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北京发生怪事,乔冠华突然被撤职,李先念指着耳朵道出真相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8-30 21:59:08

在新中国历史上,1976年绝对是最为特殊的一年,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年份里,北京城里发生了一件怪事,那就是外交部的明星人物乔冠华突然被撤了职。

当继任者询问李先念缘由时,李先念并未立即回答,而是用手指着耳朵,用一个动作道出了事实真相。

我们不禁也跟着好奇起来,作为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乔冠华为何会被突然撤职?他的继任者是谁?而李先念那个特殊动作又有什么含义呢?

天之骄子

1913年,乔冠华出生于江苏盐城,不仅家境殷实,而且其父颇为开明,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得以获得优质的教育机会。

由于自小成绩优秀,乔冠华毫无疑问成为了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自打他小学毕业以后,便连续在初高中实现了跳级、插班,遥遥领先于同年龄的孩子。

1929年,年仅16岁的乔冠华成功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哲学系里的大一新生,作为同届年龄中最小的一个,他的故事一度成为了校园里的传奇,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大家眼中公认的天之骄子。

对于乔冠华来说,顺利考入清华只是他人生追求中的一个起点,自信满满的他渴望着在更大的舞台上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在大学读书期间,乔冠华更加刻苦用功,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阅读和学习,他广泛涉猎各类进步书刊,踊跃参加各种进步活动,在思想和学识上都有了极大的进步。

1935年8月31日,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方面签定的交换研究生,乔冠华踏上了赴德留学之旅。

此时的乔冠华刚刚22岁,恰是风华正茂的好年纪,一米八三的个子、相貌堂堂的仪容,再加上满腹经纶的学识谈吐, 站在哪里都有如鹤立鸡群一般,让人见之忘俗。

来到德国以后,乔冠华依旧是踌躇满志,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他首先顺利攻破了德语大关,紧接着又在图宾根大学成功拿下了哲学系博士学位,这在其他同学的眼中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除此之外,乔冠华还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涉猎军事科学、欧洲战争史以及军事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别人看来他此举仿佛是不务正业,但他自己明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要知道,那个时候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中日战争一触即发,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乔冠华早已做好了随时为国而战的准备。

1938年初,伴随着全面抗战爆发,心念救国的乔冠华等不及领取自己的博士证书,便匆匆踏上了回国征程:从德国出发,取道巴黎,一路直奔广州,时年25岁的乔冠华奋不顾身地参加到保卫广州的抗战队伍之中。

可惜的是,在敌强我弱的悬殊实力之下,广州最终惨遭沦陷,乔冠华被迫转赴香港,心有不甘的他并未就此消亡,而是拿起笔杆继续战斗。

在《时事晚报》担任主编期间,乔冠华以“乔木”为笔名写下了近百篇社论,在这些文章中,他以犀利的笔锋切中要害,以激扬的文字指点江山,一时间在整个香港乃至大陆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正是因为拥有着如此卓越才华和远大胸襟,乔冠华的粉丝遍布海内外,甚至连 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和在重庆的周总理都不约而同地对他大加赞赏。

1942年元旦,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乔冠华来到重庆工作,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周总理,从此,这位心怀壮志的天之骄子终于找到了值得他奋斗终生的光明之路。

外交生涯

从1942年年底开始,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乔冠华正式入职《新华日报》,除主持《国际专栏》之外,还肩负起《群众月刊》的主编重任,而他确实也不负众望,以卓越的才识和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周总理慧眼识人才,决定让乔冠华开始尝试参与我党的外事活动,经过一系列真枪实弹的磨练,成功挖掘出了他在外交方面的潜在能力。

国共和谈破裂后,乔冠华夫妇奉周总理之命赶赴香港,在那里成功组建起新华社香港分社,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借助媒体舆论的力量,向全世界狠狠揭露以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阴谋,为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顺利进入到外交部,其颇具传奇色彩的外交生涯由此开始:他先后担任了西欧北美司司长、苏联东欧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等职务,凭借出色稳定的发挥,在我国外交事业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0年11月27日,以伍修权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安理会主席的邀请下,首次出席了联合国安理会,作为伍修权的顾问,乔冠华一同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这场联合国大会的首次亮相中,年轻的中国外交团队虽然遇到了不公正的阻碍,但是他们向全世界第一次郑重发出了新中国的响亮声音。

从联合国回来不久,乔冠华又马不停蹄的奔赴到朝鲜战场,协助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处理中美之间的停战谈判事宜,他们用两年的时间同美帝国主义据理力争,用不卑不亢的态度传达了新中国坚定的立场。

