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真的有管仲乐毅之才吗?只能说勇气可嘉

三楼的猫头鹰 2024-11-14 17:43:57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这句千古名言,几乎成了他人生的注脚,也将他牢牢钉在了神坛之上。

拨开历史的迷雾,褪去神话的光环,我们看到的诸葛亮,或许并非完美无缺,甚至在某些方面,与管仲、乐毅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这并非是要刻意贬低诸葛亮,而是试图还原一个更真实的诸葛亮,一个在命运、性格和手段的交织下,努力挣扎,最终留下遗憾的历史人物。

他初出茅庐,便投身于刘备集团,在蜀汉政权中扮演着谋臣的角色,虽然最终官拜丞相,权倾朝野,但这种权力,更多的是建立在刘备集团内部斗争和自身长寿的基础之上。

他缺乏像管仲、乐毅那样独立创业,开拓局面的机遇,这就好比一个在大公司做到高管的人,和一个白手起家,最终建立商业帝国的人,虽然最终地位可能相似,但其经历和能力的展现,却有着天壤之别。

刘备并非小说中描绘的那样,是一个言听计从的主公,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创业者,手下谋士众多,诸葛亮只是其中之一。

在刘备时期,诸葛亮的排位始终在关羽、张飞等核心骨干之后,甚至黄忠、马超的位置都不次于他。

这说明诸葛亮并非刘备集团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他的地位和权力,是逐步积累,逐步提升的,这与管仲凭借鲍叔牙的推荐,一步登天,成为齐桓公身边的首席执政;乐毅仅凭一面之交,就成为燕昭王倚重的亚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诸葛亮最终能够垄断蜀汉大权,主要是因为夷陵之战后,刘备集团元气大伤,老将凋零,诸葛亮才得以脱颖而出,这更像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而非他个人能力的必然结果。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在经历了重大危机后,老员工纷纷离职,新员工又没有成长起来,这时一个资历较老,能力尚可的员工,自然就容易上位。

但这并不代表这个员工的能力就一定比其他员工强,只是他抓住了机会,填补了权力真空。

当然命运并非完全的宿命,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十五年里,并非完全被动,他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展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

他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为刘备集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治理蜀汉,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这些都说明,诸葛亮并非一个只会随波逐流的人,他也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与管仲、乐毅相比,诸葛亮在取得主公信任、开拓局面方面,花费的时间更长,也展现出某些方面的不足,这就好比两个同样努力的人,一个起点高,一个起点低,最终的成就自然会有差距。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固然令人敬佩,但也暴露出他性格上的一个缺陷:过于善良仁慈,缺乏为了目标不择手段的魄力,他奉公廉洁,公示财产,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在乱世之中,这种善良和仁慈,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束缚,限制了他的发展。

管仲为了富国强兵,采取了极端的经济政策,甚至不惜操控市场,损害百姓利益,乐毅为了帮助燕昭王复仇,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几乎将齐国灭国。

这些手段,在道德上或许存在争议,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诸葛亮显然缺乏这种“狠劲”。他在北伐过程中,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始终未能从曹魏手中夺取任何一块土地。

他在治理蜀汉的过程中,虽然也注重发展经济,但始终未能像管仲那样,将国家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好比两个棋手,一个棋风稳健,一个棋风激进,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激进的棋手更容易取得胜利。

诸葛亮北伐,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是为了维护蜀汉政权的合法性,而非真正想要灭掉曹魏,他在北伐过程中,也展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但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与乐毅率领五国联军灭齐的辉煌战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极端的手段往往伴随着道德的风险,管仲的经济政策,虽然提升了齐国的国力,但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乐毅的灭齐之举,虽然为燕昭王报了一箭之仇,但也给齐国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诸葛亮选择不走极端,可能是性格使然,也可能是时代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这种选择,最终限制了他的成就,这就好比一个创业者,如果过于保守,不敢冒险,最终很难取得大的成功。

诸葛亮治国理政,秉持“劳非正等”的思想,注重稳定和持久,这与他谨慎的性格密切相关,然而在乱世之中,这种稳妥的策略,有时反而会错失良机,限制发展。

他缺乏像刘备、管仲、乐毅那样,敢于冒险,敢于突破常规的魄力。

刘备夺取汉中,就是一个典型的冒险之举,当时曹魏实力强大,汉中易守难攻,但刘备毅然决定出兵,最终成功夺取汉中,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也是一种冒险的策略,如果没有孙吴的偷袭,这一战很可能改变三国格局。

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乐毅率领五国联军灭齐,也都离不开冒险和极端的策略,他们敢于突破传统,采取非主流手段,最终获得了成功。

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始终采取稳妥的策略,步步为营,缺乏刘备那种孤注一掷的勇气,他在治理蜀汉的过程中,也注重稳定和发展,缺乏管仲那种大刀阔斧改革的魄力。

这就好比两个登山者,一个选择稳妥的路线,一个选择冒险的捷径,虽然稳妥的路线更安全,但冒险的捷径却可能更快到达顶峰。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道:“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这表明,诸葛亮并非不懂得冒险的重要性,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稳妥的策略。

这可能是因为他性格使然,也可能是因为他肩负着蜀汉政权的重担,不敢轻易冒险。

冒险和稳妥,是两种不同的策略,各有优劣,成功并非只有一个路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策略,并勇于承担风险。

诸葛亮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他最终没能像刘备、管仲、乐毅那样,取得更大的成就。

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发明,虽然在当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并没有改变战争的格局,诸葛连弩虽然提高了蜀军的战斗力,但并没有扭转蜀汉与曹魏之间的实力差距。

将诸葛亮与管仲、乐毅进行比较,不能仅仅局限于他们的才能,还要考虑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九合诸侯”的霸业,为春秋时期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乐毅率领五国联军灭齐,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改变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诸葛亮北伐,虽然未能成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曹魏的力量,为蜀汉政权的延续争取了时间。他治理蜀汉,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也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与管仲、乐毅相比,诸葛亮所取得的成就,还是略逊一筹,这并非是因为他才能不足,而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蜀汉偏安一隅,国力弱小,与曹魏、东吴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诸葛亮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经非常不易。

我们应该客观评价诸葛亮的功过是非,而不是将他神化,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他的成功和失败,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浮云]

参考来源:

齐鲁壹点 - 2024.01.19《阿记说史|尊王攘夷,齐鲁大地诞生春秋五霸第一霸齐桓公》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