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有一句话叫做“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让人们放下眼前的执念,善于回头,看看以前的自己,或许就能够顿悟佛法。本来是苦海无边,但后来又说佛法无边。是不是发生了矛盾?
苦海无边是说人生活在欲望的世界里,或者说被欲望支配,总是为实现不了欲望而痛苦,或者说总是被欲望支配而痛苦。人是有思想的,有灵魂的,也是有欲望的,在欲望产生之后,人就会跟随欲望往前走,要一步一步实现欲望。倘若实现不了,人就会痛苦,即便不那么痛苦,也仍然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就好像驴的眼前吊了一根红萝卜,驴要追着红萝卜走,即便走了上千里地,也仍然吃得不到眼前那个是红萝卜。人的欲望就像驴子眼前的红萝卜,只是在眼前晃,这并不一定能得到。人们实现一定的欲望之后,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只要人活着,就会有欲望产生,并不能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欲海无边,而欲海就是苦海。只要人活着,就会受到欲望的支配,等于在苦海中游泳,永远看不到岸边。倘若人肯放下欲望,那么回头是岸。既然苦海无边,那为什么又说佛法无边呢?
无边的意思是广大,欲海无边是说欲海广大,人不可能逃脱,只有放下欲望,才可以回头是岸。而佛法无边是说佛法应用于世界,甚至应用于三界众生。佛要普度众生,即便是地狱里的鬼,佛也敢去渡化。在佛的心中,众生平等,不存在太多的分别。倘若在修炼过程中,有佛教徒认为人妖殊途,人和妖和鬼是不同的,人和动植物也是不同的,那么这个佛教徒就有了分别心,也就有了认识上的差别,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佛了。佛法无边的基础是没有分别,不产生分别心,众生平等。但佛法无边验证佛的法力很强大,可以感天动地,可以摧枯拉朽,可以降妖除魔,可以斩妖除怪。佛法伟大,佛要为三界众生说法,已经成就了金刚之身。成了不死之神。
用佛法无边来对抗苦海无边,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以无边对无边,似乎仍然是无边,没有什么结果。就好像空气对空气并不能分出谁胜谁负,很可能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从佛的角度来看,佛性即人性,没有人性也就没有佛性,只有懂了人性之后,放下了各种欲望,才可以成佛。但放下各种欲望之后,并不是心如枯槁,而是获得了大光明。这样的高峰体验,或许只是大脑多分泌了一些多巴胺而已,让人感觉异常兴奋,却并不一定有什么佛的存在。佛教徒认为有佛的存在,佛法无边,不仅要整天敲着木鱼念诵经书,而且要经常坐禅,在坐禅的境界中领悟佛法的奥义。甚至有一些佛教徒只是生搬硬套,根据每一个字的拼音来念诵梵文版的经书,却不理解什么意思,而是认为只要念诵就一定能成佛,起码能获得精神的顿悟。这种认识是生硬死板的,也不科学,当然就是迷信了。
既然佛法无边,那么无边苦海应该如何处置?以佛法的无边对付苦海的无边当然没有结果,只有人们自己回头,才会发现苦海的岸边。但在欲海中游泳的人,没有几个肯回头,都被欲望支配,都要努力打拼,直到生命的终点才知道回头,而这个时候是被迫回头,已经晚了,因为生命不可能来第二次。佛法讲究“自悟悟人,自觉觉他。”自己了悟了,就要以了悟之心来看待他人,诱导他人了悟。自觉了,就要以自觉之心来看待他人,诱导他人自觉。真正能够顿悟的是自己,而佛法只是外在的一个刺激条件,却并不是顿悟本身。倘若佛法无边,那么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到底哪一本说的对?其实都是刺激人思考的一个条件,却并不能说谁对谁错的问题,或者说统统都错了,就像禅宗说的那样,“不立文字。”文字容易产生歧义,也容易产生误导。真正的佛法是自己顿悟的东西,文字并不能完全表达。
在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中,有人读到一两句话,感觉如醍醐灌顶,那么这一两句话就只对这一个人有效,对别人不一定有效。很可能这一两句话让这个人感悟到了一定的精神内核,也就顿悟了。而一辈子在研究佛经的人不一定顿悟,很可能只是一个书虫,或者受到佛教经典的影响,不能了解佛法的奥义,因为很多佛教经典互相抵牾,不能自圆其说。读的佛教经典越多,就越是苦海无边,需要放下所有的经典,放下所有的印象,才会“回头是岸”。倘若佛法无边,使用佛教法力的僧人很厉害,那么佛教的法术是很多的,很容易让僧人停留在这个阶段,停留在用法术降妖除魔上,当然也就具备了人妖殊途的分别性,无法提高自身的修为,也就不能成佛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法无变,就是苦海无边,需要及时回头,不然就不能顿悟,而是被佛法牵绊,被欲望牵绊,被是非心和分别心牵绊,当然就不能放下一切了。
原来苦海无边,就是佛法无边。认清这一层意思,就可以放下执念,领悟佛法的奥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