1953年7月27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绝对的实力面前,中美双方代表终于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直到此刻压在乔冠华心中的巨石才卸了下来。

由于表现突出,乔冠华被党和国家予以重任,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以中国代表团顾问的身份,跟随周总理先后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印尼万隆会议、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等等,他的每一次出席都有着卓越的发挥,在出色完成任务的同时,其个人魅力也尽显无疑。

在别人看来,此时的乔冠华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志得意满,但殊不知,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个遗憾,那便是对于上一次联合国之旅的不甘和遗憾,他无比期盼着有朝一日可以重返联合国,以全新的身份为国发言。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1971年,在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新中国以绝对的优势重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联合国秘书长向我国发来邀请时,毛主席亲自点将,任命乔冠华为代表团团长,率众出席联合国大会。

乔冠华深知此次出行责任重大,他放下所有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此次联合国之行的准备工作中。

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再度来到联合国大会的会场,当记者们询问乔冠华此时的心情时,乔冠华难掩心中喜悦之情,不禁仰天大笑,这笑声贯穿整个联合国会场,也成为了共和国成长记忆中永恒的瞬间。

抱憾离世

1974年,乔冠华被正式任命为中国外交部部长,这既是党中央对于他出色外交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长期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做出贡献的赞誉。

然而奇怪的是,面对这次升迁,乔冠华的脸上却并没有欣喜的笑容,细心的妻子知道他心中的秘密,他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此时他所深深敬佩的周总理正处在危难之中,身体上的病痛正在折磨着这位一向从容不迫的伟人。

1976年1月8日,人民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乔冠华和所有热爱总理的人一样,悲痛不已,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却不能放声痛哭,倍感压抑的他并不知道,接下来自己的政治命运也将发生转折。

对于乔冠华这种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人来说,想要抓到他在言语上的错误,几乎可以说的上是唾手可得,于是乎,在一夜之间,对于他的批判之词便已铺天盖地,而所罗列罪状也是千奇百态。

在这样的风口之下,乔冠华在外交部的政治地位已然是岌岌可危,但在毛主席的亲点之下,他很快恢复了在外交部里的正常工作,甚至还在1976年10月初率团参加了第三十一届联合国大会,而这也成为了他最后一次联合国之旅。

这一年年底,北京城里发生了一件怪事,一直以来活跃在各大新闻媒体上的风云人物乔冠华突然销声匿迹了,老百姓们敏感地觉察到可能发生了什么大事。

事实也正如人们所料,几天之后,原本正在联合国忙着准备新年团拜会的黄华突然接到了紧急回国的命令。

黄华与乔冠华同庚,曾就读于燕京大学,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就在周总理的领导下从事外交工作,同乔冠华一样,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外交家之一,他们两人曾多次有过并肩工作的经历。

凭借着外交家敏感的直觉,黄华预感到会有大事发生,待到他赶回北京以后,李先念早已在他的办公室里等候多时了。

见到黄华以后,李先念直接宣布了一份中央任免决定,那就是撤掉乔冠华外交部长一职,改由黄华接任。

得知乔冠华突然被撤职,黄华不解地看向李先念,李先念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动作,黄华一下子就懂了:乔冠华出事了!于是,他不再追问,而是着手进行接受新职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他看来,人事岗位虽然出现了问题,但外交部的工作必须要正常进行。

而另一方面,乔冠华也被正式隔离审查了,在失去自由的同时,他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加上巨大的情绪打击,他被诊断出了肺癌。

1982年,党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乔冠华,决定恢复他在外交部的工作,乔冠华听闻这个喜讯不禁欣喜若狂,曾经所受过的委屈在此刻化为了乌有。

但可惜的是,天不从人愿,一年以后,乔冠华的癌细胞进一步扩散了,空怀壮志的他未能等到重新复出的那一天,满怀着遗憾离开了人世间.....

在一代才子乔冠华的身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狂妄和自信的特质,这既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是他的缺点。

因为自信,他可以在联合国大会上仰天大笑而彰显国威;而因为狂妄,致使他在混乱时代自毁前程而抱憾离世。

人常言,性格决定命运,乔冠华的人生经历正是如此。

参考资料:

央视国际:《才子外交家乔冠华》

人民网:《新中国在联合国的首次亮相》

外交部:《从“乔的笑”说起——中国重返联合国历程》

0 阅读: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