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东北野战军入关照片,个个精神饱满,锋芒如电

东场的校尉 2024-02-05 06:01:34

革命风云激荡,战士汹涌朝阳。

傅作义举着望眼镜的双手,不经意间颤抖了一下。

饶是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

在看到东北野战军的精气神后,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什么是钢铁雄师?

什么是铁打一样的部队?

毫无疑问,眼前的这支军队绝对称得上百战劲旅。

看看那些士兵,昂首挺胸,目光坚毅如铁。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眼中锋芒如电。

一种名为杀气的东西,经由这几十万大军散播开来,似乎就连周围空气都多了一丝刺人的锋芒。

从这些士兵身上,傅作义彷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一腔热血壮志凌云,七尺之躯许以家国。

将最好的青春年华,挥洒在血与火的战场中。

那是年轻人特有的朝气,还有老兵才能有的毅然和决绝。

这两样东西,如果结合在一支部队身上。

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一支队伍,能够与之匹敌。

战火淬精兵

东北野战军的发展历程,曲折而艰苦。

就像是一把绝世好剑的铸造过程。

铸剑之前,首先得找到一块极佳的胚子,这是一把好剑的基础也是关键。

东北野战军的底子,就是原八路军冀热辽军区一部,以及原东北抗日联军的精锐力量。

这两支部队,都是饱经战火淬炼的精锐。

后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了战争。

众所周知,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相当落后。

而东北,恰恰是全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

张作霖向日本贷款数百亿,兴建学校,引进生产线,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了一座工业重地。

虽然历经日本剥削,再加上苏联刮地皮式的搜刮。

留下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但这些东西,对于我党而言依旧弥足珍贵。

东北的工业基础,是与国民党抗衡的关键所在。

为此,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要想发展,就必须得有枪杆子的支持。

我党在东北的力量,起先还十分薄弱。

于是,中央决定从关内各部队,抽调精干力量入关,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

这些部队,都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精干力量,其中不乏一些参加过红军长征的老同志。

虽然人数不多,但胜在都是经历过战争的老兵。

首先,在思想觉悟这一块没得说。

其次,就是发展队伍和壮大实力的本事,也非常了得。

再加上一些从延安抗大,炮校等组织调集过来部队。

进入东北部队人数,达到了11万之多。

这些部队,通过一系列的整编改建。

最终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

东北是最早被日本人占据的地区,再加上这白山黑水间民风彪悍。

老林子扎堆,所以东北的匪患也是十分严重。

但凡事都有多面性,土匪虽然打家劫舍弄的民不聊生。

但其中大部分也都是农户人出身,或是山里的猎户。

上山当土匪,也不过就是图个温饱。

真正穷凶极恶只想杀人放火的,那不过是土匪里的少数而已。

所以,东北自治军一边抵抗国民党的进攻。

一边对内团结群众,剿灭土匪,然后收编一些诚心悔过的土匪组织。

在多样化的政策攻势下。

东北自治军的实力,就跟滚雪球似的膨胀起来。

实力快速提升的同时,队伍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良莠不齐,兵员素质变低的情况。

这就像是粗胚熔炼。

虽然膨胀了体积,但也暴露出了大量的杂质。

这时候就得淬火去除杂质,给军队淬火最好用的工具,无过于战争。

大批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起了部队基层组织者的职务。

或是班长,或是排长连长。

战场上,他们带头冲锋。

战后,他们体恤部下,关心手底下受伤的士兵。

传授战场上的诀窍和战斗经验,提高新战士觉悟的同时,也让他们尽可能的在残酷的战场上活下来。

然后再经过血与火的残酷洗礼。

一场场战斗就像大浪淘沙,最终能活下来的就是老兵,也是精锐。

王牌劲旅

罗荣恒,刘亚楼,肖劲光,洪学智……

你敢相信吗?

这些个耳熟能详的军中“怪才”都扎了堆,他们居然全都是东北野战军出身。

自1946年10月下旬开始。

东北野战军,便集中南北满主力展开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

在歼灭国民党大批有生力量的同时,也巩固和扩大了东北解放区的实力。

而从1947年5月后,战场态势发生逆转。

敌我双方间的悬殊,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东北战局,也开始由我方守势转化为攻势。

东北野战军,对敌发动了猛烈攻势。

短短数月间就发动了好几次大战,歼灭国民党部队十余万,收复大小城市十五座。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改名为东北野战军。

最后又冒着零下30℃的严寒,发起了闻名遐迩的冬季攻势。

数次战斗过后,国民党在东北的势力首尾不能相顾。

残余的几支部队,只能困守在几座孤城中坐以待毙。

同年八月,经过休养生息和训练消化。

东北野战军人数扩充至103万人,敌我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

于是,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与国民党残存部队展开决战,也就是咱们说的“辽沈战役”。

此役歼灭国民党47万之巨,彻底解放东北全境。

名头实在太响

东北野战军以战养战。

在战争中迅速壮大,因为辽沈战役,缴获了大批的敌军武器弹药。

其中,不乏轻重机枪甚至大口径火炮。

因此,部队装备得到极大提升,并快速形成战斗力。

在此之后,为了整合部队,便于协调指挥。

中央军委将东北野战军所属的第一至第十二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至第49军。

每个军下辖4个师,总人数约为5到6万人。

11月中旬,东北野战军主力奉命入关。

紧跟着就和华北军区,协同开展了平津战役,此役再度歼灭国民党52万余人。

也难怪傅作义,看到这支部队会紧张到手抖。

毕竟东北野战军的名头实在太响,战绩又是那么的骇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