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张国焘的人很多,但你了解他的胞弟吗?

亨柠说旅游 2024-03-08 15:45:48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所发图文均为本人旅途的实景记录,希望对喜欢自驾旅游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初春,我们驱车到江西萍乡市上栗县,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出县城后沿着杨岐山大道往东北方向大约行驶了约十二、三公里,下午三点左右就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山清水秀的金山镇山明村梽木山下,这里就是张国焘的胞弟张国庶烈士的故居。我们来的时候人不多,故居里非常宁静。

说起张国焘,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但他的胞弟张国庶就不一定有很多人了解。与张国焘有本质的区别的是,张国庶是受后人尊崇缅怀的革命先烈,而张国焘是个受人鄙视唾弃的大叛徒。

据记载,张国庶烈士生于1905年9月24日。受家族革命人士的影响,张国庶从小就接受革命思想,并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运动中。1924年由邓小平的入团介绍人——中共安源地委书记汪泽楷介绍,张国庶烈士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受党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杨尚昆、蒋经国等成为同学,其间与晏碧芳结成革命伴侣。

1930年3月,受中共中央派遣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5月27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尽酷刑后于7月5日夫妻双双同时壮烈牺牲,时年25岁。

解放后,张国庶、晏碧芳被评为烈士,后由于张国庶是张国焘的胞弟,及当年敌人伪造的材料等原因,文革中对张国庶夫妇产生怀疑,烈属待遇被取消。

1984年9月,曾与张国庶在萍乡井肩战斗的孔原同志,在审查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大纲时,发现没有将张国庶作为烈士展出和宣传,当场提出严厉批评。事后,孔原同志派人或亲自查阅大量资料调查核实,经杨尚昆、程子华、冯文彬等同志证明,1986年11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恢复了张国庶、晏碧芳夫妇革命烈士身份。

张国庶的故居始建于明代,1991年重建。故居原来规模很大,有48只天井,现仅存门楼、一厅23间房屋,均为砖木土结构,人字形屋顶建筑,其余均已倒塌和改建为现代民房。从仅存的房屋看,建造布局和所用的原材料都比较讲究,张家当时应该算是大户家族,而且家境条件不错,算得上是吃穿不愁的富裕人家吧。

我对江南的古民居建筑风格不熟悉,就这座故居也是令我大开了眼界,属于一院多进的格式,每一进都有木式屏风(这样称呼可能不准确,姑且这样叫吧)相隔,内置若干回廊相连,可以说是四通八达,房房相通。

故居最大的特色就是天井多,因为房屋连成一片,四周靠边的房屋可以通过窗户获得自然的光源,但中间的房屋就没有光线,所以设置天井的目的应该主要是为了采光,正是有了这些天井,就是在中间的房屋也并没有感到光线不好。如果是晴天,太阳还能通过天井照射进来,房屋里就更亮堂了。

设置天井另外一个主要作用应该是排水。因为是人字形屋顶,这么大的一片房屋不可能做成一个人字形的屋顶,它不可避免地是由多个方位不同人字形屋顶组合而成,类似于漏斗,四周最高点就是屋顶,通过逐渐下降收缩形成漏斗口,这个漏斗口就是天井,四周屋面的雨水就是通过坡面汇集到天井,流入到室内地面的集水池里,再通过地下排水暗沟流走,想到地下复杂的排水系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所以,也可以说这一大片故居就是由若干个漏斗形的屋面房屋组成的。

徜徉在烈士故居里,想到张国庶烈士不贪恋富足安定的生活,为了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翻身得到解放,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推翻封建社会,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的革命斗争中,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怎不令人心生敬意,灵魂震动!

大图片张国庶烈士

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张国庶烈士一样的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才换来这祥和安宁的幸福生活,我们不应忘记这些先烈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参观梽木山下的张家大屋,是我旅途中的一段难忘的记忆。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