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太平天国战略性的失败原因,失败果然是必然的!

小熊猫说车 2019-01-17 12:11:44

1852年4月5日,有很多人乘着夜色向武安发起进攻,在进攻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阻力,他们就是这个时期非常有名的太平军。从他们起义以来,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南京占领,正式建立了一个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作为清末的一场非常大型的起义,在对峙时有着很大的优势,从他们的各种胜利就可以看出来了。首先就是安抚人心的政策,利用向农民分发土地等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再者就是大多是农民出身,在人数上可得到快速响应,人数从而在短短数月就增加了好几倍。

由此 ,太平天国在很短的时间就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与其当时得人心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其人人有田可耕的政策满足了农民迫切需要土地的愿望,一路上得到了很多民心。民心所向,一路上自然是势如破竹,太平天国的实力也快速的得到了壮大。1853年冬,他们建立在自己的纲领。

作为人人有土地的措施,与清朝的大地主阶级所对立。清朝时的大地主阶级掌握着全国大部分的土地,而大部分的税收却是来自贫困的老百姓,这样就反应了清末严重的阶级矛盾,反映了中国世代劳动人民要求摆脱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崇高理想,它所设计的人类社会的理想蓝图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重要尝试。

但是,太平天国最终还是灭亡了,究其原由,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清末时期的农民,在利益上容易得到满足,当达到一定的目的后,容易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更容易产生内乱。其次,在太平天国的领导阶层,领导者们也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仅满足于在天京的偏安,而没有在最好的时机进取,失去了乘胜追击的大汉机会,太平军在后来的战斗中缺乏了很多战斗力。再者,领导阶级之间的夺权导致众多优秀将领死于非命,在一场天京内乱中,杨秀清、韦昌辉先后死亡,他们都为夺权而死,并没有对太平天国产生有利之处,反而大大削弱了太平军的实力,石达开也因遭到洪秀全的怀疑而一气之下出走,最终在后来与清军的战斗中,因孤军深入而遭到了全军覆没。此次内乱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在后来的抗清战斗中,由于清政府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来剿灭太平军,导致后来太平军已经无力对清军造成较大的伤害,反而进去到了被动防守阶段,最终清军在1864年攻入金陵而宣告灭亡。

太平军最终在内外交困下结束了长达14年的变乱,由弱到强再到弱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太平军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动机也不同,开始时的农民军为期待获得土地,而开始了他们的起义,这时太平军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获得土地,当得到土地后并建立了太平天国后,此时已经进入全盛期,但在此时太平天国中出现了不思进取者,也就是贪图一时图想法,导致错失了一举推翻清政府的大好时机,而在后期的防御阶段,此时的太平天国大都处于各保各命的想法。因此,在清军的进攻下而灭亡。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