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甄嬛传》才发现,这个17岁的丫鬟,才是皇后败给甄嬛的关键

桃子说娱乐新闻 2024-11-05 13:47:09

谁能想到,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后宫大戏中,一个17岁的小丫鬟竟然成了皇后倒台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到《甄嬛传》,大家都觉得皇后输给甄嬛,是因为比不上人家的智谋,也没有"纯元"的好命。但真相远没这么简单!重刷第三遍时我才发现,皇后身边这个叫绘春的小丫鬟,才是整个局势崩塌的关键。

那场轰动六宫的滴血验亲,本该是皇后和甄嬛之间的终极对决。当时的场面可以说是剑拔弩张,雍正已经对验亲过程中的种种蹊跷起了疑心。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也没想到,绘春突然跳了出来。

"皇上恕罪,是奴婢前日整理水盆时,手上不小心碰过白矾......"

这句话一出,整个大殿瞬间安静。皇后的脸色刹那间由惊愕转为绝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分明就是皇后事先安排好的托词。

但绘春偏偏选在这个时候说出来,不说还好,这一说反倒坐实了皇后动手脚的嫌疑。

你说说,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是什么?这种"忠心"简直就是往死里坑主子啊!

要知道,如果皇后一直坚持不认罪,至少还有周旋的余地。可绘春这一出戏,直接让皇后的处境陷入了万劫不复。

这不,雍正当场就剥夺了皇后管理六宫的权力。

更绝的是,这一切恰恰成全了甄嬛的计划。你看甄嬛那得意的小眼神,仿佛早就算准了绘春会这么做似的。说白了,有时候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对手的强大,而是自己人的愚忠。

回过头再看《甄嬛传》,你就会发现,绘春的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几乎每次出现都在为皇后挖坑。

这样的神转折,让我不得不佩服编剧的高明。一个小宫女的举动,就这样改写了后宫的格局。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半年前,那时的后宫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华妃正春风得意地"协理六宫",而身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却只能在御座上静静看书。

这看似岁月静好的一幕,却藏着最致命的危机。

你说这事儿搞笑不搞笑?堂堂一个皇后,在自己的寝宫里还得忍受下属的"好心提醒"。

那天,绘春端着一盘橘子上来,看到皇后在看书,开口就是雷人的一句:"娘娘看了一上午的书了,吃点橘子吧。

皇后强忍着尴尬,只说了句"难得清闲"。

再瞧瞧旁边的剪秋,人家多懂事,二话不说就给皇后剥了橘子,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皇后也是个人精,立马打断她说:"外面庭院的牡丹歪了,你去培培土,明年还要开呢。"这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华妃再得宠,也只是个妃子,怎么比得上正宫皇后?就像牡丹,再歪也是牡丹。

可惜啊,绘春这个榆木脑袋,愣是没听懂皇后的弦外之音,还想继续吐槽华妃。要不是剪秋及时把人拽走,天知道她还能说出什么惊人之语。

你们发现没有,这看似简单的一幕,却暴露了皇后地位动摇的危机。华妃都敢明目张胆地抢走皇后的东西了,这后宫的天,早就不知不觉歪了。

更要命的是,皇后身边竟然还有个绘春这样的"定时炸弹"。她那些看似忠心的抱怨,实际上都在一点点打击皇后的威严。

所以说,有时候最大的危机,往往不是来自明面上的对手,而是身边那些看似忠心耿耿,实则愚忠误事的亲信。

说实话,看到这儿,很多人都会问:皇后这么精明的人,怎么会留着绘春这样的主?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忠心啊!在这个勾心斗角的后宫,能找到一个真心实意为你着想的人,简直比登天还难。

绘春虽然情商堪忧,但她是真心维护皇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你看绘春,才17岁,正是青春懵懂的年纪。在她单纯的世界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迂回战术。

