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太刺激,隐藏在“金刚怒目法相”背后的“佛道之争”

花煜寒 2025-01-13 15:03:24

这是高燃的一集,这是超级刺激的一集。

无论是谁从天域将度苦、度厄二位高僧请来了大奉,无论许七安体内的神殊与天域之间有何关联,无论许七安是否能成功劈碎“金刚怒目法相”,这都必将是《大奉打更人》跳脱“无厘头”的重要一役。

要知道作为原著小说,《大奉打更人》虽是一部以搞笑打底的架空小说,但在行文风格上却是走的探案与仙侠相结合的路线。

而这也是为何作者会在儒释道三个体系之上安排一个“武夫”,并又在其之下加入了巫师、术士、蛊师、妖族和神魔。

也许是为了简化小说中那些错综复杂的门派之争与人物关系逻辑,《大奉打更人》不仅淡化了“云鹿书院”与“消失的国子监”之间的关系,更是对其他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极大简化与忽略。

而当度苦施展“金刚怒目法相”时,作为一个从未读过小说的《大奉打更人》小白,却对这场可以用“超燃”来形容的大场面,有了自己的解读与不认同。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是,在原著小说中并非是度苦的本身与监正直接对话,而是由“金刚怒目法相”直接与监正对话的。

“那巨大到无边无际的法相开口,声浪滚滚,却只有监正一人能听见:‘当年若非我佛门出手,你能踏入一品?’”

或许看到这里,你会说出“监正是术士体系而非道门体系,何来‘佛道之争’一说”的提问。

实际上之所以会有“佛道之争”一说,完全源自度苦所施展的“金刚怒目法相”,以及这个法术与其对应的表现形式。

当我们看到“金刚怒目法相”这让人震惊的一幕时,不知有多少人会由此联想到《西游记》中孙悟空、二郎神以及四大天王所施展的“法天象地”神通。

作为古代思想家常常会在著作经典中使用一个词汇,“法天象地”一词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道家”词汇。

而孙悟空等人所施展的“法天象地”神通,从他们的家学渊源和所在势力来看,也可以肯定这是一门隶属于道家的神通法术。

可在《大奉打更人》中,却将这个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与《西游记》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法术换成了“相法”二字,并成为了“佛家”的特有技能。

作为《大奉打更人》中的一大亮点,“怒目金刚法相”不仅是佛门修行者品阶的重要标志,更是力量与威严最直接的象征。

而实际上,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最早的道家“法象”一词是与之后的佛家“法相”相通的,之所以会有“怒目金刚法相”一说,或许与“法相”一词最早出现在《金刚经》有所关系。

在道家经典或《西游记》中,所谓的“法天象地”可以被理解为“有着效法天地的规模,如天地般深远、伟大”,也有着“比喻法术高强、变化多端”的意思。

而佛家的“相法”,则更多被用于外形、形象、特征与属性等意思,可以说“相法”一词更多被应用在哲学上的描述或现象。

当然,作为一本小说或一部电视剧,我们自然不能苛刻要求《大奉打更人》在学术上严格区别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但当《大奉打更人》将本该属于道家的法术形象赋予佛家能力时,当我们将原本的“法天象地”口口相传成为“法天相地”之后,如果是“天地法相”或“法天相地”都还是可以理解与皆是的。

只是当“金刚怒目法相”一出,当“法相天地”这种法术出现后,作为解释或描述“天”与“地”二字的“法”与“相”,本该是两个独立的动作,可如今将这两个动词放在一起成为一个描述“金刚怒目”的动词,多少是有些奇怪与不合适的。

而这或许便是藏在小说《大奉打更人》背后,那众多门派之间的争斗吧。

当“道门”内部分裂无暇顾及其他时,当“佛门”大咧咧将“法天象地”这个“道门”绝学内化为“佛门”绝学后。

抛开小说为我们设定的《大奉打更人》门派体系不谈,电视剧《大奉打更人》是否会跳脱小说,为我们描绘一个不同于小说版本的“佛道之争”呢?

关于《大奉打更人》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40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