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8章:德在笃行其厚实,不在悬谈其薄华

徙竹散人 2020-11-10 10:19:04

老子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有云: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所谓“上德”指的是天,天无好恶,一切善恶皆在天下显现,为天所包容,所以,天之德乃是“生生”之意,这是天生万物,乃是“有德”;

所谓“下德”指的是人,人之所以“不失德”是因为“无德”,“无德”是“不标榜德”,心中没有个为了德而表演的样子,《道德经》第二章所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里的“无德”指的是不要“为德而德”(扶老太太过一天马路)的意思。

道德经

所以,“上德无为”是天没有任何动机,所以我们不会瞎想,而“下德无为”是指或许人本来可能并无动机,即便如此有了动作仍然会使人乱猜,所谓“动辄得咎”,所以是“有以为”;接着“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仁”可以对天下,“义”只能趋于一个团体,比如古惑仔,而“礼”是对个人,换个人可能就无礼,可以看到格局是逐渐趋于逼仄的,这里老子并不是描绘一个鄙视链,而是陈述一个事实,如果认为老子在鄙视“礼”,那是大错特错,而是仅仅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描述现象状态,一个人如果对一个团体讲“礼”,那他就是“义”,以此向上推演到对待天下的一切都有“礼”,那他就是得道的,所谓“前识”是指代上面说的,这是“道之华”,却为什么又是“愚之始”呢?那要看后面: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厚”对应“实”,而“薄”对应“华”,厚实就是踏实,而薄华是轻浮,轻浮就是“愚之始”。

老子的意思是“你看我上面说得高妙吧,现在就忘了,别执着这些”,执着即是魔。

笃行

就像庄子的玩笑:“道在屎溺。”佛在《金刚经》里说的:“我什么都没说。”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