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实名举报,好像是当前网络比较流行,其实在打某些部门的脸,打的那是呱呱响。“近日,有网友发视频实名举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工商联副主席加某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自己在绥德师范学校上学,并参加工作至今。8月5日下午,奔流新闻记者采访子洲县委组织部时,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将向领导汇报”。有人问了为啥都要走实名举报的路线,可能是这条路线有时效,对举报者有利,能解决老百姓的实事。
不是每个人都敢走实名举报的路线,毕竟这样的操作付出的代价大了些。回头看看所有举报者的后续,几乎都是头破血流,沧桑不已,马翔宇就是一个实际案例,一个好端端的清华毕业高材生,还是作为人才引进苏州,就是到了岗位上以后,不能与自己的领导同流合污,被边缘化,被打击,在自己不能承受的时候,鼓起勇气、拿起了自己熟悉的合法的“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谁知道马翔宇两年来的委屈,有谁知道马翔宇在维权道路上的心酸......马翔宇干刚刚宣告“胜利”,又来了一个好汉,体制内的人都明白,这样操作,自己的政治生命几乎到头了。这里不得不为这个好汉点赞,您的勇气可嘉,必须歌功颂德以敬之。“该好汉举报称,他发现榆林市子洲县工商联副主席加某于1995年用自己的名字和毕业信息进入绥德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他认为加某的行为严重影响自己的姓名权,受教育权及平等工作权等”。
榆林市被人顶替上学的图片
实名举报的汉子称,“直到2024年8月5日,他才知道,原来当年是他自己考上了绥德师范学校,被这个高手给截胡了。”。这个实名举报的汉子说,自己家在子洲县农村,1995年于子洲县老君殿中学一班毕业,当时自己成绩比较好,位于班级前列,但中考结束后并未收到绥德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之后自己便再未上学,远离家乡去往外地打工。这时候我想起来山东冠县姑娘陈春秀得知自己的人生被他人霸占了整整16年,而彼时36岁的她已经历经了人生大半艰辛,也就是说自己的人生被别人偷换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仍别人捷足先登了,让谁也受不了,如果不是自己因为买不上保险,还不知道自己的是活在别人的操作下的。
山东冠县被顶替上学的图片
榆林市的这名好汉也是拼了,他也是最近才发现了这件事。据这名好汉的观察与了解,现任子洲县工商联副主席的加某,原名苗某某,是自己隔壁村的人,“他大这名好汉五六岁,在1995年改名换姓,顶替我去上学,1995年—1998年在绥德师范学校上学,毕业后便分配到了工作。直到今天,已经是副科级干部。”,榆林市的这名汉子还表示,他和多位同学回忆确认,当时班里姓加的只有他一人,且前后几届均未有同名同姓者。此外,这名“高手”苗某某也非同届或相近届的学生。问题来了,是谁帮着这名加先生捷足先登的,是谁有那么大的能量把这名好汉的名额“优化”掉的,高手高手高高手,如今已是代罪人,等带我们相关部门出来说几句了,相信榆林市的这名好汉也不会善罢甘休。
山东冠县被人顶替上学的本人图片
有人说了,在那个年代这样操作的非常多,不仅榆林市有,可能全国都有,我还是艰信一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能让违法犯罪的人躲避法律的制裁,否则,这个社会就针对失去公信力了,难道网上实名举报的人员还不多吗?至于自己为什么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苗某某用什么样的方法顶替他,榆林市的好汉说:“苗家在当地很有势力,他们肯定有办法。”,既然你们加有实力,也有办法,那就看看他们家里是不是也会凌驾于法律之上,看看到头来是法律权大,还是冒名顶替的人家的权力大。
这个消息够劲爆了,不比马翔宇的发声小,如果说马翔宇的发声是挑战潜规则;那么榆林市的好汉是讨要自己的人生。有人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可是榆林市的这名好汉的人生,就被别人僝的死死的,拿捏的那个到位,如果不是好汉发现,说不定自己到死也会蒙在鼓里。榆林市的这名好汉说了,自己在今年7月3日已经向子洲县委组织部提交了举报材料,但直到现在未得到回复,他准备继续向县纪委进行举报,笔者在这时候想说,还有多少事情比别人的人生还重要,为啥就不给查出。根据榆林市这名好汉透露“加某私下已经托几位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朋友进行了三四次协商,表示要先冷静不要把事情闹大,后面可以继续谈,但加某至今并未和自己面谈过”。可是这时候榆林市的这个好汉起来倔脾气,说什么也不好使了,扬言“现在我也不愿协商,也不想要任何赔偿,只求还我一个公道。”
被人冒名顶替上学的陈春秀图片
最后笔者想说,冒名顶替上学,这一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更对社会公平、教育公正及个人成长造成了深远的危害。它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教育是每个人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而冒名顶替者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了他人的学习机会,使得原本应享有这份权利的学生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极大挑衅。这种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被顶替者可能多年后才得知真相,面对自己本应灿烂却被他人窃取的青春岁月,心中充满了愤怒、失落与无助。这种精神上的打击,往往比物质损失更为严重,可能伴随其一生。
冒名顶替上学也损害了教育的质量和声誉。顶替者往往因能力不匹配而难以在学业上取得真正的成就,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可能因学业不精而影响未来就业市场的质量,最终损害整个社会的教育形象与公信力。从法律层面看,冒名顶替上学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它破坏了社会的法治秩序,挑战了法律的权威,若不及时制止与惩罚,将助长不正之风,进一步侵蚀社会的公平正义。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