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下死手,史无前例!我们也不会手下留情!

寰宇战情室 2023-09-12 12:40:23

最近,一个喜讯在国内科技界传播,上海交通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成功研发出一种划时代的新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顾剑锋教授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马前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全新的“力学超材料”。

这种材料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密度高达1.63克/立方厘米,力学性能指数均已突破传统材料的上限。

这一成果的意义非凡,它标志着人类材料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将对未来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技术影响。

然而,就在我们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同时,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该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澳大利亚,是否会在美国施压下中止合作?

我国科技发展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就是来自美国对华科技封锁。多年来,美国视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为头号威胁,采取种种手段打压我国科技发展,生怕自己在高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就拿这次中澳科研合作来说,尽管与美国无关,但美国可以利用其所谓“长臂管辖权”,对澳大利亚形成压力。考虑到两国关系密切,澳大利亚在美国压力下也很难独善其身。

因此,这一科研成果是否能顺利转化为应用,其前景并不明朗。

但是,让人欣喜的是,马前教授等华裔科学家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终止科研合作。

这与近年来美国政府对本国华裔科学家的打压和歧视有直接关系。

2018年,特朗普政府提出了所谓“中国行动计划”,声称要严打“学术间谍”,每年要提出1-2起针对华裔科学家的刑事指控。

这项计划虽然在拜登上台后被明面上废除,但打压华裔科学家的做法却从未停止。调查显示,仅公开曝光的被调查科学家就达150人,其中24人受到了刑事指控。

近年来,至少有1300名华裔教授和助理教授在美国受到FBI的突袭调查和监禁威胁。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权威调查,超过三分之一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近四分之三的人“觉得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约70%的人“对美国政府调查华裔研究人员担惊受怕”。

在这种环境下,大量顶尖华裔人才选择离开美国。调查显示,72%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认为在美国不安全,61%的人考虑过去美国之外工作。

他们中的很多人将返回中国,为中国的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科研环境已经日益开放和优化,有能力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回流。

与被打压的华裔科学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本土的科研实力正在持续下滑。统计数据显示,过去30年来,美国本土人才在本国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率已经从93%下降到了仅有的62%。其中约18%来自于华裔科学家,若不计入华裔群体,美国白人科学家的贡献率甚至只有50%左右。

目前,近40%推动美国科技发展的动力依靠的是外籍科学家和中国的贡献。可见,美国科研的中空化已日渐严重。与此同时,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中的理工科生数量严重不足,已严重影响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反,中国的科研实力正在蓄势待发。中国每年理工科本科毕业生达600万之多,远远超过其他经济体毕业生总和。

庞大的人才规模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与此同时,中国科研投入也在持续增加,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已超过2.4%。中国科技创新正蓄势猛进,中国科学家也必将在更多前沿领域取得引领世界的原创性突破。

最近,另一个新闻又引起了广泛关注——拜登政府签署了限制对华投资的行政命令。这一举措“史无前例”且意味深远,将对中美科技竞争带来怎样的影响?拜登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是否应对此心生忧虑?

此次拜登签署行政命令,严格限制美国对中国敏感技术领域的投资,要求美企就其他科技领域在华投资情况向政府报告。

拜登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把美国高科技控制在自己手里,切断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路。

然而,拜登的举措必将徒劳无益,还会重创美国自身经济利益。拜登政府内部就此争议不断,美国企业界也早表不满。

美国商会调查显示,今年有75%的美企打算增加在华投资,因为中国市场增速远高于美国本土。拜登的举措不啻于砍断了美企赚钱的财路。

更重要的是,中国科技发展早已不再依赖美国资金。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仅占其海外投资总额的5%左右。可以说,美国的这些投资对中国科技发展已经起不到任何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巨大的投资市场也使其早已免疫外部打压。仅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投资总额就高达1.5万亿美元,远超过美国那点“零头钱”。

面对各种外部压力,中国早已练就应对之道。我们有信心化解风险,也有实力走好自身发展道路。

当前形势再次证明,中国科技进步的命脉在于自强。

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这个方向上,美国的任何打压和阻挠都只能是徒劳无功。

0 阅读: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