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芳今年37岁,在县城一家服装厂做会计,每个月能拿到六千多块钱工资。她的丈夫张明远比她大三岁,是建筑公司的工程师,月薪一万出头,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可日子过得宽裕是一回事,心里舒坦又是另一回事了。
每天早上五点半,赵小芳都会被手机的震动闹钟叫醒。她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睡在隔壁的婆婆。但她刚一推开房门,就看见婆婆周淑华已经站在厨房门口,像个门神似的盯着她。
“这都几点了?今天又想煮稀饭打发人是不是?”婆婆皱着眉头说道。
赵小芳低着头走进厨房,轻声说:“妈,这才五点半,来得及的。”
“来得及?你知道明远最近在加班,需要吃得好一点。你倒好,天天就知道煮稀饭配咸菜,这像什么话?”
赵小芳不敢顶嘴,默默地从冰箱里拿出昨晚调好的面团。她本想给丈夫和儿子蒸一笼小笼包,但看婆婆这架势,估计又要挑三拣四了。
果然,婆婆凑过来看了一眼面团,又开始指指点点:“面团醒得不够,一会儿包子肯定发不起来。你说你一个当家媳妇,连个面团都醒不好,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学点真本事。”
赵小芳攥着面团的手紧了紧,深吸一口气说:“妈,这面团是按照食谱上的要求醒的,应该没问题。”
“什么食谱不食谱的,我看你就是不肯用心。你看看你表嫂,人家天天变着花样给他们家老韩做早饭,有包子有馄饨的,哪像你……”
话还没说完,张明远打着哈欠从房里走出来:“妈,大早上的您又说什么呢?”
周淑华赶紧换上笑脸:“明远啊,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是不是被你媳妇吵醒的?我就说她动作太大……”
“妈,您就别说了。”张明远打断母亲的话,走到厨房给自己倒了杯水,“小芳起床都轻手轻脚的,我是因为今天工地上有事才早起的。”
赵小芳借着和面的工夫偷偷瞥了丈夫一眼,心里泛起一丝暖意。这些年来,虽然丈夫不会直接和母亲对着干,但在关键时候总会帮她说句话。
可周淑华却不依不饶:“明远,你就是太心疼你媳妇了。我看她就是懒,要不然怎么连个像样的早饭都做不好?你看看你额头上的油光,这不就是营养不良的表现吗?”
张明远无奈地笑笑:“妈,您想多了,我这是最近工程收尾,熬夜太多……”
“这更说明要营养跟上啊!”周淑华说着,从厨房的角落里拿出一个黑色的小盒子,“我昨天让你爸给安装的摄像头,你们看看角度行不行?”
“摄像头?”赵小芳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妈,您装这个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这不是怕你一个人在厨房,万一有什么事情……”周淑华理直气壮地说,“再说了,这样我躺在床上也能看看你在厨房里是怎么做饭的,省得你偷懒。” 赵小芳听到婆婆这话,手里的面团都快要被她揉碎了。好在这时儿子张浩宇也起床了,揉着眼睛走进厨房:“妈,今天早饭是小笼包吗?太好了!”
周淑华立刻变了语气:“浩宇啊,你等着,奶奶给你煮个鸡蛋。你妈这包子,谁知道能不能吃啊。”
“奶奶,我就要吃妈妈包的包子。”张浩宇在厨房转来转去,“妈妈包的小笼包最好吃了,上次我带去学校,我同桌还跟我换呢!”
赵小芳听了儿子的话,眼圈有些发红。这些年,儿子是她最大的安慰,虽然才十二岁,却特别懂事,总是在婆婆说她的时候帮她说话。
周淑华见孙子维护他妈妈,脸色有些不好看:“你这孩子,净会哄你妈开心。走,奶奶带你去看看新装的摄像头,可厉害了,能看到厨房里所有的角落……”
赵小芳听着婆婆絮絮叨叨的声音渐渐远去,手上继续揉着面团,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嫁到张家这么多年,婆婆对她的不信任一天比一天深,现在竟然到了要安装摄像头的地步。
张明远走到妻子身边,小声说:“小芳,你别往心里去,我妈就是太较真了。”
“我能不往心里去吗?”赵小芳的声音有些哽咽,“你妈这是把我当贼防着呢。我在这个家待了这么多年,做的每一顿饭她都要挑三拣四,现在连摄像头都装上了……”
“她是为了你好……”
“为了我好?”赵小芳冷笑一声,“你爸前几天摔了一跤,她连忙把地板都换了。我在厨房里干活这么多年,她连个防滑垫都舍不得买,现在倒舍得装摄像头了。”
张明远叹了口气:“好了好了,你也知道我妈就是这个性格,咱们忍忍就过去了。”
“我这些年不就是在忍吗?”赵小芳把面团重重地放在案板上,“要不是看在你和浩宇的份上……”
话没说完,周淑华的声音又从客厅传来:“明远,你快来看看这个摄像头的位置行不行?你媳妇在厨房里转来转去的,我怕看不清楚。”
张明远无奈地看了妻子一眼,转身走出了厨房。赵小芳望着丈夫的背影,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赶紧用袖子擦了擦脸,生怕被那该死的摄像头拍到。
这天早上的小笼包,赵小芳包得格外认真。她知道,婆婆一定会守在手机前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包子刚出笼,香气四溢,张浩宇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妈,太好吃了!”
