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不在腐朽的北洋时期进攻中国呢?

彩樱飞舞梦 2024-12-18 10:07:12

在近代中国的北洋岁月(1912 - 1926),那可是个政治上风云变幻、军阀们各据一方的动荡时期,整个国家都显得有些虚弱无力。按说这时候,列强们似乎有大把机会可以来“分一杯羹”,尤其是野心勃勃的日本。可奇怪的是,日本并没有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一团乱麻般的缘由呢?是他们国内政治环境像被无形的手拉住了后腿?还是外交战略上得小心翼翼地权衡利弊?亦或是对国际大形势心存忌惮,不敢轻举妄动?咱们要是深入地去扒一扒日本在那个时期政治、经济、外交等好多方面的状况,说不定就能解开这个历史谜团,好好看看国际关系里各国利益是怎么缠来绕去、互相掂量的,这对咱们理解近代中日关系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那可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窗户,能让咱有不少深刻的感悟呢。

辛亥革命这事儿就像在日本社会扔了一颗超级大炸弹。清朝皇帝灰溜溜地退位,封建帝制一下子就垮台了,日本政府那眼睛可尖了,立马察觉到民众这股子力量太猛了,居然能把延续好几百年的王朝都给掀翻。他们心里就开始打鼓了,担心自家国内的老百姓受到这事儿的影响,也跟着对天皇制度和贵族阶层闹起来。为了给国内这快要冒头的社会矛盾降降温,防止革命的小火苗在本国烧起来,日本政府就琢磨着搞点相对宽松的政治动作。在政治制度这一块儿,他们开始给军事将领参与政治的权力套上“紧箍咒”,规定只有退役的将领才有资格去当首相,就想着把军部的影响力和政治决策给分开,给民主政治的发展腾出点空间来。

1918 - 1922 年那段时间,日本眼巴巴地瞅着俄国十月革命后乱成一锅粥的局面,就想趁机出兵西伯利亚和外东北捞点好处。结果呢,在和苏联军队过招的时候,日军被揍得鼻青脸肿,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撤回来。这一战输得可惨了,日本以前老是靠军事侵略扩张,这回可是头一回尝到既没捞到赔款,领土也没扩张成的苦滋味,他们长期以来依赖的那套军事侵略扩张的老观念,就像被大锤狠狠地砸了一下,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战争里日军还出了嫖娼、染上性病这些丢人的军纪问题,把军队的形象搞得一塌糊涂。日本国内一下子就掀起了反思的热潮,老百姓们对军国主义体制也开始怀疑了,对战争的代价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时候日本社会各种思潮就像在擂台上打架一样,民主主义和平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给大正时代的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 1868 年日本外务省成立之后,就慢慢有了霞关正统外交策略。日本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在国际事务里一个劲儿地往西化的道上跑,跟欧美那些强国搞好关系,搞经济上的互惠合作,就想着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可对东亚国家呢,就摆出一副侵略者的嘴脸,恨不得把人家都划到自己的地盘里。就拿中国来说吧,日本在西欧列强面前那姿态低得很,就怕正面起冲突,可在中国东北这些地方,那扩张的小动作就没停过,通过一堆不平等条约,又是修铁路,又是开矿山,把经济利益和战略资源都往自己兜里揣,这就是在给进一步的侵略扩张打地基呢。

大正时代,日本的外交政策在对华问题上那叫一个复杂得像迷宫。一方面,日本想着扶持个代理人来控制中国的局势,就像给段祺瑞领导的皖系军阀又是塞钱又是给政治支持,想借着皖系的力量保住自己在中国的利益。另一方面呢,在国际协调的大框架下,日本又不得不瞅着欧美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在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约束下,日本虽然心里有扩张的小九九,但表面上还得遵守《九国公约》里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规定,生怕惹得国际社会不高兴,给它来个制裁套餐。

大正时代,随着老百姓教育水平蹭蹭往上涨,民主意识也像睡醒的小狮子一样觉醒了。日本国内的舆论环境就像变了天一样。对外强硬运动就像一阵旋风刮起来了,成了一股不可小瞧的政治力量。这运动是从自由帝国主义思潮里冒出来的,一些政治团体和压力集团,像对华同志会之类的,搞演讲会、煽动群众上街游行示威,到处宣扬对外强硬的主张。他们打着维护日本在华利益的旗号,要求政府对华政策更激进点,甚至还喊着要占领中国一部分地方。这些团体里啥人都有,民族主义者、对政府外交政策不满意的政治评论家和国会议员都在里头掺和,他们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就像牵线木偶的线一样,左右着日本政府的决策。

