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咧两晋(增十)张华是司马炎灭吴的大功臣,为何统一后备受猜忌

惊心探索古今 2024-07-01 17:13:20

晋武帝司马炎是魏晋时代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统一了天下,结束了三国时代的战乱,给中原的复兴带来了契机。司马炎灭东吴统一天下是经过了一番波折的,一开始大部分朝廷大臣都不支持出兵东吴,只有名将羊祜和张华支持这个战略。张华在谋划灭吴中出了很大的力,尤其是在羊祜去世后,他几乎是朝廷中唯一的主战派。后来司马炎在张华的谋划下派贾充出兵南征,一举平定了东吴,将长江南岸土地纳入了晋朝的版图。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伐吴战争推动者和大功臣,张华在统一天下后却受到了司马炎的猜忌。

在刚刚统一天下后,张华因为谋划伐吴的战略,受到了很高的奖赏。他被封为广武县侯,增加食邑一万户。他的一个儿子被封为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还赐绢一万匹。张华在朝廷的地位和声望也因为这场战争而迅速攀升,成为司马炎最看重的大臣之一,地位堪比三公和宰相。司马炎把撰订晋史及修改礼仪规章的任务都托付给他,所有的诏书和圣旨也是由张华起草,可谓是圣眷正隆。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张华就被夺权外调,被任命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又兼任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

从此之后张华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不断的下降。虽然其中司马炎也曾想要召回张华委以重任,却因故不能实行。在司马炎执政的中后期,张华一直受到皇帝的猜忌,而且朝廷大臣也各种陷害阻挠,使得张华无法回到朝廷。这一期间张华只能以列侯的身份朝见,而不能真正的参与朝政。直到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废除杨太后之后,张华才重新回到朝廷参与朝政。很多人读这段历史时对司马炎的决策很不解,为什么张华在伐吴战争中作出了首屈一指的贡献,反而在统一天下后得不到重用呢?

后世的学者们对这个问题多有讨论,也得出了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是张华功高震主,所以才被司马炎所猜忌。也有的人说张华出身不够显赫,范阳张氏在当时只能算庶族,所以受到了各方门阀豪强的排挤。也有人说张华因为在伐吴的战争中得罪了贾充,而贾充是司马炎最宠信的大臣,所以才在朝廷中被官员们攻讦,最终只能被迫离开朝廷。这些说法从某种角度上看,似乎都是有道理的,但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从当时的史料分析,张华在统一天下后被司马炎猜忌,是因为两人的政治路线上出现了重大的分歧。

张华虽然出身不够显赫,宣布入中原的门阀豪强,但是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他是谋圣张良的第十六世孙,虽然从小家庭贫寒,却以少年天才的名声在同龄人中声名鹊起。在曹魏时他就非常出名,受到同乡卢钦、刘放、阮籍等名人的推崇,被认为是王佐之才。后来他被渔阳太守鲜于嗣推荐任太常博士,卢钦又把他推荐给司马昭,转任河南尹丞。司马昭很看重张华,先后让他当了佐著作郎、长史、中书郎等职,把他看作自己的心腹。因为这个原因,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初也很重用张华,让他出任黄门侍郎,封爵关内侯。

到了司马炎准备讨伐东吴之前,张华已经是朝廷的中书令,加官散骑常侍,是朝廷中数一数二的重臣。当时司马炎打算出兵东吴,通过战争统一天下,结束东汉末年以来的战乱。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朝廷大臣的广泛反对,都认为东吴占据长江天险,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就吃了大亏,晋朝不能轻举妄动。张华却是朝廷中唯一支持司马炎的,因而受到器重。为了伐吴战争,司马炎召回了镇守长江流域的名将羊祜,并派张华前去问计。张华和羊祜作出了灭吴的全盘计划和部署,为两年后晋朝灭吴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在灭吴战争中,张华出任度支尚书,负责策划及运输粮草,是晋武帝司马炎的重要参谋。晋朝南下大军受阻时,大军统帅上书请司马炎杀掉张华。司马炎坚决听从张华的,最终晋朝取得了伐吴战争的胜利。因为张华的谋划有功,所以他也受到了司马炎的加官晋爵,在朝廷中的风头一是无俩。但此时却是张华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不久后便遭到外调贬官,直到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才复起。张华遭到朝廷大臣排挤和司马炎猜忌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政治路线上的问题。统一天下后他和司马炎对于治理天下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分歧。

