据公司报表投资收益部分,可以看出立臻手机组装业务贡献呈上升趋势,2023 全年 投资收益为 20.44 亿元,同比增长 157%,24H1 单季度投资收益为 10.4 亿元,同比增长 19.2%。

立铠精密自收购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快速增长。立铠营收呈快速增长趋势,2023 年,立铠精密 收入增长至 791 亿元,同比增长 7%。同时,净利润也在逐步提升,2021、2022 年的净利润分别 为 10 亿元和 20 亿元,同比增长 102%。2023 年,净利润为 20 亿元,同比增长 1%。立铠精密为 公司补足 Top Module 和金属结构件业务,后续随着 Top Module 以及 Bottom Module 份额的提升 以及铝合金中框业务的品类拓展,立铠精密的营收和净利润有望持续增加。

2.2 可穿戴设备市场空间广阔,Apple Watch+Airpods 领跑 市场

苹果手表在智能手表市场占主导地位。自 2013 年全球首款智能手表问世以来,市场规模不断拓 展。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智能手表市场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表现亮眼。2022 年,苹果手表 销量达到 5390 万件,同比增长 16.9%,2023 年销量下滑至 3830 万件,但市场份额仍然位列第 一,与其他厂商拉开了明显差距。根据 Statista 数据,23Q4苹果手表市场份额为 31%,而位列第 二的三星手表份额仅占 10%。

Apple Watch 不断升级,Ultra 系列开拓高端市场。从苹果 Apple Watch 的历代功能变化,可以 清晰地看到其从传统腕表的基本功能如心率监测、运动记录等,逐步向更广泛的健康监测领域拓 展。自2018年起,苹果更加专注于运动健康方向,新增移动心电图房颤提示、摔倒检测等功能。 2020 年,Apple Watch S6 再次新增血氧检测、睡眠跟踪等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022 年 Apple Watch 在健康监测领域做出了进一步地更新,增加了体温传感器,推出体温监测、车祸检 测等功能,同时针对极限运动和户外探险的 Ultra 系列上市。Ultra 手表采用钛金属表壳,在防水 防尘、电池续航、GPS、警笛、专业健康检测等各方面比其他表款更加出色,售价 6099 元,为 苹果打开高端市场。2023 年 9 月,Apple Watch Ultra 2 上市,作为 Ultra 的升级版,该款手表芯 片升级到 S9,屏幕亮度增加到 3000nit,存储提升至 64GB,并且新增了手势控制功能。通过持 续的创新和迭代,以及在健康监测领域的不断探索,Apple Watch 预计未来将加速渗透智能手表 市场,满足更多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立讯深度参与 Apple Watch 生产组装及零部件,高端系列独供。自 Apple Watch 第一代推出以 来,立讯就参与其中,首先切入无线充电模组的供应,随后通过外延并购,逐步参与其他关键环 节的供应,包括表带、表冠、天线、马达、SiP 模组、金属机壳、无线充模组、充电线及声学部 件等,并于 2020 年切入组装业务,成为主流型号的供应商。Apple Watch 的单价较高,立讯持续 深入 Apple Watch 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表代工商。同时,随着手表的迭代升级,立讯 作为 Ultra 高端系列手表的独供商,进一步提升了单机价值量,从而扩大利润空间。

立讯凭借 SiP封装技术优势,占据 airpods组装主导地位。2016年,公司通过收购苏州美特 51% 股权,快速进入声学器件领域,并在短期内使良率达标,2017 年,公司成功切入 AirPods 组装, 份额约占 10%。随后成为 AirPods Pro 的主力供应商。随着立讯在 AirPods 供应链地位的不断提 升,公司将深度受益。未来新款 AirPods 或将配备传感器等硬件升级,将使得 AirPods 在音频传 输的基础上,能够捕捉用户的动作和表情,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新一代 AirPods 的重大升级有望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

2.3 MR:Vision Pro 树行业标杆,产业加速成熟

Vision Pro 开启空间计算新时代,未来市场规模可期。2023 年 6 月,苹果推出首款头戴式“空 间计算”显示设备 Apple Vision Pro(MR),将数字信息与现实世界融合,使用户既能看到现实 世界,又能看到数字信息的图像或对象,产生一种可视化、可互动的环境。

