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特朗普上台已不足两月,拜登政府却与乌克兰越玩越大。作为对乌克兰“越界”的回击,11月21日,一枚俄罗斯“榛树”新型高超音速导弹从阿斯特拉罕州的第四发射试验场呼啸而出,目标直指乌克兰第聂伯罗市的南方机械制造厂。
消息一经曝出,瞬间在国际上引发了一场风暴。乌克兰及西方国家无不对俄罗斯的这一军事行动高度关注,除了震惊于俄罗斯的动作与高超音速武器的威力,西方对俄的批评声浪此起彼伏。
从技术参数来看,“榛树”导弹是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具有核常兼备能力。其能够以10马赫的速度精准打击目标,加之射程可达5000公里,凭借强大的突防能力以及自带的威慑性,足以在15分钟内打击到乌克兰境内目标,并在20分钟内打击到欧洲的任意城市。
俄罗斯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进行如此高调的军事演示,无疑是对欧美的有力回击。而俄罗斯的军事举动,也令乌克兰及西方媒体大为震动,美西方几乎清一色地指责俄罗斯发动攻击。
当地时间24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向外界展示了该导弹的残骸,宣布对导弹残骸开展调查,并将进一步公示细节。
据央视引用美联社的报道,这是乌克兰首次在其领土上发现“榛树”导弹的残骸。这块残骸大小相当于一个大型轮胎,目前电路已经被烧焦损坏。为揭示导弹的具体特征和技术细节,乌克兰国家安全调查局已经联合西方专家对这块残骸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这种合作,他们希望找到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同时乌方还希望能获得对应的武器进行拦截防御。
不怪乌克兰如此迫切地希望寻找对策,俄罗斯既然能打来第一发,就有可能打来第二发。而以乌克兰目前防空力量来看,几乎完全没有任何办法进行防御。但现实问题也摆在眼前,不说乌克兰,如果是美西方,又能拿出什么来防御俄罗斯的高超音速导弹呢?
这时,美欧一些官员想到了,既然“盾”防不住,那就上“矛”。
《纽约时报》透露,日前,一些美国和欧洲的官员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建议:让乌克兰重新拥有核武器,以此来增强其安全保障。
他们的观点是,“乌克兰如果再次拥核,将会在与俄罗斯对峙时占据更大优势,带来直接而强大的威慑力”。
然而,这一提议的可行性和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将会打破现有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引发新的军备竞赛,其次,这个大胆的举动可能进一步激化地区紧张局势。因此,在考虑为乌克兰提供更有力支持的同时,国际社会需要慎重权衡这种高风险策略的利弊。
美方一些人认为,《布达佩斯安全备忘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同虚设,因为一些签署国未能履行其保障乌克兰安全的承诺。这份1994年签署的文件原本是为了确保乌克兰放弃核武器后得到安全保障,但现实显然与承诺背道而驰。
再者,俄罗斯最近的军事动态更让美西方不安。比如,俄罗斯不仅修改了其核政策,还率先在冲突中展示了高超音速导弹的威力。这种种动作无疑增加了其他国家的压力,尤其是直接处于军事对峙中的乌克兰。面对这样的动向,乌克兰显然需要更强大的防御措施。
不过,目前该想法只是美方一些官员的一厢情愿。如果美方和乌克兰都采纳这个意见,无疑是在继续升级事态。此举不仅可能让乌克兰陷入核打击的阴云之中,也很容易将欧洲拖下水,最终卷入一场新的“世界大战”,这是欧洲各国都不可能接受的。
不过,俄乌局势虽然不会走向危险的核打击,但整体局势或许还有升级的可能。一方面是拜登政府想在特朗普上位前,加速援乌,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因为俄罗斯一枚导弹就停下脚步。
另一方面,俄朝联军目前在乌克兰战场已经取得了多场胜利,整体局势对俄罗斯有利,而俄罗斯也在为了特朗普上位及后续的俄乌停火争取更大更多的筹码,也不可能轻易收手。
作为夹在中间,被直接打击的对象,乌克兰方面则更难了。特朗普上位后对俄乌的态度和援助力度如何,谁也无法保证。目前美西方步调罕见一致,紧抱美西方大腿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不管怎么样,在这最后的两个月,俄乌冲突的烈度恐怕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