从当时的史书来看,司马炎和张华的分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齐王司马攸的处理,一个是对于门阀世家的反对。齐王司马攸是司马炎的弟弟,但在朝廷中的地位却非常不一般。众所周知,司马昭的地位来自于哥哥司马师,司马师继承成与司马懿的政治势力。因此在司马家族内部,司马师一系理论上才是符合礼法的继承人。因为司马师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司马昭就让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继承其政治遗产。因为司马昭和夫人王元姬都很宠爱司马攸,所以司马攸在朝廷中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

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篡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当时他为了笼络人心,便让司马攸掌握朝廷大权,主持国家政务。司马攸很有才华,把国家治理得仅仅有条,完成了所谓的“太康盛世”,所以得到很多大臣的支持。张华就是这些大臣的代表,非常支持司马攸继续掌权执政。但统一了天下后,司马炎担心司马攸尾大不掉,想要将司马攸外放出朝廷,遭到了一张华为首的朝廷大臣的阻止。因为司马攸是司马师的嗣子,又掌握朝廷大权,这就威胁到了皇帝的位置。所以司马炎担心张华会支持司马攸夺位,所以对他非常猜忌。

为了解决掉司马攸权力过大的问题,司马炎搞出了一个开倒车的操作,那就是恢复分封制。这个政策遭到了司马攸、张华等有识之士的反对,却得到了一贾充、荀勖为代表的门阀豪强的支持。司马炎的分封制与古代周朝的不同,他搞得是门阀政治制度。他在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建立了西晋的士族门阀制度,将门阀士族打造成了垄断朝廷政治的特权阶层。这对于中原豪强家族是很有利的,因为他们可以垄断国家资源和政治利益。而对于司马攸则很不利,他的权力会被各个门阀家族瓜分掉。

以张华为首的大臣看出了门阀制度的缺陷,支持司马攸的政治立场,因此站在了司马炎的对立面。实际上司马炎这么搞,就是为了给儿子司马衷当皇帝开路。众所周知,司马衷是个蠢笨的人,甚至闹出了“何不食肉糜”的千古笑话。要让司马衷坐稳皇位,司马炎打造了以贾充为首的门阀集团,而且让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当司马衷的皇后,以此来保证司马衷的皇位。可如此一来,国家就会被弄的四分五裂,这是有识之士所反对的。后来的八王之乱,根源上就是分封的各方藩王与门阀士族联合夺权,才让西晋亡于内乱之中。

张华反对分封制,反对门阀士族制度,同事得罪了皇帝司马炎和中原豪强,自然在朝廷力得到了来自豪强贵族的大臣的攻讦。在这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中,张华坚决站在司马攸的立场,所以与司马炎的矛盾很深。司马炎虽然多次想启用张华,但因为各方面的矛盾和纠结,最终只能将其免官搁置。因为这样的政治路线上的冲突,所以司马炎明知张华是朝廷中政治能力最强的大臣,也知道他在统一天下中的功劳,却不愿意用他。他为了力保司马衷继承皇位的私心,最终排挤了这些有识之士,也为西晋的灭亡买下了大患。

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司马炎的决策完全是错误的,也是为了一己之私的表现。所以司马炎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他既有统一天下和太康盛世的功绩,也因为分封制和门阀士族制度的建立被受到后世的批评。最严重的恶果是,门阀制度运行的门阀政治体系,成为了此后四百年中原动乱不断,短命王朝不断更迭的核心原因。只要这个体系不打破,中原的动乱就不会停止,会给百姓造成非常严重的灾难。张华、司马攸等人是看到这个问题的,所以才会强烈反对。但他们无力阻止司马炎开历史倒车,也挽救不了即将陷入内乱的国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