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一步,我还是不明白该怎么衡量优与劣、利与弊等因素,有家长告诉我,看学校的排名做选择,但我很疑惑这些排名到底在排什么。以我自己的分析来看,A校是个老牌民校,管理一直是自由式,开放式的,孩子必须要有很强的自律性;B校是个新成立的不久的学校,但管理是军事化的高压式管理,对自律性差的孩子好象比较切合;C校好象有个特色办学,以信息化水平较强著称;D校好象和A校差不多,校长好象是从A 校调过去的。总之,很难找到一个标准来帮助我做决定性的选择。后来,在和一个小区“过来人”(去年孩子小升初的妈妈)聊天时,她告诉我,其实很简单,去每所学校走走,亲身感受胜过别人的指点。
最优选择就是孩子的天性选择到了预约参观的时间了,A校是个老牌名校,有近105年的历史,前身是由英国教会开办的中学,解放后与其他学校合并成本市的一中,1999年又分成初中部和高中部,初中部仍沿用现在的名字,校舍比较残旧但很整洁,楼梯扶手是铜制的,通道很宽敞,阳光撒在从校门到教学楼的一排紫荆花树上,煞是好看。大宝和我进大门没过5分钟,我就发现她不再紧张,没显现出犹豫和畏缩,大大方方地到图书馆听公开课。
B校是众所向往的学校,距大门一公里的地方开始严重拥堵,无路可走,无位可停,我们差不多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停车位挪出交通黑点,到了门口要排队逐个验手机短信才能入校园,恶劣的天气和长长的队伍耗尽了我和孩子的最后一点耐心,既然验手机短信,为何不多设置几个通道,多安排人手验证,让家长和孩子在外面排长龙苦等?顿时,对这所学校的一切美好愿景都烟消云散了,孩子匆匆忙忙拉着我到几个关注的地方参观了一下,行程便草草结束了。
其余的学校与B校情况差不多。硬件条件非常好,各有特色。我问大宝,喜欢哪一个,她肯定的回答:"A校",我问,为什么,她想了想说”不为什么,感觉比较轻松“。我顿时意识到,孩子在他们成长的各个年龄段都有属于那个年纪的特有的灵性触角,他们完全依赖最自然的感受来判断好恶并选择适合自己的。
失去天性选择的悲哀小区有个小朋友雯雯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小女孩,孩子本来能写一手好文,画一手好画,平时活泼好动,虽然成绩在班上不算拔尖,但孩子干啥事都很自信。她本来想报A校,可是雯雯的妈妈认为B校管理严格,每年的升学率非常高,进入B校就是一只脚踏进了了某名高中的门,离重点大学那也是指日可待了。于是雯雯妈用了很多办法让她进入了该学校,结果学生之间激烈的竞争,每个月月测的排名,每一分的差距名次就靠后十名的现实,让本来阳光灿烂的孩子进入这所名校后就因为数学的短板变成了”差生“,每次月考成绩的不理想都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挫一次,孩子真的是挨日子,到了初三前半段,孩子仿佛变了一个人,变的很木讷。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雯雯妈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有点失望地说:”算了,让孩子转学去读国际班吧,去国外读两年再做打算"。
听说这件事时,孩子已经在国外上了一年的高中了,我一直在思考,也许当年雯雯妈妈听从孩子的选择,也许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和另一种心情。
让孩子参与选择比告诉他如何决定更重要关于择校,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必须报本区域的学校,没啥可选的,还有的会说,我家可没钱让他上私自的,去公办上几年得了。其实,无论什么事只要仔细想一下,凡事都有选择,只是选项的多少而已。比如家里没有太多资源,孩子成绩又不好,读完九年义务教育是该上高中还是去读技校?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是选择区外的的学校,还是民办的私立学校?这样看来,其实每家都可能面临不同的选择,而选择没有好坏之分。为了让选择达到最好的合适度,我们更应该与孩子一起做选择,而不是我们做了选择让孩子执行。
在择校这件事上,我的几点建议是:
1、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孩子寻找适合他的环境。
2、不迷信学校排名或有多少特级老师,因为你不能保证你孩子的老师就是特级老师。
3、提早规划孩子的就学方向,是倾向于国内大学还是国外大学,因为不同的选择会影响到不同类型高中的选择。
4、别忘了听听孩子的意见和志愿,别为了让孩子上名校而委屈他。
写在最后:不为孩子做选择,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大降低了孩子半途面废的概率,增加了孩子坚持到底的可能。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