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较量的战场,简述希腊共和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

恒鼎谈历史 2024-11-10 01:05:28

冷战年代,随着战后形成的最大的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出现和战争留下的创伤,希腊成为东西方较量的战场。希腊从受到英国保护,转而接受美国援助,并很快成了北约成员国。它坚定地站在北约一边,反对“共产主义的威胁”和意识形态。

希腊长期背负塞浦路斯问题这个沉重的包袱。由于这个所谓的“重大民族问题”,希腊不仅与昔日盟友英国闹翻了,而且与邻国土耳其结下了深仇大恨。希腊试图强行合并塞浦路斯的举动,导致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岛,并在塞浦路斯岛北部成立了“土耳其族共和国”,致使塞浦路斯问题的解决进入了死胡同,造成希腊外交政策疲软无力。

1974年军政府垮台后,希腊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其主要表现在与土耳其的关系、与欧洲共同体和与巴尔干邻国的关系三个方面。

在冷战期间塞浦路斯问题一直是影响希土关系的主要问题。该问题由两国之间的争论变成了地区乃至国际问题。希腊在塞岛问题上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另外,希腊与土耳其还存在双边问题,即爱琴海问题。主要涉及两国如何划分爱琴海上的大陆架,希腊主张将该问题提交给国际法庭仲裁,但土耳其坚持反对。除领海外还有领空问题。土耳其以安全为由,要求在爱琴海中线及以外朝土耳其海岸飞行的任何飞机都要及时通知它。希腊认为这些飞机不会对土耳其军事目标构成威胁而反对这一要求。希腊始终把土耳其视为来自“东边”的最大安全威胁,但强调双方应该通过“冷静、理智”的对话解决两国之间的争论问题。

其实,战后早期希土关系一度进行过友好合作。自1953年起希腊恢复了与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的友好关系。前面我们提到,从1953年到1955年,南斯拉夫、希腊和土耳其三国组成“巴尔干公约”,积极开展巴尔干地区合作。随后,由于希腊和土耳其这两个北约成员国围绕塞浦路斯独立问题发生争论,又因南苏关系正常化,巴尔干公约也就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便无声无息地停止了活动。1955年由于爆发伊斯坦布尔希腊族裔暴乱,希土关系开始恶化。

希腊历来认为它属于西方世界,这一立场是坚定的。希腊大量接受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条件是同意美国在希腊领土上设立军事基地。1953年10月希腊与美国签订军事协议,允许美国使用希腊的公路、铁路、港口,修建和使用军事基地,还允许美国人在希腊享有治外法权等。卡拉曼利斯政府1974年上台后,因美国曾经支持希腊军政权和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站在土耳其一边,宣布退出北约,对美国在希腊境内的军事基地提出质疑。帕潘德里欧当政时走得更远,他甚至喊出了“美国基地滚出希腊”的口号。当然,这只是当初的口号,并没有付诸行动。后来,希腊又改变了主意。1980年10月卡拉曼利斯的新民主党执政时,希腊又回归北约;1981年帕潘德里欧政府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就美军基地的地位问题同美国进行谈判。但塞浦路斯问题出来后,希腊对西方的外交政策确实面临犹豫不决的情况。帕潘德里欧政府曾强烈要求北约保证希土边界安宁;要求美国关闭在希腊的军事基地。

希腊是巴尔干国家中最早表示愿意参加当时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国家。

早在1959年希腊就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1961年7月1日便成功地成为欧共体联系国。后因希腊条件不够,一直拖到1981年才如愿以偿。希腊进入欧共体后,推行既亲西方又亲苏联的政策。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由冷战阶段进入缓和阶段,当时东西方都在努力减少对峙,缓和紧张局势。从1974年起,希腊有计划地发展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强调要同它们建立合作和友好的睦邻关系。希腊对巴尔干社会主义国家持谨慎的“开放”态度,甚至倡议建立巴尔干无核区。

1974年之前,希腊一直把保加利亚认定为来自“北方的最大威胁”,两国关系非常冷淡。1974年之后,希保关系直线上升,两国在1986年发表了友好、睦邻和合作声明,成立了科学技术合作、纪要和协议委员会。两国宣布彼此之间不存在领土或少数民族问题。

20世纪80年代,希腊与南斯拉夫关系总体良好,但马其顿问题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阴影。南斯拉夫认为在希腊北部地区存在马其顿少数民族,希腊坚决拒绝承认。到了南斯拉夫解体和马其顿共和国新生的今天,希腊仍称马其顿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拒不承认新成立的马其顿共和国,并利用自己北约和欧盟成员国的身份,阻挠马其顿加入北约和欧盟。

希腊同近邻阿尔巴尼亚长期以来吵得不可开交,一度处于战争状态。希、阿两国到1971年才恢复外交关系,开展贸易。两国在历史上有少数民族问题,当代又有阿尔巴尼亚移民问题。希腊和阿尔巴尼亚关于北伊庇鲁斯问题的立场时有变化。20世纪70年代,阿尔巴尼亚政府不承认本国南部同希腊毗邻的两个县有希腊族人,而希腊称约有40万人居住在阿南部,希腊族在阿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少数民族权利。阿尔巴尼亚则强调在希腊北部伊庇鲁斯有大量阿少数民族,他们遭到同化,处于无权地位。

1985年霍查去世给希、阿改善关系带来了契机。阿尔巴尼亚宣布开放同希腊接壤的卡卡维亚边境点,开始人员往来。1987年,希腊左翼政府宣布取消1940年11月实施的“对阿尔巴尼亚战争状态”,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联系。1988年两国缔结增加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自20 世纪90年代初起,至少有十几万至四十多万阿尔巴尼亚经济移民和难民到希腊打工谋生,给希腊社会治安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致使两国关系时好时坏,少数民族问题也未最终解决。

2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