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岗位能力?
第一,有“看见”孩子的能力。这里的“看见”,并不是肉眼的看见,而是要有一双能透视到孩子心里去的“红外线眼”,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育规律、需求和特点,了解孩子的智力类型和思维方式。
这是养育孩子“心理自体”的前提条件。
第二,有正确的教育目标。目标就是方向,如果教育的方向错了,再努力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甚至越努力越糟糕。
我在和众多的青春期父母交流时,很多父母都说:“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连正常的学习能力都没有,甚至不能去上学?”就是因为教育的目标错了。
第三,掌握养育的方法。知道了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和发育特点,了解了孩子在哪个阶段需要获得什么样的心理需求,知道了孩子需要排泄“心理垃圾”,那该怎么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如何帮助孩子排泄“心理垃圾”?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容易进入哪些误区?
第四,提升养育的能力。如果说养育的理论和方法是“术”的话,养育的能力就像是“道”,或者说是一个人的内功。
父母自身的人格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著名的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
如果父母的人格是基本健康的,个别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是可以疗愈的。
我把这句话改一下: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怎么教育孩子更重要。
父母自身的人格稳定了,才不会被外界的压力、社会的焦虑、学校的竞争所裹挟,才有能力从孩子的外在表现识别出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父母自己情绪稳定,不焦虑,才有能力用恰当的方式回应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才有能力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成为孩子的“情绪垃圾桶”。
很多和我学习过的青春期的父母都说,“正是孩子的这些问题,才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才让我重新养育了一遍自己,是孩子让我找到了自我”。
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成为合格父母的保障。
多为自己活着,把自己变成一个轻松快乐、独立成熟的人,这样才有能力把孩子从自己身边推开,让孩子轻松地做自己,把全部力量用来发展自己,而不是牵挂父母,这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不是孩子幸福了,父母才能幸福。而是父母幸福了,孩子才敢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