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日铁将宝钢告上法庭,狮子大开口索赔11亿,中方求证日方拒绝
2021年10月,一场跨国专利诉讼在东京地方法院引发广泛关注。昔日"师徒"情谊荡然无存,日本制铁公司以"电磁钢板"专利受侵权为由,将中国宝武集团旗下的宝山钢铁及丰田汽车告上法庭,索赔高达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这一诉讼背后,不仅涉及高端电磁钢板的核心技术之争,更折射出中日钢铁产业格局的变迁。面对巨额索赔,中方多次寻求与日方交流求证,却遭到对方一再拒绝。这场始于2021年的专利诉讼,最终陷入长期拉锯战,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遭遇"专利壁垒"的典型案例。
钢铁巨人:从师徒情谊到对簿公堂
1897年,在日本九州北部的一个小城,一座钢铁厂拔地而起。这就是日本制铁公司的前身——官营八幡制铁所,它不仅开创了日本现代钢铁工业的先河,更成为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时光飞逝,来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宝钢工程正式启动,这个充满雄心壮志的项目需要世界级的技术支持。
新日铁伸出了援手,派出大批技术专家指导宝钢建设。一千多名宝钢员工也踏上了飞往日本的航班,开启了技术培训和实习之旅。
在那个年代,新日铁的技术专家与中方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不仅倾囊相授冶炼技术,还把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带到了中国。
通过这次技术交流,中国钢铁人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与世界的差距。这种认知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技术学习和创新中。
2003年,宝钢以实力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连续五年跻身世界500强。到了2007年,更是三度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单。
2016年底,中国钢铁行业迎来重大变革。原宝钢集团与武汉钢铁集团强强联合,组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
这次重组犹如一剂强心针,推动中国宝武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短短四年后的2020年,这个昔日的"学生"已经成长为全球粗钢产量第一、盈利水平最高的钢铁航母。
在中国宝武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与新日铁的关系也在悄然变化。2021年4月,中国宝武还在官网发文,回顾与新日铁的友好合作历史。
谁能想到,仅仅半年之后,这对昔日的"师徒"就要在法庭上相见。这场突如其来的专利诉讼,不仅考验着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更标志着全球钢铁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十一亿索赔案:师徒反目成陌路
2021年10月14日,一份来自日本制铁公司的公开声明在东京引发轩然大波。这份声明称,公司持有的"电磁钢板"相关专利遭到侵权,并已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对象瞄准了两家企业:一家是日本本土的汽车巨头丰田,另一家则是中国钢铁巨头宝山钢铁。日本制铁公司在声明中提出了惊人的索赔金额:向两家企业各索赔2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高达11亿元。
这起诉讼案的影响远不止于索赔金额。日本制铁公司还向法院申请了临时禁令,要求停止在日本境内制造和销售使用宝钢电磁钢板的丰田电动车。
消息传来,宝钢方面迅速作出回应。在争议发生后,中方人员曾多次向日本制铁公司提出交流建议,希望就是否构成侵权进行深入探讨和求证。
然而,这些善意的提议全部遭到日本制铁公司的拒绝。双方的沟通渠道陷入了僵局,曾经的师徒情谊在商业利益面前显得那么脆弱。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专利诉讼,宝钢展现出坚定的立场。公司明确表示,其所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活动都严格遵守了国内外法律法规,不存在任何专利侵权行为。
作为被诉的另一方,丰田汽车对这场诉讼表达了遗憾之情。丰田方面强调,在与宝钢签署供应协议之前,公司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未发现任何专利侵权问题。
中国宝武对这场诉讼发表了意味深长的评论:"如果老师总在打压学生,不想让学生超过他,那么整个人类的探索是不会进步的。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某一个行业才能不断向深发展。"
从以往同类案件来看,专利诉讼往往是一场持久战。这类官司不仅周期漫长,而且往往需要投入巨额的诉讼费用。
这场诉讼给宝钢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未来几年,宝钢在日本市场的钢材销售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场专利之争不仅是一场法律较量,更折射出全球钢铁产业格局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场实力的较量,也是一场关于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深层博弈。
电磁钢板争:技术创新显实力
在这场轰动的专利诉讼背后,争议的核心是一种看似普通却极其关键的产品——电磁钢板。这种特殊的钢材在我国通常被称为硅钢片或电工钢,其含硅量在0.5%到4.5%之间。