Vision Pro 硬件优势明显,奠定了新一代 XR 设备的基准。 1) 硬件配置:搭载 12 个摄像头+5 个传感器+6 个麦克风,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互体验;显示 端,采用 MicroOLED 屏幕,单眼分辨率达到 4K;芯片方面,采用 M2+R1 双芯片架构, M2 负责算力支撑,R1 则是专门的协处理器,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可实现传输延时< 12ms。 2) 软件系统:苹果为 Vision Pro 推出了 VisionOS 系统,为“首个引入 XR 市场的专用空间操作系统”。VisionOS 具有全新的三维界面,让用户在物理世界中看到并感受到数字内容。 同时,Vision Pro 全新的 App Store 可以为用户提供数十万熟知的 iPhone 和 iPad 上的 应用程序。 3) 交互体验:无边际画布突破对传统显示屏的限制,为用户带来全新的 3D 交互体验;同时, 苹果无控制器输入系统消除了对任何额外硬件组件的需求,要与 UI、应用程序或其他操作系 统组件进行交互,用户可以通过简单地注视、轻敲手指或语音指令来控制应用程序。 根据公开报道,苹果有望于 2025 年推出平价款 MR/AR 设备,售价有望降至 Vision Pro 的一 半,重量也将减轻。随着下一代产品的推出以及成本的下探,销量有望迎来明显增长,立讯布局 苹果 MR 设备零组件+组装,有望受益于新一轮增长。

2.4 AI 时代到来,引领新一轮换机潮

Apple Intelligence 发布,苹果 AI 功能正式落地。苹果于 WWDC24 正式发布个人化智能系统 Apple Intelligence。Apple Intelligence 的模型架构主要由 3 部分组成,包括苹果端侧大模型(拥 有约 30 亿参数),苹果云端大模型(私有云计算)和 ChatGPT(调用优先级排在苹果自研模型 之后)。Apple Intelligence 将生成式 AI 模型置于 iPhone、iPad 和 Mac 等设备,能够读取屏幕内 容,基于个人信息,理解和创建语言以及图像,实现跨应用交互。此外,Siri 也迎来一系列升级, 采用全新交互设计,更加自然、符合语境且个性化。Siri 全新功能包括:1)输入可在文本和语音 之间切换,可上下文理解语义;2)能读取屏幕;3)可跨应用执行数百项新操作;4)能提供用 户定制化的智能功能,如查找即将起飞的航班详细信息;5)可以让 Siri 直接编辑照片、预订酒店、 整理会议摘要等。

考虑到内存限制,Apple Intelligence 仅限搭载 A17 pro、M1/M2/M3/M4 系列芯片及后续迭代产品 的机型。现有 iPhone 机型中,仅有 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 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我们认为苹果 AI 系统端流畅的应用体验叠加对于硬件型号的限制将刺激换机需求,另一方 面,苹果 AI 功能升级的持续迭代也将倒逼硬件环节如芯片、内存、散热、电池、外观材料、结构 件、声学等环节持续升级,有望推动产业链公司量价齐升,并进一步拉动换机弹性及产业链公司 业绩弹性。

3 汽车电子:多元布局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3.1 内生外延并行,汽车业务高速增长

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公司针对汽车板块进行了长期性规划,产品布局为线 束,连接系统,新能源,智能网联,智能驾舱以及智能制造等。 1) 线束:线束是整车中不可或缺的系统级零部件,覆盖车辆所有配置,为所有电器提供稳定的 电源、信号和数据,是车辆的“神经网络”和“动脉血管”。通过垂直整合,公司已成为集 完整的低压、高压整车线束、特种线束以及充电枪等设计、验证、制造于一体的综合供应商。 2) 连接器:公司已经设计并开发涵盖整车内所有连接器,包括低压连接器、高压连接器、高速连接器,以及客户定制的连接系统等产品系列。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千兆以太网连接器采用 全屏蔽双绞线缆连接结构,可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娱乐系统、ADAS、域控制器等产品。 3) 三电:公司在三电的产品布局涵盖了三电系统中除电池外的各个关键部件。公司通过自主研 发和技术创新,已经完成了电机控制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形成了 完整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解决方案。 4) 智能网联:公司致力于无线通信与车用电子产品,目前产品线已涵盖 RSU(路侧单元)、 TCU(车载通讯单元) 及 CGW(中央网关)等。 5) 智能驾舱:公司相关产品有 AR-HUD、信息娱乐系统、座舱娱乐域、液晶仪表、驾驶员监 测系统、电源隔离模块等,USB 接口和无线充电模块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产品。在未来,更多 消费电子的功能将会应用到驾舱中,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积累也将发挥其中。