在对外强硬运动的影响下,日本国内的舆论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政府外交决策上。政府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就得像走钢丝一样考虑民意的走向。比如说 1913 年二次革命的时候,因为汉口事件、兖州事件和第一次南京事件这些跟中国有关的事儿,日本国内舆论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对袁世凯政府那是恨得牙痒痒。在这种舆论氛围里,外务省本来想通过支持袁世凯政府来拓展在华利益的外交谈判,就像被一双手给硬生生地掐断了。政府面对老百姓的示威和舆论压力,只能乖乖让步,让袁世凯政府想办法把民愤给压下去。可见,日本政府的外交决策可不是自己想咋地就咋地,而是被国内舆论和政治压力集团给管得死死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因为给协约国供应物资和商品,经济就像坐火箭一样繁荣起来了。工业生产能力像吹气球一样大幅提升,对外贸易额也蹭蹭往上涨,攒了不少经济家底。日本国内有一部分人就寻思着,靠着经济竞争和产业发展,不用大打出手就能慢慢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就像币原外交主张的那样,利用日本的工业生产和贸易优势,把中国变成自家的出口市场,实现对中国经济的控制。这种经济扩张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就像个指挥棒,指挥着日本北洋时期的对华政策,让日本更倾向于用经济手段来捞好处,而不是直接动刀动枪搞军事侵略。

中国的满蒙地区对日本来说,那战略意义可太大了。这地方资源丰富得很,煤炭、铁矿这些矿产就像地下的宝藏,土地又广阔,农产品也多得很。地理位置上跟日本本土就隔着一片海,简直就是日本向大陆扩张的最佳跳板。北洋时期,日本就跟张作霖这些地方军阀勾勾搭搭搞合作,巩固自己在满蒙地区的特殊地位。又是投资修铁路,又是开办工厂,把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玩得炉火纯青。南满铁路就成了日本在满蒙地区的命根子,靠着这条铁路运输,日本就能像个强盗一样肆意掠夺资源,然后运回本土。日本心里琢磨着,只要能保住满蒙地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满足对中国的战略需求,所以北洋时期就没轻易对中国其他地区发动全面进攻。

北洋时期,中国国内军阀们打来打去,局面乱得像一锅八宝粥。日本可机灵了,玩起了分化策略,跟不同的军阀势力都套近乎,就想着捞到最大的好处。比如说给奉系军阀张作霖提供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帮他在东北扩充势力,然后从张作霖那儿换来经济和政治上的让步;同时又和直系军阀吴佩孚这些人接触谈判,就想在直奉两系之间搞平衡,保证自己在中国的利益不受损失。这种分化策略让日本在北洋时期就像个幕后操纵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中国的局势,也就不用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了。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小火车往前开,民族主义情绪在老百姓心里就像小火苗一样慢慢烧起来了。北洋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意识越来越强,各地抵制日货、反对外国特权这些爱国运动就像潮水一样一波接着一波。就像五四运动的时候,中国民众强烈抗议巴黎和会上日本对山东权益的侵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这些民族主义运动让日本心里发毛了,他们知道要是全面进攻中国,可能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引发中国民众更强烈的反抗,把自己拖进一场漫长的战争泥潭里。日本担心,一旦发动大规模战争,不但要跟中国军队干仗,还得面对中国民众铺天盖地的抵制,这对他们的军事行动和经济利益那可都是巨大的损失。所以,日本在制定对华政策的时候,就得把中国民族主义情绪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不敢随便搞什么过激行动。

北洋时期,国际形势也像变脸一样变个不停,英日同盟关系就像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慢慢松动了。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滑,美国这个后起之秀崛起了,对英国的全球战略产生了超级大的影响。英国就开始调整外交政策,对日本的支持就像缩水的衣服一样越来越少。就像华盛顿会议上,英国和美国等国一起签了一堆条约,限制日本海军军备扩张,还对日本在华利益给了点约束。日本没了英国这个铁哥们的坚定支持,就得重新好好想想外交战略了,在对华问题上就得更小心谨慎,生怕惹得其他列强联合起来对付它。

