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程万的57师究竟有多猛?为何被称为“虎贲之师”?实际上,在上高会战的时候57师就表现的极其勇猛,是当时防守上高的正面主力部队,第一天就因为预备团的全力反击而伤亡了3000多人!
随后在常德继续发挥虎贲威名,跟日军3万人死磕到底,血战16昼夜,8000多人打到最后仅剩下83人!然而在重新建立编制,大量新兵加入后,在1945年的雪峰山会战中,57师再次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将日军116师团打残!
余程万
为何这支部队作战意志如此顽强?今天就来好好探讨一下余程万的57师为何被称为“虎贲”,以及这背后的主要原因。
(原创不易,欢迎各位发财的小手点点赞和关注呀,蟹蟹~)
常德会战57师8000多人,硬刚日军横山勇部3万精锐成建制阵亡,最后不足百人从常德撤离常德会战的时候,当时的57师属于第九战区王耀武的74军其中的一个步兵师序列,有大约8000多人的建制。
在余程万的率领下,在常德城内布防,硬刚日军横山勇部3万精锐成建制阵亡,最后不足百人从常德撤离。
常德会战,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之一,被称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作为国军74军的一支精锐部队,57师在这场战斗中展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1943年11月,日军华中派遣军为了确保打通华中、华南战场的交通线,集结重兵发动了对湖南常德的进攻。
负责防守常德的国军57师,在师长余程万的带领下,以8000余人的兵力,迎战日军横山勇指挥下的3万多精锐部队。
常德城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处交通要道,是军事战略重镇。
日军对其发动进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夺取城市,更是为了打击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摧毁国军的防守线。
在这种背景下,常德的防守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57师在接到命令后迅速进入常德,开始挖战壕,并建立严密的防线,打算在此跟日军决一死战。
57师的战斗精神早在抗战初期就已经确立。
作为74军的一部分,57师在多次战役中表现优异,如上高会战,高安战役等,赢得了“虎贲师”的称号。
而常德会战,更是将57师的这种战斗意志发挥到了极致。
面对数量和装备远胜于自己的日军,57师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守阵地,誓死捍卫常德。
日军横山勇部队是日本精锐中的精锐,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在1943年的冬季,日军兵分多路,试图用密集火力和进攻优势一举摧毁57师的防线。
战斗初期,57师利用常德城内的有利地形,构建了多层防御工事,逐街逐巷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无论是日军的炮火轰击,还是大规模的步兵冲锋,57师始终坚守阵地,不让日军轻易占领任何一寸土地。
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57师的损失逐渐加大。
日军凭借人数和装备的优势,不断突破国军的防线。
尽管如此,57师依然坚持作战,甚至到了最后,战士们手中的子弹打光,他们仍然用刺刀、铁锹和日军进行肉搏战。
余程万率领的8000多人,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
常德城的房屋几乎被摧毁殆尽,大量士兵伤亡,各建制的骨干营和团级作战单位各自为战,牢牢守在自己负责的阵地上,没有后退半步。
57师成建制阵亡,但他们用血肉之躯拖住了日军的进攻,使得日军迟迟未能突破。
到战斗的最后阶段,57师仅剩不足百人。
在无力继续守城的情况下,这些幸存的将士才得以从常德撤离。
当时74军171团的团长杜鼎,74军炮兵指挥官金定洲(后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以及57师中将师长余程万一起撤离,172团团长柴意新上校阵亡。
57师的坚守,为国军其他部队的反击赢得了宝贵时间,让外围的其他部队对日军的合围创造了条件。
尽管57师成建制阵亡,但常德保卫战也让日军付出了沉重代价,见识到了中国军民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
柴意新将军
重建后的57师在常德醴陵和桃源一带修整,虽然是新兵,但骨干军官依旧为黄埔系业生生,重新注入了虎贲师的战力意志常德会战结束后,57师几乎全军覆没,面临着重建的艰巨任务。