华妃欺负皇后,她就看不惯;看到不公平的事,她就要说。这种性格,搁在太平盛世还成,但在尔虞我诈的后宫,简直就是在玩火。

再看看剪秋,人家就懂得审时度势。华妃专权的时候,她选择沉默;皇后受气的时候,她默默地递上剥好的橘子。

但皇后偏偏更看重绘春的这股子"傻劲儿"。

可惜啊,宫廷不是情感剧,忠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绘春这种"直来直去"的忠诚,在高手如云的后宫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就拿她处处针对华妃来说吧,表面上是在为皇后打抱不平,实际上却在一遍遍提醒所有人:皇后现在有多失势。

更要命的是,绘春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她觉得自己说的都是实话,做的都是对的。殊不知,在宫廷这个大染缸里,有时候实话比谎言更伤人。

所以说,皇后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纠正绘春这种过度的忠心。她大概觉得,有个傻丫头真心待她也是种安慰吧。

这就是宫斗的残酷之处。

说到皇后的权力被架空,这事儿还真得从头说起。

还记得《甄嬛传》开篇时,华妃就已经是个跋扈的主了。你们发现没有,皇后的权力是怎么一点点被蚕食的?先是华妃当上了"协理六宫",这名头听着是协助,实际上等于分走了半壁江山。

最惨的是什么?皇后连个屁都不能放!只能看着华妃在六宫里呼风唤雨,自己却只能坐在那儿"看书"。你说这书能看进去吗?反正我是不信。

但谁让人家是宠妃呢?皇后就算再不爽,也得装出一副"难得清闲"的样子。咱们都懂,这哪是什么清闲啊,这分明是被架空了还得给自己找台阶下。

绘春那张不把门的嘴,倒是把这些藏着掖着的事儿全给说出来了。什么"好柚子被华妃挑走了",什么"苏州缎子最好的也给了华妃"。

这话听着刺耳,但说的是实话啊!连水果和布料这种小事都要受气,你就知道皇后这个位置有多尴尬了。

但是!皇后再怎么失势,那也是正宫娘娘。就像她提到的那株歪掉的牡丹,就算长歪了也是牡丹,能跟路边的野花比吗?这话说的够有水平的,既给自己留了面子,又暗戳戳地怼了华妃一下。

可惜啊,有些人就是不开窍。绘春听不懂这层意思也就算了,还要在那絮絮叨叨地抱怨。

说到这儿,甄嬛的高明之处就体现出来了。人家看准了皇后这个软肋,就等着收网呢!你想啊,一个连身边人都管不好的皇后,威信早就扫地了。

甄嬛要对付这样的对手,简直不要太容易。

后来的滴血验亲一役,不就是甄嬛抓住了皇后这个致命弱点吗?要我说啊,皇后的悲剧,从她失去实权那天就已经注定了。

你看,最后雍正连管理六宫的权力都给剥夺了,这不就应了那句老话:墙倒众人推。

这大概就是后宫生存法则吧:当你连自己人都搞不定的时候,就离失败不远了......

说到这儿,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编剧给这个17岁小丫鬟取名"绘春"也是大有深意。

"绘春",听着多美啊!就跟画一幅春天的景色似的,寓意着皇后对后宫生活的美好期待。她指望着能在后宫这个冷冰冰的地方,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春天。

可惜啊,这春天终究只是画出来的,不是真的。就像皇后的地位,表面上还是"母仪天下",实际上早就成了个空架子。

更讽刺的是,给皇后画这场春梦的,恰恰是叫"绘春"的丫鬟。你看她处处为主子着想,事事要为皇后出头,这不就是在帮皇后"绘制"一个美好的幻想吗?以为这样就能让主子重回巅峰。

但现实哪有那么简单?在甄嬛这种段位的高手面前,绘春的这些小动作简直就是班门弄斧。

所以说,皇后最后的败局,从给这个丫鬟取名"绘春"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看到这儿,你就明白为什么一个17岁小丫鬟的选择能改变皇后的命运了。

所以我说,重看《甄嬛传》最大的收获就是:有时候,最致命的不是敌人有多强大,而是自己活在幻想里。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不是所有的忠心都值得被珍惜,不是所有的春天都能被绘制。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