公司充分利用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厚积累,快速实现向汽车产业的跨界赋能。依托在消费电子领 域的多年积累,在工艺上,公司具备完全自主的关键核心制程能力,包括模/治具设计加工、裸铜 抽线、塑胶粒成型、冲压/锻压件加工、精密植入成型、表面处理、SMT、SiP 以及系统级组装测 试。另外,公司多年来所积累的声、光、电、热、磁、射频、表面贴装、系统封装,机加工等底 层技术,也可在汽车领域快速实现跨界应用。公司依托强大的智能制造平台,充分利用在消费电 子和通信领域深耕多年所积累的快速迭代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全球化供应链及研发创新等竞争 优势,结合对车规级产品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深刻理解,迅速实现向汽车产业的跨界赋能,为汽车 业务相关产品(高/低压线束、高速线束、充电枪、汽车连接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液晶仪表、 三合一电机系统、AR HUD、DMS 等)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汽车业务营收高速增长,多元布局推动业务快速发展。2015-2022 年,立讯汽车业务飞速增长, 营收从 8.42 亿元上升至 61.5 亿元,CAGR 33%。2023 年,营收持续上升,达到 92.5 亿元,同 比增长 50%。毛利率方面,汽车业务毛利率自 2017 年起,一直维持在 15-17%之间,未来规模效 应下公司单一产品线毛利率仍有改善空间。

3.2 线束+连接器: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公司引领国产替代

智能电动车推动高压线束与高速连接器需求,价值量同步提升。传统乘用车以搭载低压线束为主, 依据低档/中档/高档分类,单车线束价值分别达到 2500/3500/4500 元,由于新能源汽车还需搭载 均价 2000-3000 元的高压线束,故新能源整车线束平均价值增长至 5000 元。高速线束领域,随 着自动驾驶等级的不断提升,快速可靠的数据传输需求带动高频高速线束用量提升,高速连接器 模块单车价值量也有望不断增加。L3 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预计高速连接器单车价值量对比 L2 级别将翻倍,达到 1200 元,L4/L5 级别高速连接器单车价值量预计将达到 1500 元以上。

立讯对于线束、连接器等理解深厚,在汽车线束领域享有独到优势。立讯精密是线束行业内少数 具备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通过垂直整合,公司已成为集完整的整车线束、特种线 束、新能源车高压线束及子系统线束等设计、制造、验证于一体的供应商选择。连接器产品方面, 公司已经设计和开发涵盖整车内所有连接器,包括低压连接器、高压连接器、高速连接器、USB 连接器、同轴连接器,以及客户定制的连接系统等产品系列。 为了满足新能源车、自动驾驶、多媒体/娱乐、车联网、通讯等更多功能的需求,除传统的低压信 号外,汽车线束还需要考虑能传输更多高压、高频、高速信号的需求,这对汽车线束厂商在产品 设计与制程技术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对线束及连接器领域理解深厚,在消费电子领域便以线束起家,在通讯领域也拥有 400G 及以上的高速传输领先技术,且公司拥有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 精密加工、规模化柔性生产的优势,也为公司在汽车线束领域树立独一无二的优势。

收购汽车线束龙头莱尼,助力公司汽车线束业务全球化金进程。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将通过新加 坡立讯以 2.05 亿欧元收购 Leoni AG(WSD 线束系统事业部相关主体) 的 50.1%股权,全资子公 司香港立讯与控股子公司汇聚科技合资成立的新加坡汇聚将以 3.2 亿欧元收购 Leoni K(ACS 汽 车电缆事业部相关主体) 100%股权。莱尼公司作为全球头部的电缆、电线和线束系统解决方案 供应商,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有深厚的客户基础、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先进的生产能力,服务于奥迪 宝马奔驰等海外一线车企,拥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其主要产品涵盖标准化电缆、特种电缆以及 定制开发的线束系统与相关组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业等领域。 借助此次收购,立讯将通过强大的成本管控、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国内客户优势,进一步赋能莱 尼公司进行成本优化,协助导入国内优质客户资源。另一方面,立讯有望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 客户准入、产能布局、物料采购等方面与莱尼公司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快速形 成公司在全球汽车线束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为中国车企出海以及海外传统车企提供更加便捷、 高效的垂直一体化服务。公司有望借助莱尼在海外豪华品牌中的影响力、设计研发能力与海外产 能布局优势,协同自身汽车业务进行海外拓展,持续打造汽车线束全球领导地位。

