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评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二、前秦宣昭皇帝苻坚的故事: 兴于聚德 败于悖德
苻坚,字永固,氐族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的杰出君主,也是历史上备受赞誉的明君之一。《资治通鉴》对其评价甚高,称他“非常孝顺,自幼有大志,博学多才”。苻坚在位期间,不仅笃信佛教与儒家为君之德,更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些信仰,统一北方,让久经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约二十年。
整顿社会 抚恤百姓
当时,由于战乱频仍,社会上长期缺乏法治,贵族与富豪欺压百姓,贪官污吏横行,导致民生困苦。为了整顿这一乱象,苻坚采取了果断措施。他重用京兆尹王猛、中丞邓羌等人,严厉打击为恶的贵族和富豪,甚至不惜亲自惩处一个要对王猛不利的同族强豪,以此震慑那些仗势欺压百姓的贵戚强豪。
同时,苻坚还派钦使巡察四方,救助鳏寡孤独与年长者,惩治那些刑罚不公、让百姓受苦的官吏,表彰德行好而疾恶如仇、促进农耕以及才能出众、孝悌忠义者。为了更加贴近百姓,苻坚还设立了听讼观,并诏告天下百姓,如有冤情,可以在城北烧起狼烟,他看到后便会亲临听讼观旁听审案,以此促使官吏遵循法律,减少冤案的发生。
在民生方面,苻坚更是能苦民所苦。某年大旱,民生凋敝,他以身作则,减少膳食、撤去歌乐,将金玉绮绣分给将士,并命令后宫妃嫔不得穿昂贵的丝织品,衣服长度不得拖地。他还亲自耕作,夫人苟氏则在近郊养蚕。同时,朝廷开放山林湖泊的资源与民共享,停止征战让百姓休养生息。在他的努力下,水利得到开发,泾水被成功引入灌溉农田,隔年秋收丰富,许多百姓因此受惠。
纳谏改过 道德昌明
苻坚不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更是一位能纳谏自省的明君。《晋书》记载,有一次他到邺城的西山狩猎十多天,乐不思蜀。王洛劝谏他说:“陛下是百姓的父母、苍生的依靠,如果在打猎中发生不测,国家和太后怎么办?”苻坚听后深感愧疚,从此不再打猎。
此外,前秦统一北方后,国库充盈,苻坚在不知不觉中过起了奢靡的生活。宫殿、马车、器物都用奇珍异宝装饰。尚书郎裴元略向他进言说:“尧、舜、周朝都崇尚节俭,所以三个朝代都能长治久安。希望陛下能看轻金玉、抛弃宝物,这样才能让民风敦厚无华。”苻坚听后深受启发,立即撤去奢华之物,并升迁了裴元略以示奖励。
经过苻坚的仁德之政,前秦社会道德风尚大行,路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长安的大街上,两旁种满了杨槐树,下有贵气的马车行走,上有贤明之士在朝为官。许多才智卓越的人在这里聚集,共同教化黎民百姓,使得前秦成为当时北方的一片乐土。
然而,尽管苻坚在位期间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他的晚年却因淝水之战的失败而备受争议。这场战役不仅让他失去了统一南方的机会,更让他辛苦建立的帝国陷入了动荡之中。这不禁让人感叹:兴于聚德,败于悖德。苻坚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位君主,只有始终坚守仁德之道,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了“关注”,与我互动才会成为铁粉。可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