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四年前美国出场“导演”了一场闹剧,那么赫尔辛基至塔林的海底隧道很可能将会在今年实现通车,只可惜时间永远也不能倒流。
在海底隧道建设项目彻底进入停滞阶段后,芬兰和爱沙尼亚两国又不得不转而寻求我国的帮助,并且还表示愿意为合作做出让步。
在欧洲地缘政治局势高度紧张的背景下,此次芬兰和爱沙尼亚邀约我国参与海底隧道建设项目到底有何目的?
面对习惯拿“政治立场”和“安全问题”说事儿的欧洲政客,我们又该如何在后续谈判中保障自身的利益诉求。
下一步相关海底隧道项目合作究竟前景几何?
一、芬兰-爱沙尼亚海底隧道芬兰和爱沙尼亚同处欧洲东北部,两国之间隔海相望却没有陆地边界(皆与俄罗斯领土接壤),这对双方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都是一种阻碍。
2008年,在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修建一条海底隧道的构想被正式提出。
可直到2016年这份构想才真正进入到立项环节,不过2020年初,该项目在美国的干涉下被一直搁置到现在。
近期,有消息称负责芬兰-爱沙尼亚海底隧道项目统筹的芬兰湾发展有限公司正在与中资企业就重启海底隧道建设项目进行谈判。
时隔四年多,该项目真的有机会再次启动吗?
事实上,结合前期项目进展的过程来看,芬兰和爱沙尼亚两国急于与中资企业重启谈判,推动海底隧道建设的考量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彻底看清了美国方面不会真的为该海底隧道项目出工出力,而其真实目的只是为了搅黄欧洲国家与中国之间任何的项目合作。
其二是当前欧洲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不稳定因素对芬兰和爱沙尼亚这两个俄罗斯邻国来说显然是一种威胁。
尽快重启海底隧道项目一方面可以加强芬、爱两国的交往,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地区局势失控导致该项目长期停滞;
其三是目前欧元正在加速贬值,项目建设相关的整体成本可谓一路水涨船高,项目启动的时间越晚,需要支付的费用就会越高。
再者,早在项目前期的招投标阶段,我国企业就曾提出一项工期在4年左右的建设方案,这比其它国际企业提出的建设周期都要短。
有多个海底隧道项目建设经验、施工方案建设周期短、施工建设质量高,这就是中资企业能够让芬兰湾发展有限公司坐回谈判桌的底气和资本。
据悉,芬兰-爱沙尼亚海底隧道全长约100公里,隧道两端分别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项目建成后两国间的通行时间将从原来水路交通的2~3小时缩短至20~30分钟。
本来这是一个能够充分惠及两国企业和民众的基础设施项目,没想到愣是在美国的干涉下搁置了4年多。
现在中资企业最担心的事莫过于之前的政治闹剧是否还会重演。
二、荒诞的政治闹剧一般而言,大部分欧洲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审查程序既严格又漫长。
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具备潜力的基础设施项目会因资金问题而被迫搁置或放弃。
早在海底隧道项目立项之初,芬兰湾发展有限公司就想通过股份招标的方式吸引投资企业。
当然,与其说是企业招标,倒不如解释为要求企业带资进场。
先行自掏腰包完成项目建设,这种招标模式对项目收益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求很高。
在招标程序启动后,很多国际企业都担心先行垫付资金进场可能会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纷纷选择对此选择避而远之。
而中资企业却看到该项目的发展潜力和国际影响力,愿意承担风险与芬兰湾发展有限公司洽谈合作事宜。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中资企业出资项目总成本的三分之二,并以相应持股的形式参与到项目建设中。
本来双方的合作进展十分顺利,可就在工程计划马上准备付诸实施的时候,美国却横插一脚并搅黄了项目合作。
2019年底,芬兰社民党籍议员桑娜马林当选芬兰总理,她是芬兰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其在任内积极推动芬兰加入北约,并在俄乌冲突期间访问了乌克兰。
而也正是这位带有明显“亲美”倾向的总理宣布暂停海底隧道项目合作。
就在芬兰单方面宣布暂停海底隧道建设项目合作计划后,爱沙尼亚方面也宣布将对参与项目合作的中资企业采取限制性措施,以保证爱沙尼亚不会在相关合作中“受到威胁”。
诚然,从目前芬、爱两国重启与中资企业谈判的选择中可以推测出:
