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三式教你找责任:管理中的问题追责法

老木读商业 2023-10-31 17:49:47

管理现实中,常常出现两种极端:

一是归责于外的霸道总裁派:比如出现什么问题,上级就把下级叫来痛骂一顿。然后下级觉得很委屈,觉得这责任都在上级,自己做了替罪羔羊。这导致的结果是:谁都不认为自己是问题责任人,然后下次问题继续照旧。

二是归责于内的高风亮节派:在具体环节出现问题时,请记住我说的是具体环节,领导人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为此开了个感天动地的自我批斗会。但至于谁来担当责任解决问题,反倒不是很清晰。于是下面掌声雷动,可实际问题并没解决,下次问题继续照旧。

请问这两种场景尤其第一种,你是不是很熟悉。如果这些都是走极端,你是不是有第三种选择?

好吧,让我们中庸一点,先来看这上面两种做法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然后找到第三种答案。

上面第一种做法也就是霸道总裁派,为什么是管理中的常态?我们必须要承认这种做法的局部合理性:因为找到具体问题的责任人,督促责任人当下解决问题和以后避免问题,这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必须!但这种做法的局限性在于:可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上去是明确了责任人,但没有从系统性来审视问题,导致问题出现后激发的是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热情,所以最终积累的是系统性问题。

上面第二种做法也就是高风亮节派,为何出发点很好但结果很糟?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系统性,我们用情绪价值替代了管理本质。任何具体问题背后当然都隐藏着系统性问题,而系统性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必然是最高领导,这需要领导人日积月累的去解决系统性问题。然后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从系统性上去分解,去找到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并明确责任解决问题。如果具体环节没有责任人,等于具体事情没人负责,这就是做法与想法的相悖,这种善意反而是违背系统性的,长期积累下来同样是系统性问题。

我们可以小结一下了。你也许可考虑的第三种选择和做法是:出现具体问题并特别紧迫时,不是先找到问题责任人,而是先找到问题解决者,解决了问题后再找责任人。而出现具体问题但不是特别紧迫时,需要系统性去找到责任人并明确责任。这真正的责任人,有可能不是直接当事人,恰恰是你或者别的高管,谁是真的责任人就谁来解决问题。

用现实场景举例:公司的单位宣传海报做得不好,领导就把文案与设计师找来痛骂一顿,说来公司几年了为什么这东西做的还像狗屎一样!这似乎是找到了责任人,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并且还将长期存在。小伙伴们是存在责任的,至少没有承担起自我成长的责任。而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管理层自身:第一、公司管理层平时有没有对小伙伴提出明确的成长要求,并把成长结果反映在绩效考核上;第二、录用标准和淘汰机制是否健全并是否坚决执行,如果公司中层不想得罪人没有坚决执行,这问题是不是还在于我作为老板对中层都没有做好录用淘汰,这难道不是系统性问题吗?第三、我们认为低等收入就只能匹配低等人才,所以我们只能接纳这个现实,然后把精力消耗在牢骚抱怨上。但我们想过没有:如果匹配人才输出的是负面价值,再低的成本都不是收益而是亏损,这难道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吗?要知道成本最低时正是成本最高时:因为你把最宝贵的精力,总是用在了牢骚抱怨上,总是用在了解决本不该有的问题上。好的管理都是反人性反常规思维的:只有高支出匹配好人才,好人才一个人能产出几个人的价值,为什么不匹配高薪去找这样的人才呢,为什么要把精力消耗在无止境的牢骚抱怨上呢?用好人才换取更高的价值输出和价值回报,这才是公司高纬度的良性循环,否则我们永远会在低水平甚至负水平之下徘徊,否则再低成本实际都是无收益只亏损的负成本。所以这问题归根到底在于老板对人才观及成本观的理解,如果老板不打破旧有认知,这永远只能在系统灾难中去到处救火。

通过以上,我们分析了日常管理中的系统问题,明确了怎么从系统性上去找到责任人,这是你必须建立的前提认知,如此具体技巧才能派上用场,这正是我用大量篇幅建立认知的原因。如果你理解了上面这些,下面才是你最需要的一招三式。你会发现这些貌似都是常识,但管理中最难做到的往往正是尊重常识。一起努力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