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中生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愁眉苦脸,拿着题目发呆半天,却挤不出几个字来。甚至有的孩子写着写着,时间飞快溜走,还没写到结尾,就被“叮”一声定格在了试卷上。
作文,这个听起来很简单的任务,往往成了孩子们的心头大石。我们也许都见过孩子面对作文题目时的焦虑:他们可能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或者写着写着突然卡壳,脑子一片空白。而有的孩子就算有了思路,也总感觉材料组织得乱七八糟,结果写作时间长、质量却没跟上,最后连字数都不够,真是让家长和孩子们都头疼。
但其实,作文写作没那么“神秘”或者“可怕”,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方法没找对。
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孩子们的“写作难题”到底出在哪儿。多数孩子的“卡壳”其实来源于以下几点:
1. 题目不熟悉,感觉无话可说。
看到作文题目,很多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什么题啊?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写!”其实,这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并不是因为孩子脑子里真的“空空如也”,而是他们缺乏足够的经验去将生活中的点滴串联起来。
2. 写作逻辑混乱,缺少思路。
还有一些孩子,虽然能大概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但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缺乏逻辑,像是一锅乱炖。作文没有清晰的结构,他们想写的内容也因此“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到最后自己看着都觉得心累。
3. 担心写不完,匆忙结尾。
有的孩子时间一到,脑子就慌了,结尾草草了事。这样的结果自然会让作文的整体质量大打折扣。家长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经常听孩子说:“时间不够用!”?
不过啊,很多时候,孩子的这些写作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反而有些是“自己吓自己”。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简单实用的小技巧,帮助孩子逐步克服写作中的这些“拦路虎”。
1. “写作就是讲故事”
大多数孩子觉得作文难写,往往是因为他们把写作文看得太正式、太复杂了。他们总觉得写作文一定要有深刻的思想、复杂的论点,结果把自己吓住了。其实,写作文不过就是在和读者讲一个好故事。毛昕辰老师在教学中也常常用这种方法来打破孩子们的写作心理障碍。
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把作文当成一次轻松的“讲故事”。比如,题目要求写一件难忘的事,孩子完全可以像平时聊天那样,先想想自己经历过的哪些有趣、感人的事儿,再按照事件的顺序一件件写出来,写作思路自然而然就流畅了。
2. 学会“画龙点睛”
孩子们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写了一堆废话”,这也是因为他们在写作时缺少重点,不知道什么该多写,什么该少写。这里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一个简单的技巧——“画龙点睛”。什么意思呢?就是抓住文章的核心,让重点更加突出。
教孩子们在写作前,先在脑子里搭一个简单的框架,想清楚: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想表达的情感或观点是什么?然后,在行文中围绕这个核心去写,尽量减少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
3. 多做“写前准备”
其实,写作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孩子不愿意花时间准备,直接提笔就写,结果容易写偏题或者思路混乱。教孩子在写作文前,先花几分钟列个提纲,把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大致思路想好。这样不仅能让文章更有条理,还能避免因为时间不够而慌乱结束。
如果孩子觉得列题纲麻烦,也可以尝试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把和作文相关的所有想法都记录下来,再慢慢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写作思路。这样,孩子在写作时会发现,原来“头脑风暴”出来的内容已经够他写好几篇了,字数完全不用担心!
作文写作其实是一个帮助孩子表达自己思想、感受的过程。家长朋友们,不妨在平时的生活中鼓励孩子多观察、多积累。我们可以通过聊天、阅读、看电影等方式,让孩子逐渐养成思考和表达的习惯。让他们明白,作文并不是一项枯燥无味的任务,而是一种自我表达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