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云深不知处的高山之巅,隐藏着一座古刹,名曰“空净寺”。
此寺背倚青峰,面朝云海,四季常青,仿佛是尘世之外的一片净土。
慧明禅师,一位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的老僧,自年轻时便在此修行,悟道高深,德行远播。
其门下弟子众多,悟真便是其中最年轻也是最聪慧的一个。
一日清晨,薄雾缭绕,空净寺的钟声悠悠响起,唤醒了沉睡的山林。
悟真身着灰色僧袍,手持扫帚,正细心地清扫着寺前的青石小径。
他的动作轻盈而专注,每一扫都似乎在拂去心中的尘埃。
慧明禅师缓缓走出禅房,目光温和地落在悟真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
慧明禅师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能穿透晨雾,直达人心。
悟真闻言,手中的扫帚微微一顿,抬头望向师父,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师父,弟子愚钝,以为清扫乃是修行一途,能使人心灵清净,为何说净地无需扫呢?”
慧明禅师轻轻摇头,缓步走至悟真身旁,伸手接过扫帚,轻轻放在地上。
“悟真,你看这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们何曾需要人去刻意维护?自然界的法则便是自然而生,自然而亡,万物皆有其时。人心亦如这山川,若心中无垢,外物自不能染。扫,是形式;不扫,是心境。心境若净,处处皆是净土。”
悟真低头沉思,似有所悟,却又似更添了几分迷茫。
“那……师父,空门又为何不用关呢?”
慧明禅师微微一笑,转身望向那扇半掩的寺门,门外是茫茫云海,无边无际。
“空门者,非实指门户,而是心门。世人往往以为,关上门便能隔绝尘嚣,却不知真正的宁静在于内心。若心中无挂碍,无恐惧,无贪嗔痴慢疑,那么,无论身处何方,皆是空门大开,自在无碍。关与不关,只在一念之间。”
悟真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仿佛有一道光穿透了长久以来的迷雾。
他抬头望向师父,眼中闪烁着感激与敬畏。
“师父,弟子明白了。原来,修行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心的觉醒与超脱。”
慧明禅师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悟真的肩膀。
“孺子可教也。记住,真正的修行是在生活中,在每一次呼吸,每一顿饭菜,每一次与人的交往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物所动,方能见到真我。”
师徒二人相视一笑,随后一同步入寺内。
此时,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古朴的寺院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宁静。
然而,好景不长,数月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打破了空净寺的宁静。
洪水如猛兽般肆虐,冲垮了山下的村庄,也威胁到了空净寺的安全。
寺内的僧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搬运沙袋,加固堤坝,忙得不可开交。
悟真也加入了抗洪的行列,但心中却难免有些困惑:
“师父曾说,净地无需扫,空门不用关,为何此刻却需要我们如此费力地保护这座寺庙呢?”
夜幕降临,洪水暂时退去,悟真带着满心的疑惑,来到了慧明禅师的禅房前。
轻轻敲门,得到应允后,他推门而入,只见师父正端坐在蒲团上,闭目凝神,似乎早已预料到他的到来。
“师父,弟子有一事不明。”
悟真跪坐在师父对面,低声说道,
“您曾说,净地无需扫,空门不用关,可今日之难,我们为何还要如此费力地去保护这座寺庙呢?”
慧明禅师缓缓睁开眼睛,目光深邃而平和。
“悟真啊,修行并非逃避现实,而是面对现实。净地无需扫,是指心无挂碍,不为外物所动;空门不用关,是指心无恐惧,自在无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世间的苦难视而不见。寺庙是众生的避风港,是我们传播佛法、度化众生的地方。保护它,是为了让更多的灵魂能找到一片净土,是为了让佛法之光能照亮更多迷茫的心灵。”
悟真听后,心中豁然开朗,所有的疑惑都烟消云散。
“弟子明白了,真正的修行是在于内心的觉醒,同时也要勇于担当,积极面对世间的苦难。”
慧明禅师微笑着点了点头,伸手轻轻抚摸着悟真的头顶。
“很好,悟真,你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记住,真正的智慧,是做而无做,无做而做,将佛法的精髓融入生活,用一颗慈悲的心去感化众生,用一份坚韧的意志去克服一切困难。”
做而无做,无做而做[点赞][啤酒][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