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浇灌团结花同心共筑幸福梦

丁丁尊随 2024-05-15 06:00:43

——档案助力畲乡洞头谋振兴发展

张炳春 黄振荣

2014年初,国家民委公布248个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江西赣州市会昌县洞头乡获此殊荣。洞头畲族乡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中,非常注重档案资源的利用,县史志档案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深度参与,组织县内相关专家、学者,充分挖掘利用系列珍贵档案资源,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这些国家大政策春风,遵循“摸家底——找亮点——撬特色”思路,打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因地制宜促进非遗旅游小镇建设。档案赋能,发挥出特有作用,助力文化振兴和非遗小镇建设,引领全面振兴的良性发展之路,让深山区少数民族乡的乡村振兴有了新“样板”。

摸清家底为振兴

畲乡洞头是会昌县最大的少数民族乡,位于县域东南面的大山深处,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8%,野生动植物种群丰富,生态链结构和谐。全乡辖1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其中洞头畲族村为乡政府驻地,全村户籍人口近2000人,95%以上是蓝姓畲族居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因此人们习惯将洞头乡称为“畲乡洞头”。

畲乡洞头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众多的“非遗”、保存良好的几处规模宏大明清古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红色名村等,都是可供深挖利用的珍贵资源。该乡在积极开展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过程中,县里安排帮扶单位时,特意将史志研究室(档案馆)从别的乡镇调换到洞头乡来进行挂点帮扶,以充分利用档案部门职能,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帮助探索富有畲乡洞头特色文化内涵的科学绿色发展之路,从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

史志档案干部进驻洞头后,锚定工作目标,发挥专业优势和单位资源优势,对有关畲乡洞头的特有档案资源进行全面摸底,潜心深入县档案馆库房、县文化馆、乡村档案室,将分布在这些馆室的“非遗档案、蓝氏族谱、古宗祠档案、红色档案”等有关优质传统文化资源档案认真细致梳理出来。通过系统整理和研究,对异常丰富的档案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细化成可供利用的条目:① 畲族《摆字龙灯》《灰水米粿制作技艺》《会昌山歌》《畲族竹编技艺》《畲族乌饭节习俗》《畲族婚嫁习俗》《狗头王的传说》等,这些原生和相关联的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多达20多个;② “联班第”、“苞茂第”、蓝氏宗祠等畲族古建筑保护良好,并且档案资料较为清晰;③ 清代乾隆年间随征台湾省的抗倭英雄事迹档案,在《会昌县志》《蓝氏族谱》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④ 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生活战斗过的红色印记,存有党史资料档案;⑤ 打糍粑、做擂茶、斗笠舞等畲族民俗文化活动,均有档案记载和传承。这些弥足珍贵的档案资源,就是洞头乡特有的“传统优秀文化家底”,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利用价值。

此外,最近一些年来档案显示,畲乡洞头相继获得了“市级非遗小镇”“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非遗旅游小镇”等等一系列特荣,成为一张张新的亮丽名片,让文化振兴引领畲乡洞头的全面振兴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

找出亮点谋振兴

在整理出来的丰富档案资源中,史志档案干部将其突出亮点精选出来:20多个由政府列入保护的“非遗”项目中,畲族《摆字龙灯》这项省级“非遗”传承历久弥新。通过对县志、族谱等档案资源的深度挖掘,发现这与清代乾隆年间随征台湾省的抗倭英雄蓝作柱休戚相关,清代《会昌县志》和《蓝氏族谱》记载:蓝作柱21岁时以义民身份随军去了台湾省,在抗倭战斗中,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朝廷赐予四品顶戴,立“褒忠”牌匾,赐“褒忠”大铜锣。当时为迎接蓝作柱赴台抗倭获得战功光宗耀祖回乡,家乡父老组织舞龙活动,接连热闹庆祝了3天时间,由一二十人表演的“天下太平”、“人丁天(添)才”等字样的畲族摆字龙灯舞就此形成更加浓厚的氛围,并一代一代传承流传下来,习惯以此庆祝重大喜事好事。“朱德同志旧居”洞头蓝氏宗祠,由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洞头村由政府部门定为“市级红色名村”。

