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怀疑探索者
就是这款小轿车
鲁迅先生是著名的左翼作家和思想家,以文学创作和思想批判闻名于世,致力于通过文字来唤醒民众、推动社会进步。
鲁迅曾经在民国教育部任佥事,算是有编制的公职人员,而且级别不低,相当于副司局级。在北洋政府时期,政府各部的最高首长为总长,副职为次长,以下设参事、司长、佥事、科长、主事、科员。由于当时不设处这一级,司下面便是科,而“佥事”是司长的助手,相当于副司长或司长助理。也就是说,鲁迅实际上就是司长的助理,或者副司长。这要是平调到外交部,相当于驻缅甸大使王文斌(正司级)的助手或者副大使。
鲁迅的剧照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鲁迅能够在教育部任职佥事,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具备一定的学识和能力,更要有人推荐。而推荐他任职的伯乐,就是教育家蔡元培,当时他正好担任教育部当官第一把手教育总长。
总之,鲁迅所任的佥事一职在教育部可以算作部里面的中层干部。这个级别已经需要大总统袁世凯的亲自委任,所以鲁迅是被袁世凯亲自接见过的。
委任状
担任佥事这个职务后,鲁迅是非常看重的。
首先,这个职务的职责主要是推广文化事业,正符合鲁迅一贯的心愿。
其次,级别还不错,挺受人尊敬。鲁迅的文章《记发薪》描述了教育部安保部门向他敬礼的场景。《记“发薪”》是鲁迅的一篇文章,其中描述了他去领薪水时的情景。在该文中,鲁迅写道:“一进门,巡警就给我一个立正举手的敬礼……可见做官要做得较大,虽然阔别多日,他们也还是认识的。”这句话表明,鲁迅认为因为自己的官职级别较高,所以巡警会向他敬礼。
在民国时期,按照相关的制度规定,教育部站岗的人员见到科长及以上级别的干部需要予以敬礼。
鲁迅在教育部任佥事,佥事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官署中的中级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司长副职或者司长助理,其级别当然在科长之上。因此,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站岗的安保人员见到鲁迅需要敬礼。
其三,可以获得不菲的薪酬待遇。
鲁迅在教育部这个中层职务上任职共 14 年,期间领取了相应的薪水。不过具体的薪水数额在不同时期可能有所变化,但是数目绝对不菲。
据统计,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期间,月薪起初约 60 银圆,后来有所增加,大致在 200 至 300 银圆之间。这个水平秒杀了绝大多数普通人。
“袁大头”
何况,鲁迅除了在教育部当官,还在大学机构里面担任了多年的讲师、教授,领取不菲的工资。鲁迅还有稿费收入和演讲收入。民国的稿费水准本不低,鲁迅又在“稿费界”里面“一枝独秀”。
鲁迅的稿费收入在不同时期有所波动。根据相关资料统计,鲁迅在上海的九年时间里,累计收入稿费为78000多圆,平均每月的收入为723.87圆。据记载,鲁迅的稿费最高时千字20个大洋,最少时也要5个大洋,平均在千字10个大洋左右。
鲁迅作为社会活动家,经常参加一些公开的演讲活动。以他的社会地位,每次演讲一般不低于30银圆,可能在30~100银圆之间。虽然不知道鲁迅一共参加过多少场演讲,但是假设一年有10场,参加了10年,就是100场。就算平均每场50银圆的收入,那就是5000银圆。当时普通工人一个月收入20银圆,鲁迅仅凭演讲收入,就是普通工人的250个月的总收入。当然,这仅是推测。
这些收入加起来,相当于一笔“巨款”,足够鲁迅生活的滋润,悠哉悠哉。
当然,民国时期的教育部也拖欠了鲁迅的一部分工资,直到鲁迅去世为止,也没有完全支付足额。但是,即使是一部分工资,也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一些学者对鲁迅的生平或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文献进行过研究,包括教育部的财务报表、工资发放记录或其他与公务员薪酬相关的文件,他们的论文中提到了鲁迅的工资情况。鲁迅的个人日记中,也有关于他领取工资的详细记载,包括实际领取的金额和时间。综合起来看,鲁迅在世时大约实际拿到了本该从教育部领取总额的90%左右的工资。一个月工资200-300银圆,拿了一年就是3000多银圆,14年,就是几万银圆。90%也是几万银圆。加上鲁迅在大学任职时期领到的工资、稿费收入、演讲收入,这在民国时期算是妥妥的“金领”。
