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赌国运企图复制甲午战争,云南大理一女孩头戴"日本必胜"布条

奇葩说大大 2024-08-03 02:44:50

奉劝日本、以及国内的“汉奸走狗”,放弃幻想,重回国际友好合作共赢理念上来。

试图复制甲午战争,再次侵略中国那是徒劳,中国已经不是百年的中国,日本如果因为自己本国资源匮乏,可以继续向巴西、越南、、菲力宾、东南亚等国移民,老老实实做人。

顺便普及一下甲午战争,可能很多人已经忘却这段历史:(正因为那次战争,朝鲜人民被分割成南朝鲜、北朝鲜,这是朝鲜人民永远的痛,这个痛需要他们自己去改变。)

甲午中日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趁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扩张。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第一款:“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4]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甲午战前中日冲突和日本大陆政策

但日本并没有遵守这一条约,而是积极向中国扩张。1872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1874年,发生了琉球漂民被台湾高山族杀死的事件,日本利用清朝官员的糊涂,以琉球是日本属邦为借口大举进攻台湾岛,这是近代史上日本第一次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但日本和中国实力悬殊,加上水土不服,日军失利。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向清朝勒索白银50万两,并迫使清廷承认日军侵台是“保民义举”(即间接承认琉球人是日本属民),从台湾撤军。由于清廷的软弱无能,日本于1879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

随后,日本又开始侵略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特权。该条约第一条即宣称“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 ,把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排斥在外。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清军虽然在这次事件中压制住日军,但日本还是在《济物浦条约》中取得了在朝鲜的派兵权和驻军权。1884年,日本帮助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企图驱逐中国在朝鲜的势力。袁世凯率清军击败了日军,镇压了政变。但日本同清朝订立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济物浦条约》使日本取得了以保护公使馆为由出兵朝鲜的权利,《天津会议专条》使日本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共同行动的权利,这两个条约为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伏笔。

以上引用来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6%97%A5%E7%94%B2%E5%8D%88%E6%88%98%E4%BA%89/461750?fr=ge_ala;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中国热爱和平,但不惧怕战争,14亿人众志成城,汉奸走狗撑死了几万,最多几十万,犹如沧海一粟。

中国的科技非昔日能比,战争武器足够应付一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帝国主义侵略国家),但我们仍然认为没必要发动惨无人道的战争。

因为战争没有赢家,带来的只有彼此的伤害,但有些民族始终没有进化,依然停留在原始社会。

如果试图发动战争,中国绝不会让敌人开第二枪。这一点请帝国主义们放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