这些年,畲乡洞头的珍贵档案亮点得以深度综合挖掘和逐步充分利用,在县史志档案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县乡村把这些“非遗”在内的村寨畲族民俗文化特色和红色文化,与美丽乡村标准融入到保护和建设工作中,扭住非遗活化传承的重点和难点,在生活化、时尚化方面取得突破。利用空闲地新建设了“非遗”传承基地,包括畲族“摆字龙灯”传习所、“灰水米粿制作技艺”体验坊等,传习所和体验坊融体验、参观、培训、表演和品尝为一体,成为一大亮点,让非遗传承创新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有了实实在在的平台,其中非遗产品“灰水米粿”实现了产业化,并在洞头圩镇、会昌县城、赣州市区设立了专卖店。新近,会昌县又居于畲乡洞头少数民族乡的发展振兴,向省里申请到专项资金,在畲族文化广场旁、凤凰湖和凤凰桥边,建设了集畲族民俗文化研讨、展览、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同时,蓝氏宗祠、苞茂第、联班第等畲族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修旧如旧”的修缮,并充分利用这些古建,在苞茂第创建了畲族民俗展览馆、博物馆、农耕文化长廊,在联班第设立了会昌县民俗研究学会、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文联单位的采风创作基地。

为此,通过特色档案利用和特色文化挖掘展现,显著提高了乡村旅游景区的品位和发展潜力,畲乡洞头的人气一度出现爆棚,甚至在重要节假日时出现“人满为患”现象,由此推动服务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推进,进而把畲乡洞头建设成为“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撬动特色促振兴

档案资源赋能,畲乡洞头以文化振兴成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底色。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畲乡洞头的畲族特色文化特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彰显无遗。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成为成功典范,让“非遗旅游小镇”建设风生水起。跨进洞头畲族村标志性“畲乡洞头”村寨大门,沿途扑面而来的是栩栩如生的“凤凰”畲族图腾,畲族风情示范街、畲族特色民居示范点、畲族古建筑群、畲族民俗展览馆和博物馆、畲族休闲沿江路、畲族凤凰石桥、畲族学校和文化广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畲族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随处可见。畲族群众参与建设乡村旅游的热情高涨,新建、改建几十家旅游民宿和农家旅馆,以干净整洁的设施和灿烂的笑脸迎接八方游客,让游客流连忘返。

档案工作赋能,让“洞头畲族风情”旅游度假特色小镇建设初具规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有了丰硕成果。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畲乡洞头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展演、展示、宣传、教育、体验活动,非遗小镇里各种非遗活动更加活跃。蓝兆兴是“摆字龙灯”的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已经熟练掌握“摆字龙灯”舞的全部过程和技巧,在喜庆日、传统重大节日或者批量游客到来之际,都会带领舞龙队伍展示“摆字龙灯”,带来可观收入。

畲乡洞头立足“非遗旅游小镇”定位,将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与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成效已见端倪。全乡因地制宜发展了畲乡民俗旅游、红色旅游和雪莲山乡村旅游服务业,吸引和聚集人气,进而发展了绿色水稻、烟叶、毛竹、高山蔬菜、生猪等为支柱的种养殖主导产业,发展了灰水米粿等“非遗”产品、芙蓉李、高山大米、茶油、灵芝、红菇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能人回乡创业、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和乡村经济发展有了显著的起色。

这几年,畲乡洞头还获评“国家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乡”“国家卫生乡镇”、江西省“绿色社区美丽家园”创建示范社区,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为了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洞头乡结合雪莲山景区的开发打造,在设施、理念、物理空间布局等方面都充分满足游客体验需求,游客、乐队、直播客接踵而来,畲乡洞头成为日益热门的休闲旅游网红打卡地。借着洞头畲族村非遗小镇建设和红色名村建设的东风,乡村振兴有了新的“触发点”,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畲乡洞头,已然成为全县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