电磁钢板是一种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领域,尤其是各类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心制造。
这种钢材的生产工艺极其复杂,对一个国家的工业综合实力提出了严峻考验。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对电磁钢板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在电磁钢板家族中,取向硅钢是一个重要分支。这种被称为冷轧变压器钢的材料,在磁滞和铁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变压器制造行业的关键材料。
取向硅钢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磁性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在轧制方向上,它能展现出最低的铁损值和最高的磁导率。对于电动机来说,这意味着只需极低的电流就能产生强大的励磁效果。
在全球能源紧张的背景下,取向硅钢的优势更加凸显。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这种材料的节能效果使其成为各大企业争相追逐的战略资源。
浙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了电工钢的市场前景。作为新能源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电工钢产品正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
2021年上半年,电工钢的市场价格持续维持高位。由于生产工艺的高门槛,供给端的扩张非常困难,这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价格。
在全球能耗双控政策的推动下,工业企业的节能需求和电网升级改造为高端取向硅钢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取向硅钢的研发生产难度超乎想象。
这种钢材不仅要求原材料配比精确到极致,其轧制工艺也有着苛刻的标准。正因如此,虽然全球生产硅钢的企业不少,但能够生产高性能取向硅钢的制造商却寥寥无几。
在国际市场上,德国蒂森克虏伯、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钢铁等企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不仅掌握着核心技术,还在专利布局上构建了严密的防护网。
日本制铁公司在磁性钢板领域申请了数量庞大的专利,几乎覆盖了从材料成分到轧制工艺,甚至延伸到产品外观尺寸的各个方面。这种全方位的专利保护,为后来者设置了一道几乎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专利壁垒下:中国钢铁破茧成蝶
在科技研发的道路上,资金投入往往令人望而生畏。一个关键技术的突破,背后往往需要持续不断的巨额投入,而且这种投入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科研团队就像在参与一场豪赌,一旦研发方向出现偏差,不仅前期投入付诸东流,重新开始还意味着在时间赛道上落后竞争对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运而生,它既是对创新者的保护,也是激励更多科研人才投身创新的重要机制。
然而,一些国家和企业过度利用专利制度,将其变成了打击后来者的武器。这种"专利壁垒"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攀登技术高峰路上的一道重要关卡。
专利壁垒的设置方式可谓巧妙。某些企业在发现竞争对手误入专利陷阱初期并不立即采取行动,而是等到对方培育出成熟市场后才突然发难。
这种"守株待兔"的策略往往会给竞争对手造成致命打击。被起诉的企业不仅要面临高额赔偿,还可能被迫退出市场,让专利持有者轻松接收已经成熟的市场份额。
中国宝武作为国内硅钢研发生产的领军企业,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不断突破。公司不仅实现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量产,更在取向硅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高磁感Hi-B钢的稳定生产方面,中国宝武的成功打破了我国高品质硅钢依赖进口的困境。凭借优质且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企业逐步打开日本市场,最终与丰田公司达成合作。
太平洋证券的分析报告指出了宝钢股份的成长轨迹。通过持续的降本增效和产品结构优化,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创下了上市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钢铁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作为全球头部企业的中国宝武将充分发挥龙头优势。
这场专利诉讼虽然给中国宝武带来了挑战,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已经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当技术水平真正构成威胁时,专利诉讼往往会接踵而至。
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国企业还将面临更多专利挑战。这种压力正在转化为创新动力,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护城河。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这场专利诉讼的历练,中国企业将以更加成熟和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专利壁垒终将被突破,中国制造必将在更多领域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