日美关系在北洋时期也是像坐过山车一样复杂多变。一战后美国成了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就像气球一样不断膨胀。美国对日本在中国的扩张行为那是盯得紧紧的,还搞了一系列制衡措施。就像通过新四国银行团这些机制,想限制日本在中国的经济垄断地位,把中国拉到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里。日本心里也清楚,要是跟美国正面刚,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利益。所以,日本在制定对华政策的时候,就得考虑美国的态度和反应,不敢因为过度侵略中国而跟美国对上。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就选择在华盛顿体系的框架里,通过外交谈判和协商来保住自己在中国的一部分利益,而不是脑袋一热就发动全面进攻。

总的来说,北洋时期日本没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那是好多因素像织网一样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国内政治变革的那些小心思、军事失败后的深刻反思、外交战略的权衡利弊、国内舆论的压力山大、经济扩张理念的影响、满蒙地区战略利益的盘算、中国国内局势的巧妙利用以及国际形势的种种牵制,这些因素就构成了日本在这一时期对华政策的复杂大背景,也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深深地影响了近代中日关系的走向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11 阅读:5389
评论列表
  • LHB 45
    2024-12-19 07:21

    北洋军阀们内部打来打去,对外倒还没出过汪精卫一类的人物。

  • 2024-12-19 07:38

    日本要是觉得打的过张作霖的话就不会采取暗杀的方式了。张作霖都搞不定还想搞定段祺瑞?

    剑雨潇湘 回复:
    [笑着哭]做梦吧,他炸死张作霖是张作霖不听日本话了,最开始日本是想扶持张作霖的。
  • 24LDQ 32
    2024-12-19 13:18

    北洋军阀=好几个张作霖。。鬼子不敢来

    用户10xxx28 回复:
    兄弟明白人。而且,这几个人,基本都是利用外部资本,发展自己实力
  • 2024-12-19 13:58

    怎么可能,那么多国家,别的外国让你打。他打中国是因为德国在欧洲打了其他国家的,他们无瑕来这边分羹

  • 2024-12-19 15:08

    抗战期间,整个北洋军阀系只出了8个汉奸,还都是不入流的。

  • 2024-12-19 14:48

    那时候日本也正在遭遇经济危机。

  • 2024-12-20 00:39

    首先大正天皇天生脑袋就有问题,根本无力管辖下面的人,其次日本遭受了东京大地震,自己救灾都困难无暇他顾,最后大头的外交手腕高超,故意派人去报社把日本那些条约都抖露出来一方面挑起民愤另一方面让英美施压,最后是签了条约一条都不执行

  • 2024-12-19 15:44

    列强不会让日本做大的。不然辽东半岛不会还回来

  • 2024-12-19 20:40

    军阀时期是力量内耗抵消,而不是总力量弱,百战兴兵!就像战国七雄、汉末三国,哪个外敌也不是对手,大一统的汉初和晋却不然

    用户10xxx28 回复:
    27年以前,军阀内斗都是你来我往,做做样子,早上打架晚上一起喝酒[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曾经的摩托 回复: 用户10xxx28
    势均力敌时是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例如直奉大战。力量悬殊、胜负明显时,才能坐下来喝酒
  • 2024-12-19 22:52

    北洋时候再不行也还能把外蒙收回来,鬼子根本不敢来[笑着哭]

  • 2024-12-19 17:04

    北洋这帮人已经把鬼子给吓怕了

  • 2024-12-20 16:38

    北洋时期日本实力太弱了,全面侵华不现实,俄罗斯、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在华各自有势力范围划分,你横插一手打破平衡的话会被列强各国围殴,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发展到二战前夕才全面侵华的原因,一方面实力增加了,另一方面找到了在华利益不大的盟友牵制住了大量列强的压力,所以才敢全面侵华

  • 2024-12-19 12:55

    你看那什么赵鹏什么的都在踢中卫,他能踢吗?踢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 2024-12-20 10:12

    [笑着哭]北洋可比蒋介石的民国强

  • 2024-12-20 13:00

    因为北洋政府时日本钢铁也才40万吨

  • 2024-12-20 15:34

    了解一下关东军怎么来的,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