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宇
近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文创界“顶流”,累计销量已超3万个。该馆已采取线上预约取号、限购政策,预约成功后方可到现场取货。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也备受青睐,成为该馆当之无愧的销冠,即便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仍有人愿意清晨六七点钟排长队,就为了买到一个。
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央视网
文创产品似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爆款”出现,此番两款冰箱贴的爆火来得有些突然,但细细想来,这种突然爆火又并不那么出人意料。如果说文创周边产品的发力代表的是一种文创经济和传统文化的突围,那么它所需要的创新和突破,显然和文物一样需要时间的沉淀。
正如文创设计人员介绍的,从生产周期来看,设计一件文创需要一周左右,尤其是当一些出土文物模糊不清时,设计者需要查询各种资料才能尽可能地还原文物的原貌。换言之,其实文创产品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沉寂”,只是因为,开发新产品是周期性的事。而不管是产品的生产者、设计者还是广大消费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从未改变。所谓的文创热潮,早已不再是一股暂时的热潮,而成为了细水长流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公众乐见的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下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开始兼顾时尚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得产品既可以欣赏,又可以装饰、佩戴,“文物”正以一种可爱的方式融入我们的日常。就像人们评价这次走红的两款冰箱贴“重工,有面儿”“直击心灵的中式审美”,人们送上好评,不仅是因为它们“好看”,也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文创产品生动展现了文物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之美。这或许也给文博机构今后的文创设计提了个醒:文创产品的创新,要建立在了解消费者日常需求的基础上。
眼下,新闻中提到的两款冰箱贴供不应求,为了抢到冰箱贴,很多人甚至凌晨四五点就开始在馆外排队。面对这种火爆场景,有一些专家和网友担心,文创产品会成为人们来博物馆的唯一目的,弱化人们对于博物馆、文物本身的关注。文创产品的设计团队也坦言,现在网上更多的是介绍如何排队才能买到冰箱贴,但介绍凤冠文物知识的还不够多。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显然不是为了单纯的商业化盈利,而游客专门来博物馆买文创产品、打个卡,与了解文物、历史、传统文化并不矛盾。这种变化了的文化传播形式与文化体验方式,让文物、博物馆收获了大量人气,人们对文创产品感兴趣,本质上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要相信,一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接纳、理解、传承,及其最终所形塑的社会文化氛围,一定会在普通人对文物、文化的可触、可感、可消费中实现升华。(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