尽管57师在战斗中损失惨重,但它的战斗精神和顽强意志并未因此消失。
蒋中正、薛岳和王耀武对57师的英勇表现十分认可。
他们随即迅速下令重建57师,并将这支部队调往湖南醴陵和桃源一带进行休整和重组。
重建后的57师,补充的几乎全是新兵。
但骨干军官,王耀武和余程万依旧选择了黄埔系的业生生,重新注入了虎贲师的战斗意志。
大量的新兵被补充到57师中,这些士兵大多数缺乏战斗经验,对于抗日战争的残酷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然而,57师并未因此失去其精锐部队的传统。
这些骨干军官的存在,确保了57师在重建后的战斗力迅速恢复。
重建后的57师仍然以黄埔系的军官为骨干,这些军官多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经历过多次战斗,他们不仅军事素养过硬,而且具备顽强的战斗意志。
57师被称为“虎贲师”,不仅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战斗能力,更因为他们无畏的战斗精神。黄埔系的军官们在重建过程中,不仅严格训练士兵,还通过言传身教,将抗战时期的精神和信念注入到每一个新兵心中。
57师整训新兵
在醴陵和桃源一带,57师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术训练和体能恢复,这支部队充斥着大量新兵,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战斗意志灌输,将57师重新塑造成了一支坚韧、顽强的战斗部队。
在骨干军官的带领下,57师的战斗力逐步恢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以往的水平。
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和训练,57师重新焕发出强大的战斗意志和团队精神,重新成为74军中的精锐力量,也再次投入到了抗战的前线。
1945年雪峰山会战,57师再次重现雄风,一个师承担了雪峰山会战(也称为湘西会战)中三分之一的作战力量,成为当时战绩最佳的师级单位,日军116师团两个联队被57师几乎全部歼灭1945年雪峰山会战,57师再次重现雄风,一个师承担了雪峰山会战中三分之一的作战力量,成为当时战绩最佳的师级单位,日军116师团两个联队被57师几乎全部歼灭!
1945年春夏之际,中国战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持续推进,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逐渐陷入困境。
为挽回局势,日军发动了湘西会战,企图通过攻占湖南和广西地区,打通与越南的联系,并在中国南部重新夺取战略优势。
雪峰山会战纪念碑
雪峰山位于湖南西南部,地势险峻,是阻挡日军南进的天然屏障。
国军在此地布置了坚固的防线,准备与日军展开一场生死搏斗。
而57师作为74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再次被投入到了这场关键战斗中。
此时的57师已经恢复了强大的战斗力。
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后期一场重要的战役,也是国民革命军与侵华日军之间的最后一场大型会战。
作战战略显而易见,就是为了防止日军从湖南西部的雪峰山一带突破,打通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补给线。
当时,中国方面由陆军总长何应钦和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指挥,率领包括73军、74军、100军、18军、以及从滇缅战场空运过来的新6军在内的多支主力部队与日军交战。
其中,74军57师在少将师长李琰的率领下,承担了极其关键的任务。
李琰
57师是74军的王牌部队,在此前的战斗中屡次表现出色。
湘西地形复杂,山峦叠嶂,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
中国军队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优势,制定了以“防御为主,反攻为辅”的作战方针。
57师作为74军的精锐部队,其作战任务明确:坚守并防止日军突破湘西的防线,在适当时机对日军发动反击。
李琰少将作为57师师长,深谙湘西地形的特点。
此人并不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但他在淞沪会战开始就一直在前线跟日军进行鏖战,作战经验颇为丰富。
在作战初期进行了全面的勘察,随后和74军的军长施中诚一起,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战术计划。
他们的战略核心是:依托地形,分割包围!
