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盛夏,青春有我—重庆科技职业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

在线西南站课程 2024-08-07 22:03:42

为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重庆科技职业学院持续深化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养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实践为笔,汗水为墨,绘就出一幅幅充满活力的青春画卷。重庆科技职业学院乡约夏日·情暖童心为助力乡村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暑假期间,乡约夏日·情暖童心基层服务践行团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美育进乡村”志愿服务活动。重庆科技职业学院30余名来自学前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艺术教育、早期教育等多个专业的师生志愿者深入农村,主动实践,在“自找苦吃”的过程中擦亮青春底色,贡献青春力量。

初踏乡土,心怀热忱

志愿者满怀热忱踏上了“三下乡”的征途,与邮亭镇水利村的小朋友们共赴14天盛夏之约。

志愿者们深入乡村走访,倾听百姓心声,感受这片土地的脉搏,每一次交流,都是心与心的碰撞,每一个微笑,都是温暖与信任的传递。

手工课、书法课、美术课、音乐课、舞蹈课、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等,志愿者们耐心细致地为孩子们答疑解惑,用温和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帮助他们跨越学习障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学习的海洋中不再迷茫,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欢乐课堂,点亮童心

志愿者们化身为故事王国的使者,为小朋友们讲述了精彩的故事,让小朋友们沉浸在故事海洋中;舞蹈课上,伴随着欢快热情的旋律,孩子们翩翩起舞;绘画课上,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画笔,勾勒出心中的美好;手工课上,他们带领孩子们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取材,把收集到的植物以拼贴方式描绘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通过孩子们的想象力,各种形象跃然纸上,将别样的乡村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生辰同庆,喜乐相伴

“祝你生日快乐...”温馨的歌声响起,生日的烛光点亮,孩子们开始给两位“小老师”庆生。大家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份成长的喜悦,每一个微笑、每一句祝福,都凝聚着深深的情谊和美好的祝愿。

星空晚会 引燃童趣

乡约夏日·情暖童心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重庆科技职业学院在大足区邮亭镇水利村举办了活动总结大会暨星空晚会文艺汇演。实践队员们通过文艺节目表演,丰富乡村美育文化,彰显科职青年的温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滋养。

演出在抒情的音乐声中拉开序幕。合唱《我的纸飞机》及舞蹈、小品、武术等节目轮番上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志愿者带来的舞蹈串烧,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合唱的《虫儿飞》,歌声激荡心弦,在村民的掌声中,晚会伴着悠扬旋律优雅谢幕。精彩的演出,为乡村的夜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志愿者们为参加本次美育课程的每一位小朋友颁发了奖状、奖品,祝愿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中依旧充满活力,永葆童真。

在这段旅程中,志愿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梦想的守护者。他们见证了孩子们从困惑到顿悟的喜悦,从羞涩到自信的蜕变,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感受成长的力量。他们用心聆听,用爱陪伴,让美育课堂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勇敢地追逐梦想。

青春三下乡 消防志愿行

“青鸿归乡”志愿服务团13名志愿者,携手双桥经开区消防大队,一同走进了龙滩子街道太平社区、龙星社区等多个社区,普及消防知识,将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消防普及 你我同行

为了提高乡亲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乡亲们的应对火灾的能力,志愿者们深入乡村,与乡亲们携手共进,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消防普及活动。

在为期1周的时间里,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了5个社区一千余户家庭,以“敲门入户”的宣传形式,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讲、火灾隐患随手拍、弱势群体消防安全帮扶等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重点针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普及防火、灭火、逃生等技能,广泛引导其提升自我规范意识,切实提升广大群众消防安全素质,助力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

“一对一”讲解形式,围绕三清三关、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家庭常见消防安全隐患,夏季消防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疏散等消防安全知识等重点内容的讲解,帮助乡亲们查改了身边火灾隐患,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用火用电用气习惯,外出时做到“三清三关”。

