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长安号”太强,成都重庆就合并为“成渝号”?没那么简单!

行走在川渝 2025-01-15 05:24:00

近年来,中欧班列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其中,西安的“长安号”、成都的“蓉欧快铁”以及重庆的“渝新欧”都曾是备受瞩目的焦点。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成都和重庆这两座曾经“针尖对麦芒”的竞争对手,如今却携手并肩,共同打造出了“中欧班列(成渝)”这一品牌。

外界不禁疑问:成都和重庆的合并,是否真的像网友戏谑的那样,“打不赢西安,我就合并”?。

正如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城市排名显示,成都&重庆以5700+的开行列数位居第一,而西安则以4900+的开行列数位居第二。这一数据或许会让人产生“成渝联合是为了压制西安”的误解,

“成渝号”的诞生:远非单纯的数据合并

诚然,从数据上看,西安的“长安号”近年来表现抢眼,开行数量持续攀升,一度领跑全国。而成都和重庆早年在中欧班列上的竞争也堪称激烈,双方为了争夺“第一”的名号,不惜在开行量、货值、乃至方言语术上展开较量。这种“互掐”的局面,让外界很难相信两地能够走到合作的一天。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中欧班列(成渝)”的诞生,并非仅仅是两地为了在数据上超越西安而采取的“合并”。这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因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推动

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成都和重庆的合作奠定了基调。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要求两地从过去“窝里斗”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协同发展的合作关系。这为中欧班列的合作提供了契机,也使得两地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中欧班列服务于整个区域的发展。

可以说,“成渝号”的诞生,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它并非是简单的班列合并,而是在国家战略框架下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早期的竞争与未来的合作:螺旋上升的发展逻辑

回顾历史,成都和重庆在中欧班列发展初期,都曾肩负着为本地产业寻找出海通道的重任。重庆最早开通中欧班列,旨在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而成都的“蓉欧快铁”也主要服务于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由于两地地理位置相近、产业结构类似,双方在欧洲的集散地也存在重叠,这导致了早期激烈的竞争,甚至一度出现“你运红薯,我运空气”的互相嘲讽。

然而,正是这种竞争,也促使两地不断提升经营实力、优化运营线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当两地逐渐意识到,与其“窝里斗”两败俱伤,不如携手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时,合作的大门也就打开了。

“强强联合”:资源整合的必然选择

“中欧班列(成渝)”的诞生,是“强强联合”的必然选择。成都和重庆在海外资源、运营经验、货源组织等方面各有优势,通过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水平。比如,重庆在德国杜伊斯堡的海外仓可以为成都所用,两地也可以在境外议价能力上协同合作,从而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这种“1+1>2”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也能为其他城市发展中欧班列提供借鉴。

西安的崛起:加速成渝走向合作的催化剂

不可否认的是,西安“长安号”的强势崛起,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成渝两地的矛盾焦点。从2024年的数据来看,西安的开行列数达到了4900+,位居第二,显示了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当第三个竞争者出现时,两地才意识到,与其“窝里斗”,不如“一致对外”。西安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成渝两地从竞争走向合作的进程,也促使两地更加理性地看待中欧班列的发展。

“成渝号”: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如今,“中欧班列(成渝)”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运输货值最高、辐射范围最广、运行最稳定的中欧班列,其综合运行指标保持全国第一。2024年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成渝两地的联合,使其开行量达到5700+,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它不仅是成都和重庆共同发展的象征,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