所以说,鲁迅一辈子感激蔡元培。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期间,一力举荐了鲁迅。他与鲁迅相识于早年,他们都是浙江绍兴人,有着同乡之谊。蔡元培作为当时教育界和文化界的重量级人物,对文化和思想领域的动态十分关注。鲁迅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等方面展现出的才华和独特见解,通过其发表的作品和在文化界的影响力逐渐为蔡元培所了解和赏识。由于欣赏其才华,蔡元培主动做了鲁迅的伯乐,让鲁迅这个实际学历相当于大专的人,担任着教育部和大学的要职。按照民国教育部的规定,担任大学教师就需要大学本科,鲁迅没有这个学历,也能在北京的大学里面担任讲师,后来又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里面担任教授,属于破格提拔。
集美楼是当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工作期间的住所,现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平心而论,厦门大学规模不大,学生也就400多个人,鲁迅能担任教授,算是取巧。但也证明鲁迅当时的威望很高,足以被破格提拔为教授。在民国时期,大学教授可以领取很高的薪水。在民国政府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中规定,大学教授的月薪为400元至600元。而据一些资料记载,鲁迅在当时的月薪大约为360元大洋。鲁迅在担任大学教授(比如厦门大学)期间,一个月就有360银圆的收入,相当于现在的差不多一个月6万元。即使不算在教育部任职的那14年,仅凭在大学的正常工资,鲁迅的生活水平就达到了中产阶级,能够支持他比较宽裕的生活和研究工作。
鲁迅在世期间,他还购买了数万册的书籍,没有足够的财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以当时鲁迅的工资水平,他确实是有能力购买某些品牌的小汽车的。
不过,在民国时代,小汽车还属于相对罕见和昂贵的物品,而且鲁迅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购置书籍、支持进步事业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对于小汽车这类奢侈品并非他的消费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一生未曾拥有过小汽车。他出行的主要工具是黄包车。
在鲁迅所处的时代,汽车品牌相对较少且大多为进口。一些常见的进口品牌如福特、别克、Model T 等,已经是鲁迅本人的工资水准能够承担得起的,但他并未将购买小汽车作为消费选择。
总体上,以鲁迅当时的工资水平,确实是有能力购买一些相对较为普通和价格适中的汽车品牌的。那么,谍战电视剧《潜伏》里面提及的那款斯蒂庞克牌小轿车,以鲁迅的收入状况,可以购买和消费的起吗?
在谍战电视剧《潜伏》中,提到了一款小轿车,即斯蒂庞克牌小轿车。在电视剧《潜伏》的剧情中,九十四军军长为了赎回被绑架的许团长,送给了吴敬中一辆斯蒂庞克牌小轿车。
陈纳德将军
斯蒂庞克牌小轿车在当时是一款价格比较昂贵的汽车,据说陈纳德将军就是使用的这款。陈纳德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工资水平很高。1937年,宋美龄邀请他担任顾问,开出的月薪为1000美元,另有津贴、汽车、飞机、译员等福利,并包往返路费。如果按照消费指数计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月薪1000美元,约略相当于现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层干部的收入。以他的工资水平,能够购买和使用斯蒂庞克牌小轿车当然是毫无疑问的。
在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用斯蒂庞克牌小轿车换回了被绑架的许团长,而吴站长则用这辆车换得了七根金条和两万美元,一起加起来,相当于40000银圆的价值。从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斯蒂庞克牌小轿车在当时非常昂贵。
那么,鲁迅能不能承担的起呢?
1919 年,鲁迅在北京西直门八道湾胡同购买了一座四合院,花费了 3500 银圆的房钱,加上契税、中介费、装修费等,总共花销为 4475.1 块银圆。一辆斯蒂庞克牌小轿车,价值,相当于9套多四合院。
而鲁迅做大学教授,一个月就有360银圆收入。他还有其他不菲的收入。我们假设他一个月收入500银圆,一年就是6000银圆。打个折,算5000银圆吧。这样算,至少需要鲁迅不吃不喝8年左右,可以购买的起一辆斯蒂庞克牌小轿车。这还不算购买小汽车后雇佣驾驶员的工资和养护维修的支出,还有每年的汽油费。
所以,以鲁迅当时的收入水平,虽然也算比较高了,但购买一辆斯蒂庞克牌小轿车可能仍会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不过仅从收入收入来看,如果他愿意集中资金并节省开支,或许也是足够购买和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