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有一些将领的职务在土地革命时期并不低,担任过师、军,甚至更高职务。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显得默默无闻许多,如毕占云。
毕占云可不简单,1922年当兵,先后在川军和湘军效力,在短短几年里从一个士兵升为营长。1928年率部起义加入革命阵营,虽然是旧军队出身,可他带来的兵从军事素质来说,要高于普通百姓参军,熟悉对武器熟悉,打枪也不用额外训练,而且有作战经验。
当时革命队伍力量不大,他的起义也增加革命力量,入党是在朱老总的介绍下加入共产党。在革命队伍中的职务,给予他支队长职务,上面有军、纵队、他相当于团长。
在后来的任职中,红军取消纵队、支队改为师、团、营、连等作战单位,改为团长,后担任军参谋长、12军代军长。随着战斗形式变化,他的职务也在变化,因为干部伤亡不低,调任师长、师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军参谋长等职。
在土地革命时,从军事主官逐渐转入参谋工作,但职务一直是非常高的,长期担任军、师级职务。三大红军会师后,组建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失利后,部队被打散,曾日三、毕占云率领100多人组建游击支队,在冰天雪地的祁连山转圈,希望能找到一个山口突围出去,最终也历经艰辛回到延安。
随着抗战爆发,他担任军委1局副局长,后调任八路军留守处参谋处长,绥德警备司令参谋长。总之,在抗战时期,一直留在后方任职。
1939年调任太岳军区工作,后被任命为太岳纵队参谋长,在前线工作没多久,就被调回延安学习。此后在延安4年多,直到抗战胜利后,被派往冀东工作,担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是詹才芳、副司令毕占云,参谋长王智涛等。
该军区部队在1947年秋,组建东北民主联军9纵,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但是毕占云并没有编入野战部队,参谋长王智涛也没有。毕占云在冀东工作到1948年,跨战区被调动,去了中原军区下辖的豫皖苏军区担任副司令,从职务来说是平调,作为他这样级别的干部,跨战区调动是非常少见的,至于原因不得而知。
在担任豫皖苏军区副司令时,这个军区连接中原军区与华东军区的要地,也是中原军区最大的二级军区,人口密度很大,需要做的工作不少,发动群众、支前等。
担任豫皖苏军区副职时,他没有参加大规模前线作战,在后方干保障工作。
1949年,豫皖苏军区主力改编为18军后,他依然没有调任野战军,而是继续留在地方军区工作。当时,河南军区成立调任副司令员。
很多人不知道此时的河南军区可不是之后的河南省军区。
1949年,以各省命名的军区都相当于兵团级,司令员是陈再道。湖北军区司令李先念,贵州军区司令杨勇,浙江军区司令王建安,广西军区司令张云逸,陕西军区司令杨得志等都是由兵团级首长担任,因此副职也相当于兵团副职。
1952年,毕占云被评为准兵团可以看出来,按说作为副兵团职,应该评为副兵团级才对,但评级也与战功有很大关系。职务高战绩浅的,在评级时也会按情况而定,像韦国清、郭化若、李天焕、莫文骅等担任过兵团政治的将领,被评为副兵团级是一个作证,他们在战争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在前线,后来才到前线去的。
还有担任过13兵团副司令的彭明治被评为准兵团级,他从1946年离开前线,到1948年才回部队,解放战争时很长时间都在后方休养。
1955年,毕占云被授予中将,职务也进行调整,担任河南省军区司令、武汉军区副司令兼省军区司令等职。1965年因年龄大 ,而且身体不好离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