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双旗镇客栈
学术不昌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学术不端吧?沐猴而冠的人们占据了学术制高点,那些品行高洁的饱学之士们哪里还有出头之日?
当然,学术不端这件事从来都不罕见,真正罕见的是:学术不端问题出现之后,经过调查,真相水落石出,整整一条利益链上的人们都遭到沉重打击,以绝后患!
是的,每当学术不端问题出现,“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是常态,忙于人间烟火的人们并不会关心事件后续发展,那些相关责任人在“情商和人脉”的加持下,静候风头过去,还是学术界不可忽视的权威。
近日,在校学生多达32982人、在校教职工3010人(其中有555名教授),并且忝列“211”、“双一流”院校中的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系知名教授黄飞若教授被课题组里几乎所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联名举报。
这些“仰赖教授鼻息”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们用125页图文并茂的文字材料痛陈该名教授存在“篡改实验数据、实验图片造假、论文不当署名、操纵同行评议、教材编写抄袭、打压学生……”等等学术不端问题。
细读这些词汇,联系上125页图文并茂的材料,理性的人们应该能够脑补出学术不端的可怕内幕!
一名参与举报该教授的学生说,入学之前,在选择导师阶段,他慕名选择了这位知名教授,并对今后的学术生涯充满期待;然而,现在的他则感到异常痛苦。
他说,很多学生和他一样,都面临着“无试验可做”,但是却要“强写”论文的问题。而这名教授的要求就是:对着别人的文章胡编乱造——肆意改动别人的实验数据!
这些联名举报的学生们还说:考虑到当事人的隐私,这125页内容还是这位知名教授诸多学术不端行为中的很小一部分!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待这么一件事,于我而言,我想到了《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王朗的一段台词:“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如此规模巨大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但没有被及早发现,反而助力这位知名教授名利双收,这种行为极其不正常!
不正常之处在于: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其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知情者和帮凶!
这些知情者和帮凶一定在这位知名教授的学术不端行为面前保持了沉默,或者就是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大臣一样,在明知其学术不端的时候,依旧极力鼓吹其学术创新——成就这名教授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得到真金白银和学术圈互为股肱的人脉资源!
目前,这件事已经过了轰动期,渐渐步入平静阶段。相关人员反应不一:联名举报教授的学生们仍旧在期待结果,但相关教授则声称自己遭遇了诬陷,自己正在整理材料,但还没有时间将整理的反击材料递交出去而已。
我不是神探柯南、狄仁杰和福尔摩斯,我无法在这件事上断言什么,我们只能期待那个神秘的组织——相关部门,早日查清事实真相,给我们一个交代,并能真正做到“以儆效尤”!
不过,在教言教,我是一名有着二十六年一线教龄的初级职称教师,我忽然想起自己领域里,七个月之前的“一件小事”,那件小事和这件大事有那么几分相似之处。
那件小事是这样的:一名教师从2003年开始进行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研究,并于2011年被批准为该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且于2013年结题——在我有限认知体系里,即便这个课题无限“高大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和实用价值,能让我们的民族实现腾飞,那也应该在这一年画上句号了吧?毕竟,这一年里,这个课题已经结题了!
可是,就这么一个课题,反复获奖!据当事人自己所说——很多奖项还是“4年评选一次”,“含金量”非常高!
而这些奖项又为署名在其上的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荣誉,进而提升了这些人的教师职称,助力这些人早早成为“教授”,站在教师群体金字塔的顶端,从教师薪资体系里分走最肥美的一块蛋糕!
并且,可以合理猜测,这么多荣誉也完全可以让这些人在得到等同于“教授”的“高级职称”后,在教育行业里打造“名师”人设,再进一步获得管理者的职务,实现和珅和大人的梦想!
当然,如果到此为止,这件事就不可能走到台前,只会停留在幕后!问题在于,这个所谓“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的项目实际运作者发现:自己亲自操刀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竟然被剥夺了署名权!
说起来可笑,这位“教育科学课题”的实际操刀者承认——基于我们这个民族根深蒂固的“人情世故”,为了避免被打击报复,所有类似这种“教育科学课题”的主持人都会是学校里的第一“叉杆儿”——她也不能免俗,一直以来都只能屈居“第一作者”。
变故发生在2021年,这名实际操刀者离开了原来所在学校,不再担任原学校的“二级叉杆”,不再被严密控制,事态走向因此而发生了变化。
离开学校之后,在新一轮课题申报中,她郑重其事递交了所有材料,明确了课题组的全新成员交椅位次,她觉得自己做了一次主。
可是,两年之后,相关结题证书下发,她才发现一个惊天秘密:自己酌定的课题组成员已经被替换——自己竟然只能忝列整个课题组的最后一名,而第二作者则是当地教育和体育局的“叉杆儿”!
教育行业的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些“成果”若想成为“职称”的敲门砖,成员排名顺序非常重要——只有前三名才被承认,后两名只是走一走形式,在荣誉“变现”方面没有一点作用!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怒之下,她将这个学术不端问题捅了出来——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当然也没有什么结论。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结论。相关“叉杆儿”说,这只是“工作疏忽”,为了显示公平:所有人都不准再使用这个结题证书评优评先!实际操刀者并不满意——这相当于自己的全面失败:“叉杆儿”还能找到新的课题猎物,而自己只能在惹怒各个“叉杆儿”的情况下“从头再来”,成功的几率已经大大减小。
补白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中小学教育科研领域的“含金量”有多高——除了生产出并不比厕纸更干净的论文,不会有任何作用;但我没想到,被我视为圣殿的高校科研,竟然也如此不堪!
除了一声长叹,我还能说什么呢?你还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