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三个月就去世了?医生:若有3个征兆立即就医,当心心源性猝死

栗子科普 2024-10-20 17:58:4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生命如同脆弱的烛火,稍不留神就可能熄灭。近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在医疗圈引发热议:某知名企业高管在体检时被查出轻度冠心病,仅仅三个月后便因心源性猝死离世。这一突如其来的悲剧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也引发了人们对心脏健康的深思。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发病急、死亡快的心脏疾病,常常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夺走生命。它通常由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导致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猝死。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也凸显了预防和及时就医的重要性。

医生警示:三大征兆不容忽视

针对这一情况,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教授指出,心源性猝死虽然来势汹汹,但并非完全没有征兆。他强调,若出现以下三个症状,应立即就医:

1. 胸痛:这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预警信号。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有压迫感、憋闷感或刺痛感,有时还会伴随左肩、左臂、颈部或上腹部疼痛。

2. 心悸:心跳加快、不规律或心脏"怦怦"跳动感。这可能是心律失常的征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 气短:即使轻微活动也会感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平躺时更为明显。这可能是心脏功能减弱的表现。

张教授强调,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一旦出现就应立即就医,争分夺秒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他也指出,许多患者往往忽视这些症状,认为休息一下就会好转,这种观念极其危险。

中西医结合:全面防治心源性猝死

在预防和治疗心源性猝死方面,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正日益受到重视。西医主要从解剖学和生理学角度出发,强调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而中医则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目的。

西医治疗方面,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严重者可能需要安装植入式心脏除颤器。同时,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理论认为,心源性猝死多因"心气虚""心阳虚""痰浊闭阻心脉"等所致。治疗上常用益气养心、温阳散寒、化痰通络等方法。如生脉饮、参麦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生活方式调整: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

除了及时就医和遵医嘱用药外,调整生活方式对预防心源性猝死至关重要。以下几点建议值得每个人重视:

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食用富含钾、镁、维生素的水果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蛋黄等。

适度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过量饮酒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因此,戒烟限酒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压力管理: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脏负担。学会放松身心,如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压力。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血管问题。

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这对心脏健康同样重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可穿戴设备已经能够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为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手段。然而,张教授提醒,这些设备仅作为辅助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

心源性猝死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通过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调整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大大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生命只有一次,珍惜当下,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为家人的幸福保驾护航。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健康、幸福的未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