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手术,这个科室有了新方式!还是中西部首例

紫蓝评健康 2024-08-23 13:28:46

“恢复情况不错,各项指征也都正常”谁能想到来医院复诊的陈大爷,在5个月前还是一位结直肠癌患者,如今却早已能正常生活。

一星期出院,一个月基本恢复告别“粪袋”,对于结直肠癌且需要造瘘的患者来说,看似几乎不可能的事,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以一种突破性的新手术方式成为现实。

周晓刚主任和龙武军主治医师团队为陈大爷开展这场手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成功开展的首例“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崩解肠道支架置入回肠完全粪便转流术”。这种将“单孔腹腔镜”与“可崩解肠道支架”的创新性结合,不仅能“两刀”变成“一刀”,还能达到“1+1>2的效果”,它以更微创的方式根治肿瘤,并且更小创伤、更轻疼痛、更快恢复、更加美观,也将需要造瘘患者的挂“粪袋”时间从3-6个月,缩短到1个月内。

术式创新结合!

从五孔到一孔,1个月还能告别“粪袋”

5个月前,60多岁的陈大爷因为“便血”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结果被查出了结直肠癌。陈大爷因为肠道梗阻严重,有极大可能会出现吻合口瘘,而吻合口瘘几乎是所有消化道手术的噩梦。

当消化道切除一部分后,需要做消化道的重组,也就是把消化道重新连接上,让吃进去的食物顺利排出来。但是如果“接口”没有生长好,则会形成吻合口瘘,大便就会漏到肚子里,造成严重的感染,因此通过预防性造瘘将粪便引流到造口处,可降低盆腹腔感染风险。

传统的“末端回肠造瘘术”,意味着患者要经历两次手术。第一次,是将消化道内病变组织切除,并将肠道拖出腹腔造瘘,第二次,则是3-6个月之后,再进行一次手术,关闭瘘。但这对陈大爷并不合适。本就害怕术后疼痛的他,还要经历两次这样的手术,并且长期身上挂着“粪袋”,对独自生活的陈大爷会造成生活中的诸多不便。

在众多的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方式中,周晓刚主任和龙武军主治医师结合陈大爷的病情及诉求,多次研讨后,决定将打破已有的治疗方式,利用“单孔腹腔镜”代替腹腔镜“五孔法”,再用一个可以在体内自行崩解排出的支架代替传统的预防性造瘘,避免了二次手术。

对陈大爷来说,这种新的术式不仅能一次性解决结直肠癌带来的困扰,从“五孔”到“一孔”身体的创伤面积更小,能够更快恢复以外,还能将挂“粪袋”的时间从以往的3-6个月缩短到1个月之内,能拥有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

实现“1+1>2”治疗效果

轻松拔管,完成治疗闭环

其实,在结直肠癌手术中采用“单孔+腹腔镜”或者“可崩解肠道支架置入完全粪便转流术”已不是新鲜事,但能成功将二者结合应用的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例。目前,全球医院已经并且能开展该术式的医院极少。

这是因为“单孔+腹腔镜”的方式,将传统的孔数从五孔减少到一个孔进行,由于操作的空间相对较小,操作器械之间容易碰撞打架,在这种条件下还要将恶性肿瘤清除干净,极其考验着手术者的手术技能和经验。另外,还要在这种狭窄的视野中,在肠道内放置支架,实现肠道的转流,更是难上加难。

最为关键的是,中西部地区尚无医院开展该类型的手术,对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来说,无经验可借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但这种手术方式的改进,会让符合条件的结直肠癌患者极大受益。这种“可崩解肠道支架置入回肠完全粪便转流术”的应用可将肠内容物从造瘘引出体外,起到了等同于肠造口的效果,避免了二次手术,只需把引流管拔除即可。再加上“单孔腹腔镜”技术的融入,患者只需要开一个孔,不仅能减轻身体和心里的创伤,也能节约大量医疗成本。并且,这种新的手术方式,也不会影响到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进一步治疗。

为了达到陈大爷预想的手术效果,周晓刚主任带领着团队迎难而上,从以往大量临床实践中找到克服目前技术难点的多种手术技巧,也不断讨论着手术方案,力求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这场手术于3月中旬开展,非常顺利。陈大爷术后第2天便可进食,术后5天恢复出院,术后3周后,经拍片检查小肠支架已崩解排出。5个月过去,结直肠癌给陈大爷留下的,只有腹腔位置肚脐,眼般大小的伤口而已。

对于瘘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如肠梗阻、长期服用激素药物、术前营养状况差等患者,如果达到符合开展“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崩解肠道支架置入回肠完全粪便转流术”术式条件,这种手术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据了解,从今年3月中旬起,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这种新术式已经成为很多结直肠癌患者的新选择,其小创口、恢复快、更美观等优势,加速了患者的快速康复,帮助他们重新回归健康生活。

四川名医编辑 胡学敏

1 阅读: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