周淑华却皱着眉头说:“这馅料放得太少了,汤水都没有。我刚才在手机上看得清清楚楚,你放馅的时候特别抠门。”
“妈……”张明远刚要开口,却被赵小芳轻轻踢了一下。
“我知道做得不好,下次我多加点馅。”赵小芳低着头说。她不想在儿子面前和婆婆争执,免得影响了孩子的心情。
可周淑华却越说越来劲:“你看看你,这么多年了,连个包子都包不好。你说你这样,怎么给儿子做榜样?怎么给邻居家交代?我儿子……” “我儿子在单位好歹也是个工程师,你这个当家媳妇,连个像样的早饭都做不好,传出去多难听啊!”
赵小芳握着筷子的手紧了又紧,心里暗自盘算着:这个月工资发了,得赶紧去买个笔记本。婆婆安了摄像头,她连记账都不敢在厨房里做了,生怕被当成什么把柄。
这些年来,她一直偷偷在厨房的角落里记账。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给家里上交一大半,剩下的她都默默存了起来。倒不是她想私藏钱,而是看着丈夫这些年总是熬夜加班,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果然,最近张明远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天晚上,赵小芳正在厨房准备第二天的早饭,就听见丈夫走进来,脸色有些发白。
“明远,你怎么了?”赵小芳连忙放下手里的活。
“没事,就是有点头晕。”张明远扶着厨房的门框,“最近工程收尾,事情太多了。”
赵小芳想扶住丈夫,却被周淑华抢先一步:“明远,是不是又饿着了?我就说你媳妇做饭不顶饱,你看看你,都瘦成什么样了!”
“妈,不是小芳的问题……”张明远还想解释,却被一阵眩晕打断了话头。
赵小芳急得直跺脚:“要不要去医院看看?这都晕了好几次了。”
“看什么医院?”周淑华白了儿媳一眼,“我儿子这是累的,休息两天就好了。你就知道瞎操心,花那冤枉钱。”
赵小芳咬着嘴唇没说话。她看着丈夫憔悴的脸色,心里直打鼓。这天晚上,她特意熬了一锅红枣枸杞汤,想给丈夫补补身子。
可第二天一早,她刚把汤热好,婆婆就走进厨房,看了一眼说:“大清早的喝什么补汤?这不是乱花钱吗?”
赵小芳刚要解释,手机就响了起来。是建筑工地打来的,说张明远在工地上晕倒了,已经送往县医院。
这一刻,赵小芳只觉得天都要塌了。她连围裙都来不及解,拎起包就往外跑。周淑华也慌了神,一边喊儿子的名字,一边手忙脚乱地找钥匙。
到了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脑溢血,需要立即手术。
“手术费要十几万……”护士话还没说完,赵小芳就从包里掏出一张存折:“我这里有二十万,够了吗?”
周淑华愣住了:“你哪来这么多钱?”
“这些年,我一直在偷偷存钱。”赵小芳抹着眼泪说,“我就怕明远有个什么事……” “你……”周淑华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她怎么也没想到,平时在厨房里被她嫌弃的儿媳妇,竟然默默存下了这么多钱。
手术很快开始了。在手术室外的走廊上,赵小芳握着手机,翻看着自己存了好几年的备忘录。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张明远的饮食习惯,血压记录,甚至连他加班时的疲劳表现都记得清清楚楚。
周淑华悄悄瞥了一眼儿媳的手机,突然觉得心里堵得慌。她想起自己这些年对儿媳的苛刻,想起那个为了监视儿媳而安装的摄像头,一时间心里又是愧疚又是难过。
手术持续了六个小时。当医生说”手术很成功”的时候,赵小芳终于支撑不住,瘫坐在走廊的椅子上失声痛哭。
“傻孩子……”周淑华颤抖着手摸了摸儿媳的头发,“是妈这些年对你太苛刻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小芳寸步不离地守在病房里。她白天要照顾丈夫,晚上还要在病房的小桌子上处理工厂的账目。周淑华看在眼里,心里的愧疚越来越深。
一天晚上,周淑华独自一人回到家,打开了那个一直监视儿媳的摄像头录像。这一看不要紧,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原来,每天夜里当她睡着后,赵小芳都会在厨房里研究养生食谱。那些被她嫌弃的清淡饭菜,都是赵小芳专门为丈夫的身体着想而做的。
那个被她说”抠门”的小笼包,其实是因为赵小芳特意减少了油脂的使用。那些被她嫌弃的红枣枸杞汤,都是赵小芳查了很多资料后精心熬制的。
周淑华看着录像里儿媳忙碌的身影,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这些年,真正不懂得珍惜儿子的人,是她这个当母亲的。
一个月后,张明远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可以出院了。在收拾病房的时候,周淑华突然拉住了赵小芳的手。
“小芳,这些年是妈错了。”周淑华的眼泪流了下来,“你才是真正懂得心疼明远的人。妈……妈对不起你……”
赵小芳愣住了,眼泪也不争气地流了下来。这么多年来,她第一次从婆婆口中听到”对不起”这三个字。
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周淑华就把厨房里的摄像头拆了下来。她拉着儿媳的手说:“妈这些年存了一百多万,明天我们就去看新房子。你和明远也该有个自己的家了。”
“妈……”赵小芳刚要说话,周淑华就打断了她:“别叫我妈了,叫我娘。以后我们娘俩好好过日子,我养你和明远、浩宇一辈子。”
这一刻,赵小芳再也忍不住,扑到婆婆怀里痛哭起来。门外,张明远和儿子张浩宇相视一笑,眼角都闪着泪光。
原来,这场意外不仅让张明远捡回了一条命,也让这个家庭重新找回了爱与信任。
有人说,婆媳关系是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可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婆媳关系得到了化解。
也许,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启示:与其用猜疑和偏见去对待身边的人,不如用真诚和理解去经营这份亲情。
毕竟,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