3.3 携手整车厂,加速打造新 Tier 1 领导厂商

公司与奇瑞达成战略合作,携手组建合资公司。2022 年 2 月,立讯精密与奇瑞控股、奇瑞汽车股 份、及奇瑞新能源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奠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约定 立讯有限以 100.54 亿元人民币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 19.88%股权、奇瑞汽车 7.87%股 权和奇瑞新能源 6.24%股权。在协议的基础上,公司与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合资子 公司中,立讯精密认缴 5 亿元,持有注册资本的 30%;奇瑞新能源认缴 11.67 亿元,持有注册资 本的 70%。合资子公司将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为立讯精密汽车核心零部件业 务提供前沿的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平台,致力于实现公司成为汽车零部件 Tier 1 领导厂商 的中长期目标。

立讯与广汽成立合资公司,进一步拓展智能汽车布局。2023 年,立昇科技成立,由立讯精密、广 汽集团、广汽零部件、广州立昇共同持股。其中,立讯精密持股 45%,广汽集团与广汽零部件合 计持股 45%,广州立昇持股 10%。2023 年 9 月,立昇科技智能驾乘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项目一期 正式开工,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 100 亩、总投资额约 30 亿元,致力于实现汽车核心域控部件研发 与生产的本地化。此次立昇科技智能驾乘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项目预计2024年实现量产,达产后预 计可实现产值约 100 亿元,并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及周边配套发展。

4 通讯业务受益云侧 AI 潜力大,连接为基持续拓展

大模型等 AI 技术致使算力需求激增,推动 AI 服务器市场发展。近几年 NLP 预训练模型规模的发 展,模型已经从亿级发展到了万亿级参数规模。据统计,当模型参数扩大十倍,算力投入将超过 十倍。服务器作为算力的核心载体,其市场需求随着 AI 技术的深入应用而呈现急剧增长趋势。 IDC 预计,全球人工智能硬件市场(服务器),将从 2022 年的 195 亿美元增长到 2026 年的 347 亿美元,CAGR 17.3%;其中,用于运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服务器市场规模在整体人工智能服务 器市场的占比将从 2023 年的 11.9%增长至 2026 年的 31.7%。

立讯深耕十余年,通信业务产品线不断拓展。庞大的数据洪流将越来越依赖于高性能计算能力和 数据中心的高速网络,这也为高速互联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创新的市场机遇,公司基 于数据与通信的产品应用场景逐步丰富自身产品系列,在原有电连接(高速电连接器及线缆)、光连接(AOC 和光模块)、射频通信(基站天线、基站滤波器、塔顶放大器、双工器、合路器、 RRU、AAU、小基站)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管理(热管、VC、轴流风扇、冷板、液冷散 热)和电源等产品系列,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覆盖率。2022 年,公司进行服务器等整机组装业务的 布局,围绕整机加核心零部件的双线发展战略,逐步成为数据与通信的多品类综合解决方案供应 商。