即利用雪峰山的险峻地形,将日军116师团逐步引入包围圈,切断其后勤补给,并进行分割歼灭。这个战略需要57师精准的配合,李琰为此制定了详细的兵力部署和进攻计划。
为了确保战役的顺利进行,李琰与其他国军部队保持了紧密的协作。
他建议将部队分为三个防御区,分别控制雪峰山的主要山脊和通往日军补给线的几个要道。
74军第三任军长施中诚
在日军攻击时,57师负责防守中央防御区,并在反击阶段充当先锋力量,完成合围与歼灭任务。
在湘西会战期间,57师的编制依然沿用了传统的国军三团制。
全师下辖三个步兵团,分别是169团、170团和171团。
每个团大约有2000至2500人。
师直属部队还包括炮兵营、工兵营、通信营和后勤保障单位,总兵力约8000至9000人。
57师的步兵装备以汉阳造步枪、捷克式轻机枪和汤姆森冲锋枪为主。
汉阳造步枪作为国军的标准制式武器,射程较远,虽然在精度和火力上不如日军的三八式步枪,但仍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
捷克式轻机枪的高射速和便捷操作在巷战和防御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他们此时也配备了美式的汤姆逊冲锋枪,这种近战利器。
与其他国军部队相比,57师的装备相对精良,就是因为有美式装备。
虽然无法与日军的重火力相比,但在步兵战术和火力配合上,57师展现了较强的战斗力。
当然,此时的74军还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迫击炮、山炮和反坦克炮。
这些火炮虽然数量有限,但在山地战中能够提供较为有效的火力支援,特别是在阻击日军进攻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此时的57师的建制已经趋于完整,拥有一支装备齐全的工兵部队,负责修建防御工事、设置障碍物和铺设地雷。
这些工兵在雪峰山复杂的地形中构建了多个坚固的防御阵地,帮助步兵有效抵挡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后勤保障部队负责弹药、食物和医疗的补给,确保57师能够在长时间的作战中维持战斗力。
在会战初期,日军企图利用其机动性和火力优势,一举突破中国军队在雪峰山的防线,打通通往中国南部的道路。
随后,中路日军主力第116师团凭借其精良的装备和长期训练的作战经验,对湘西地区的中国防线发起了猛烈攻击。
守军深知日军擅长进攻和渗透,命令他们采取防守为主的战略。
在雪峰山险峻的地形中,57师的防守阵地被布置在多个制高点上,尤其是在几个重要的山脊上,设置了重火力点,确保日军无法轻易通过。
与此同时,57师和兄弟部队51师一起加强侦察和情报工作,派遣侦察小组深入敌后,探明日军的部署和进攻意图。
侦察报告显示,日军116师团的两个联队正从多个方向向雪峰山地区推进,企图通过分散兵力来寻找中国军队防线的弱点。
随后,王耀武,施中诚等人据此判断,日军试图利用夜间渗透和强攻相结合的方式,快速突破防线。
因此,王耀武下令加强夜间警戒,并在各个防御工事中加派部队,做好反击的准备。
1945年的5月份,日军发动了多次猛烈的炮火轰击,随后以步兵和机械化部队的联合力量对57师阵地发起进攻。由于雪峰山地形复杂,日军的机械化部队难以施展,步兵成为了主要的作战力量。
日军进攻的重点是雪峰山的几条重要山脊,因为这些山脊不仅可以俯瞰整个战场,还能控制通往后方补给线的道路。
第四方面军的步兵在工兵的帮助下,在这些关键位置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并布置了大量地雷和障碍物。
同时,74军作为攻击主力,施中诚命令各团坚守阵地,利用地形优势与日军进行逐次抵抗。
随后,战斗任务被下发到74军的三个师,今天这篇文章咱们着重讲57师的战斗过程。
当时,李琰命令57师的169团负责防守中央山脊,170团和171团分别防守东西两翼的侧翼阵地。
使用57师的机枪和迫击炮阵地对日军的进攻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压制,多次将日军的进攻打退。
经过数日的激烈战斗,日军的攻势逐渐减弱,伤亡开始增加,57师不得不发起反击。
他们使用炮兵对日军的阵地进行了猛烈轰炸,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
随后,57师的步兵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对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
他们采取了分割包围的战术,将日军的主力部队切割成若干个孤立的部分。
李琰命令各团兵分多路,从侧翼包抄日军,逐步将其逼入57师的包围圈中。
在这这个作战阶段,57师的各团协调作战,成功将日军116师团的两个联队围困在雪峰山的几条山谷中。
日军试图突围,但此时的防守主力已经构建了严密的包围圈,封锁了日军所有可能的突围的缺口。
在持续数日的巷战和山地战中,57师逐步消灭了日军的抵抗力量。日军116师团的两个联队几乎被57师全歼,两个联队长均被击毙!日军伤亡惨重,仅有少数部队得以逃脱。
与此同时,日军116师团的109联队在龙潭一带也遭到了51师的全面围攻,经过了28个昼夜的鏖战后,109联队4000多人被51师全歼!
当然,57师的作战风格和战术明显更为猛烈。
在防御阶段,下辖的三个团分别负责坚守不同的防线,阻止116师团的反突围。
而在反击的阶段,57师的各团协同作战,对日军展开了猛烈反攻,凭借其凶猛的火力,成功切断其补给线并分割包围。
最后,57师集中优势兵力,对116师团进行毁灭性的进攻,最后基本歼灭了日军116师团两个联队!
湖南!常德长沙岳阳衡阳!当时湖南最繁华的四个市几乎都被打成了粉!所以湖南也有几千年历史长沙作为千年古城却没有古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