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梅梅(化名)在怀孕15周时,遭遇了非常危险的内科急症高钙危象。由于梅梅正处于孕期,内科治疗选择受限。重医附一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孔令泉教授团队采用颈侧小切口的方式实施了甲状旁腺探查+肿大甲状旁腺切除术,为梅梅解除了高钙危象“警报”。据悉,该手术方式为西南首创。
今天,重医附一院“百项特色技术巡礼”专栏推出“颈侧小切口甲状旁腺手术”,看乳腺甲状腺外科如何通过技术的创新让手术患者获益更多。
高龄孕妇遭遇高钙危象险致命
5月,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该患者36岁,怀孕15周,产检提示高钙危象,血钙达3.75mmol/L以上(正常2.11-2.52mmol/L),甲状旁腺素(PTH)达414.3pg/ml(正常12-88 pg/ml)。甲状旁腺彩超提示左下甲状旁腺区域有一个大小约35mm*17mm的异常回声,考虑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原发性甲旁亢)伴高钙危象。
据了解,高钙危象是内科急症,患者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消化道功能紊乱、急性肾损伤、精神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由于患者正处于孕早期,无法进行对甲状旁腺定位诊治的甲状旁腺ECT检查、无法常规使用降钙药物等。虽给予积极的内科治疗,但其甲状旁腺素持续升高,达603.2Pg/ml,且血钙仍高达3.60mmol/L。患者高钙危象症状随时可能加剧,危及患者和胎儿的生命,外科干预刻不容缓。
小切口新术式解除“警报”
在内分泌内科、超声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协作支持下,乳腺甲状腺外科孔令泉教授为患者进行急诊手术,通过长度仅2.5cm的颈侧小切口,用时不到半小时顺利完成了甲状旁腺探查+肿大甲状旁腺切除术,术中出血不到10ml。术后第1天,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降至正常范围,高钙危象“警报”解除,并顺利拔除了引流管,手术非常成功。
孔令泉教授介绍,针对原发性或继发性甲旁亢的治疗,国内外多采用常规经颈前横切口手术方式,手术切口长度约5至7厘米,但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特别是术中对甲状腺的牵拉、刺激,容易发生术后出血、机械性甲状腺炎和短暂性甲状腺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能否在手术中不完全暴露充血肿大的甲状腺,减少对甲状腺的牵拉、刺激,以更小的创伤和更短的手术时间找到并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降低术后出血和短暂性甲状腺毒症等并发症,一直是孔令泉教授团队思考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孔令泉教授团队国际上首次提出“甲状腺毒症是肾性继发甲旁亢手术的常见重要并发症及其防治”,被国内专家指南与共识“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所采纳。
同时,在超声科刘丽萍、李茂萍、涂波、彭晓琼和李颖颖等,以及核医学科庞华主任和放射科吕发金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孔令泉教授创新性开展了超声引导纳米碳注射定位下经颈侧小切口的甲状旁腺切除术,并在国内首创超声引导纳米碳注射定位下通过双侧颈侧小切口的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肾性继发性甲旁亢患者。该手术方式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有效降低了术后出血和短暂性甲状腺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完成多个高难度首例手术
“小切口”患者送给孔令泉教授团队的锦旗
孔令泉教授介绍,小切口手术在术前彩超等影像学定位和(或)术前超声引导下纳米碳注射定位,可迅速、准确地找到病变甲状旁腺,明显减少了手术创伤,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患者恢复周期,其手术切口相较于传统切口缩短近三分之二。除了甲状旁腺切除术,该手术方式还可同时进行同侧甲状腺癌手术以及局麻下甲状腺峡部或甲状腺下级肿块切除术,为甲旁亢患者尤其是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带来福音。
目前,孔令泉教授团队为甲旁亢患者成功完成了颈侧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近200余例。在这数200余例小切口手术中,团队完成了多个高难度首例手术,如首例在局麻+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为一名肾性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实施双颈侧小切口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首例经颈侧小切口为甲旁亢合并同侧甲状腺癌患者实施甲状腺癌手术+肿大甲状旁腺切除联合手术;首例经颈侧小切口行巨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首例局麻下颈侧小切口行甲状旁腺切除术;首例局麻下颈侧小切口行甲状腺峡部或下级肿块切除术等,不断挑战该领域高难度手术高峰。
专家简介
孔令泉
主任医师、教授
乳腺甲状腺外科
擅长乳腺癌、甲状腺癌、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肿、甲状旁腺功能增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甲状腺癌术后永久性甲旁减和低钙血症患者甲状旁腺移植手术,甲旁亢颈侧小切口微创手术,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骨质疏松、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异常迁徙性钙质沉着病(如肾结石等)的诊断与防治。
来源:重医附一院
责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