爱沙尼亚在四年前做出停止项目合作的决策之前并不是受到我国的威胁,至于真正的威胁是谁想必大家心知肚明。
三、寻求新合作模式美国方面惯用的所谓的“国家安全”、“政治立场”等因素再次成为其裹挟它国决策的筹码。
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有不少中欧合作项目都在美国的无端干涉下不得不被迫搁置或取消。
不过在海底隧道项目搁置长达4年多以后,芬、爱两国才真正意识到美国声称的所谓“威胁”只是控制其开展对外合作的一场骗局。
当然,对于我国而言所幸是在项目开工之前得知项目被迫暂停的消息。
但凡前期投入资金就难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而这也让我们看清了西方政客们的嘴脸。
在此次重启与中资企业的谈判后,芬兰湾发展有限公司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做出了让步。
表示项目中涉及到的资金将通过多种模式自行解决,而中资企业只负责项目的建设工作。
按照芬兰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人士的话来说,此次与中资企业重启海底隧道建设项目谈判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避免项目合作与政治问题相挂钩。
在项目搁置4年多以后,芬兰和爱沙尼亚两国才真正意识到海底隧道项目本身只是为了满足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将其上升至所谓“政治立场问题”只会对自身的发展形成限制。
本来自己就不具备建设海底隧道的技术和资金条件,再不去寻求国际合作的话项目就只能停留在构想阶段。
四、项目重启尚需时日目前芬兰-爱沙尼亚海底隧道项目谈判仍在推进中。
不过就当前欧元加速贬值趋势以及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情况来看,显然我们正占据着这场谈判的主动权。
考虑到前期项目推进时的前车之鉴,我们在谈判过程中也会更加的小心谨慎,以避免国家在对外投资上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现阶段海底隧道项目重启仍需时日,中资企业在谈判中的顾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一是担心欧盟会在经贸合作关系上再次搬出所谓政治化、泛安全化的论调对中企实施单方面打压。
二是担心海底隧道项目的总体成本难以把控,特别是建材、人工等成本可能出现严重超支的情况。
三是担心俄乌冲突局势进一步升级会对项目带来无法预测的严重后果,以至于无法收回前期投资。
其实该项目最终到底能否尽快重启,关键还是要看芬兰和爱沙尼亚政府是否可以提供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毕竟海底隧道连接的是两国的首都,这里面还存在着部分政治互信的因素。
当然,从此次芬兰湾发展有限公司主动邀约中资企业参与项目合作谈判这件事来看,至少在真的期望项目顺利落成的愿望驱动下。
我们能够看到其想要达成合作的意愿和诚意,不过双方现在分歧最大的点恐怕是在项目建设成本的问题上。
总结在海底隧道项目搁置4年多后,觉察到整个欧洲地区地缘局势日趋紧张的芬兰湾发展有限公司再次找到我国企业期望能够达成项目合作协议。
不过有了上一次的前车之鉴,显然这次合作谈判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成共识。
事实上,如果四年前芬、爱两国没有受到美国所谓“政治立场”的蛊惑,那么现在芬兰-爱沙尼亚海底隧道可能已经实现通车。
当然,时间不会倒流,现在我国企业正在谈判中占据着主动权,芬兰湾发展有限公司想要达成合作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和实惠的条件来吸引我们。
毕竟我国在海底隧道建设领域拥有成熟的项目经验,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考虑到芬、爱两国的地理位置以及政治立场的偏向性,就算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后续中资企业也会项目中进行审慎推进。
参考资料:
《排除杂音,芬兰企业力推与中企合作:中国高铁遥遥领先》观察者网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4_03_18_728798.shtml
词条:桑娜·马林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1%91%E5%A8%9C%C2%B7%E9%A9%AC%E6%9E%97/24190290?fr=ge_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