青春有你大足行·红色记忆筑青春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前往大足区烈士陵园等地,开展了“青春有你大足行·红色记忆筑青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通过重温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峥嵘岁月,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面对鲜艳的党旗和团旗,坚定的目光、紧握的拳头、铿锵的誓言,构成了一幅幅充满力量的画面。党员师生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那一句句誓言,是对党的忠诚承诺,是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共青团员用激昂的声音宣告着自己将肩负起共青团员的责任与使命。

追念往昔,宣誓未来

“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陵园,庄重与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在苍松翠柏掩映下的墓碑,仿佛默默的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祭奠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志愿者们向烈士敬献花束,全体同学默哀三分钟,向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无尽的哀思。

馆中追忆,砥砺前行

“陈列馆中寻旧事,千秋功过眼前呈”,在大足区烈士陵园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参观了革命历史陈列馆,认真聆听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墙上,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含沧桑的文物,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先辈们的奉献与牺牲,是每一位青年学子前行的星光,照亮奋进前行的道路。

“青春有你大足行,红色记忆筑青春”活动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民族团结一家亲 石榴花开感党恩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先后前往喀什博物馆、盘橐城遗址公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引导实践团全体成员正确认识新疆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爱国奋发奋进力量。

踏足迹 促融合

实践团到喀什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近距离学习了中国历史,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从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管辖、民族融合、宗教并存、文化交融发展等四个方面,真正认识到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是多民族文化共同融合形成的。实践团成员以聆听讲解、观赏文物、细阅图文等方式,看到了自古以来喀什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也根植在了每个实践成员的心灵深处。心连心 共筑梦实践团到喀什盘橐城,参观了盘橐城遗址公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盘橐城遗址公园,了解到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对班超为代表的护疆历史人物对充满了敬畏,通过这些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展板、历史图片等方式了解资料,大家感受到了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生动实践,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学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辉历程。

通过对喀什市博物馆、盘橐城遗址公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阿依赛乃姆·艾合麦提说:“经过此次深入的了解学习喀什红色文化,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厚重历史,深感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和其他各族同学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做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忆丝路文明史 铸中华团结魂

实践团走进新疆喀什汗巴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喀什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重庆科技职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来到了新疆喀什汗巴扎,追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讲述新疆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阐释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巴扎”这个词听上去就是个特别开心的词,“巴扎”在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全疆,差不多每个乡镇、交通路口,都有巴扎。作为新疆各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巴扎不仅体现了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济生活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舞台。

丝路多元文化之新疆特色民族器乐实践团成员迈入巴扎的那一刻,就被各种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吸引眼球。在新疆,这些守着传承、发扬着丝路精神,依旧以手艺安身立命的人们不计其数。每一件手工艺品也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艾德莱斯、地毯、民间乐器、玉制品、花瓶、陶瓷餐具和茶具等等。实践团成员们沉浸在多样的手工艺品所营造的视觉盛宴中,沉醉其中……实践团成员被一曲欢快的音乐吸引了,走进这家民间乐器店,大家纷纷驻足欣赏。一曲毕,店主耐心的给大家讲解了新疆的民族器乐,种类繁多,音色悦耳。比如说店主刚才弹奏的便是维吾尔族拉弦乐器萨塔尔琴,其通体木质,共鸣箱为长瓢形,由整块桑木挖槽而成。上蒙薄木板,琴码上方两侧各有新月眉状音孔一个,琴杆硕长,并嵌以骨质花纹装饰。相传远古时候,安拉用泥巴捏成人,让灵魂进入人体时,灵魂不愿进入黑暗的人体,安拉便制作了一把萨塔尔置于人体,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灵魂听到这动听的音乐,便情不自禁地跳着萨玛舞,进入了人体。