在电连接产品方面,公司致力于为数据与通信高速互联行业提供全方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无 论是从芯片侧到存储、从芯片侧到 IO、还是从芯片侧到芯片侧,以及跨柜的互联,公司都能够根 据客户的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方案,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独特要求。在产品方面,公司 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包括各类服务器通用标准、定制化的连接器、连接器模组、内部高速互联线 缆及 Riser 等线缆模组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还提供高速背板扣板及连接组件、外部互联连接器 以及集成散热功能的一体式解决方案。为满足下一代服务器内部高速互联的需求,公司积极投入 研发,推出了支持 PCIe6.0 及 AI 数据中心、交换领域以太网高速 112G、224G 甚至上探 448G 的 相关互联产品。同时,公司还预研了具有前瞻性的 PCIe7.0 以及轻有源等系统解决方案。 通讯市场前景广阔,传输增速趋势明显。LightCounting 预计 2028 年全球高速线缆(包括有源电 缆 AEC、有源光缆 AOC、无源铜线 DAC)市场达 28 亿美元,对应 23-28 年市场规模增长超一 倍,23-28E CAGR18%,而 DAC 和 AEC 的销售额则分别以 25%和 4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到 2028 年,AOC 的市场份额预计将有所下降,而 DAC 预计将凭借其高效性和成本效益,在市场 中占据更大的份额。此外,电连接传输速率提升趋势明显,高速连接器单通道传输速率逐步提升 112Gbps 甚至 224Gbps。从竞争格局来看,高速电连接领域仍主要由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全球 龙头企业如安费诺(Amphenol)、莫仕(Molex)、泰科(TE) 等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占据主要份额, 国内立讯技术相对领先,在高速电连接领域具有多年技术积淀,目前拥有多款 112Gbps 高速连接 器产品,并积极推进 224Gbps 产品研发。

在光连接产品方面,立讯主要针对数据中心和 AI 集群开发了多种光解决方案。立讯的光连接具备 从研发、仿真、制程工艺、测试完整的产品能力,同时拥有DPO、LRO、LPO等一系列在当下降 功耗大背景的差异化解决方案,产品覆盖从 100G 到 800G 的带宽,满足数据中心在不同场景下 的高速互联需求。 在 AI 集群光互联方面,公司也有 400G、800G 以及 1.6T 的产品来覆盖当下和 未来 AI 的应用,未来更多项目也将不断地推进落地。公司目前 100G 产品已规模化量产出货, 400G/800G 已正式量产,1.6T产品已完成预研后续有望步入量产阶段,800G OSFP DR8 LPO 硅 光模块目前已经处于重点客户送样测试阶段。

公司的散热解决方案同样表现出色。针对云计算、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和通信四大核心领域,公 司精心打造了涵盖风扇、 热管、VC、水冷、液冷、CDU 以及集装箱温控等全方位的散热解决方 案, 确保各类场景的需求都能很好地满足。目前公司热管理产品包括散热模组、水冷产品、风扇 产品和系统温控四个系列,针对 x86 等标准化产品,公司配合客户推出相应的产品和细化设计标 准;对行业高标准要求客户,公司可提供客制化研发和制造;针对其他大部分客户,公司推出立 讯标准和产品设计建议,借助柔性化制造能力进行生产制造。公司为英特尔主力合作厂商,液冷 散热技术应用于众多液冷平台,散热产品得到国际头部数据中心客户的高度认可。 在电源方面,公司成功开发了从一次电源、二次电源到三次电源的整体解决方案。随着 GPU/TPU 算力的不断提升、工作电压逐渐降低、负载日益增大,为了满足更高的电力需求,公 司推出了 1000W 的二次电源及其并联使用方案。同时,随着功率的增加,通过提升 BUS 电压、降低输入电流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电源损耗。公司的电源模块产品已开始应用于多个 AI 客户的 GPU 和 TPU 的供电解决方案。

通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公司通信业务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2 年 实现营收 128 亿元,同比增长 293%,2023 年实现营收 145 亿元,同比增长 13%。公司通信业 务的发展,一方面来自于自有业务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并表汇聚科技大幅增加了公司通信业 务的收入。在电连接、光连接、光模块、风冷/液冷散热部件等核心零组件上,公司海内外业务拓 展成果丰硕。以 High speed Cable/Connector 为抓手,带动其他产品线的发展,成效显著。在铜 连接产品的带动下,公司光模块产品已快速进入前三大数据中心客户项目,散热产品也得到国际 上大的数据中心客户的认可,未来几年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电源模块也正在进入 AI 服务器系统 项目,未来公司通讯互联业务各产品线有望百花齐放。

与此同时,公司在高速互联产品相关技术上拥有广泛且深度的专利布局,并积极主导或参与相关 行业标准的制定,如 CPO 光互联标准、设备专业界面 QSFP112 国际标准等。未来在全球云服务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中长期趋势下,伴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拓宽通信领域的相关核心零组件的需求空间。公司持续加强 在通信领域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投入,致力于提升高/低频电连接、光连接、光模块、散热温控设备和射频通信产品的能力基础,并以“应用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为产品核心战略,建立各 领域能力沙盘。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