众所周知,在新疆很多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美妙的音乐与内地的音乐有着极大的不同,华丽的下滑音让人回味无穷。其中,维吾尔族乐器在古丝绸之路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中不断创新,不断促进音乐文化交流,形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民族文化。维吾尔族乐器是维吾尔族音乐的基础,也是研究维吾尔族音乐历史的重要媒介。维吾尔族乐器种类齐全,制作工艺高,它不仅是一个乐器,也是一个精美的工艺品。维吾尔族乐器不仅是维吾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特色民族器乐“行走”在丝绸之路上,是一段穿越古今、横贯东西、“活态”呈现的里程,它以文化交流为引领,唤起沿线地区丝绸之路情结,意蕴悠长,影响深远。

丝路多元文化之新疆特色民族美食巴扎里除了各类工艺品,当然还有让实践团成员垂涎的新疆特色美食。“烤包子,新鲜出炉的薄皮烤包子~”“馕来咯”“手抓饭出锅啦”------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大家瞬间便将摊位围得水泄不通,各种新疆美食扑面而来,让大家回味无穷。烤包子,是新疆各族人民都喜爱的美食,也是喀什地区知名小吃之一。摊主介绍到,烤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皮色黄亮,加入适当洋葱后,使烤包子营养搭配均匀。实践团成员都表示:烤好的包子,入口皮脆肉嫩,味鲜油香,浓浓的肉香扑面而来,香浓的羊油霸占据了你的整个嘴巴。通过这次进入巴扎深刻体验感受新疆民俗文化,实践团了解到巴扎作为一个集各民族文化、商业、旅游、展览及情感为一体的场所,充分说明各民族共同构成了同气连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丝绸之路寓意着友好与交流,发扬丝路精神、助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心连心”,共绘“同心圆”。本次实践之旅,既是一次历史记忆的唤醒,也是一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石榴籽”精神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学习,忆丝路之史,铸中华之魂。“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在热闹、繁华的大巴扎感受到千年丝绸之路的繁华,让民族团结之“花籽”播种于“科职学籽”之心并火热绽放!

民族团结一家亲,最美夕阳永留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深入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走进乡村关爱老年群体,让爱满华夏,情暖万家,为乡村振兴贡献自身力量。7月27日重庆科技职业学院“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来到了新疆喀什阿瓦提乡阿克吾斯坦村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最美夕阳永留存”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并深入调研拜访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年群体,致力于改善提升当地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实践团一行来到新疆喀什阿瓦提乡阿克吾斯坦村村委会,在社区领导的介绍中了解到,近年来阿瓦提乡阿克吾斯坦村大规模发展科学化棉花种植,蟠桃等农作物种植发展经济,村民幸福感逐步提升;同时也了解到目前村中仍旧有一些空巢老人,他们生活困难,缺乏子女陪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倡导新时代新风尚。实践团成员深入阿克吾斯坦村,走进空巢老人家中。

在慰问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给老人们送上准备好的生活用品,与老人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帮老人们整理家务,整理衣物,收拾杂乱的院落等。老人们也亲切的拉着实践团成员的手聊起了家常,还给队员们讲述了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让老人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子女儿孙的温暖。在实践团成员的陪伴下,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拉近了和老人们心理距离,为空巢老人带去温暖,增强了青年学子的爱心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

在与空巢老人聊天的时候,实践团成员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为老人们宣讲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的一些新政策、新发展,理论联系实际,以自己为例,分享了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让自己的求学之路更加顺畅。深入浅出的讲解宣传,让老人们切身感受到了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每到一处,老人们眼里流露出的都是满满的深情,而这满满的深情的背后,实践团成员感受到的却是印刻在老人们心底的孤独。以后会多利用空闲时间去关心关爱空巢老人,用实际行动让空巢老人感受到温暖。

通过这次深入空巢老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最美夕阳永留存”的实践活动,实践团进行了民族团结宣讲,使国家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爱深入基层,尽其所能帮助农村空巢老人,为他们送去一份温暖,携手共创团结、温暖、和谐的社会,用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次活动正是志愿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