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没有本土985,却靠“抢人”打出一片

马腾说这件趣事 2025-01-17 05:37:59

最近,苏州接连传来两个备受瞩目的消息:

1、2024年苏州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万亿元,增长率约为6%,这一增速在全国GDP万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彰显出苏州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

2、教育部网站发布公示,“常熟理工学院”更名为 “苏州工学院”,这无疑是苏州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

这两个消息单独来看,无疑都是令人欣喜的好消息。然而,将它们放在一起考量,却有一丝耐人寻味。

经济发展如此强劲的苏州,本应在各方面都展现出全面的优势,但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高校更名虽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距离满足苏州对高等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还有一段距离。

01

最强地级市苏州

/ 苦高等教育久矣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苏州一共有28所高校,含本科院校11所和专科院校17所。

▲手动盘点,信息以官方公示为准

本科院校中,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城市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等4所为公办本科。

西交利物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为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院校,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和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为引进校区,其余则是民办本科院校。

从院校层次上看,除了两个引进的985校区外,仅苏州大学为双一流、211高校,其余高校则通常被归类为“双非”院校。

与一些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相比,这个数字显然有些不足。

比如武汉。

武汉和苏州同为TOP10经济大市,但高等教育却不在一个级别上。

武汉以其7所双一流大学、46所本科高校和超过130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仅次于北京、上海等城市。

相比之下,苏州的在校大学生人数仅为29.3万,不足武汉的四分之一。

▲图源国民经略

与同省的南京相比,这种差距更为显著。

南京拥有51所高校,其中包括13所双一流大学,可以说是强校如林。

并且让人震惊的是,南京光是大学城就有五个。

▲图源网络

此外,从苏州的整体人口结构来看,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的比例也相对较低。

在苏州1200多万常住人口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仅为135万,占比不到10%,甚至低于一些经济实力相较落后的城市。

可以说,最强地级市苏州,苦高等教育久矣。

02

苏州高等教育

/ 为何发展不尽人意?/

▌高等教育布局的时空脉络差异 ▌

武汉和南京凭借深厚文化底蕴与政治地位,早就是高等教育布局重点区域。

南京许多高校在民国时期创立,国立中央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衍生出众多强校。

武汉在洋务运动时兴办新式学堂,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建设了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

而苏州近现代发展重心在工商业,虽文化传统深厚,但高等教育发展关键期未获大规模高校建设布局。苏州大学前身东吴大学发展波折,资源积累远不及武汉、南京高校。

▲东吴大学丨图源苏州大学

▌政策导向下的战略性侧重差异 ▌

计划经济时代,武汉和南京因区域中心地位,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集中地,获大量教育资源与政策倾斜。

苏州当时主要是经济生产基地,政策重心在工业发展,高等教育政策扶持滞后。

直到近年苏州经济实力提升,才加大对高教投入、积极引进高校,可与武汉、南京相比,差距已然形成。

政策影响下,武汉和南京高校在招生、师资、科研项目分配上优势明显,能吸引人才、提升实力,进一步拉大与苏州的差距。

▲苏州大学炳麟图书馆丨态度君实拍

▌行政地位与高教资源配置差异 ▌

武汉和南京作为省会,资源分配优势显著。

政府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其高校发展,省级财政资金更多投向这些地区高校。

科研项目分配上,国家和省级科研基金也倾向于武汉和南京的高校,它们凭借实力易获重大科研项目,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苏州虽经济发达,但非省会,争取省级教育资源时竞争压力大。尽管苏州加大高教投入,可短期内仍难改变资源分配格局,高教资源积累较慢 。

综上,苦高等教育,或许这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结果,但值得欣慰的是,苏州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补齐这一短板。

尽管苏州没有1所985本土高校,却已经集齐了20多所985高校的分校或研究院。

▲手动盘点,信息以官方公示为准

2023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启用,为苏州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该校区依托苏州作为工业强市的地位,聚焦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化学医药等前沿学科,成为南京大学在新工科领域的重要基地。

而继南京大学之后,苏州又迎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入驻,这所“国”字号大学的到来,不仅填补了苏州名校的空缺,更展现了苏州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影响力。

此前,苏州已与“C9高校”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多所知名高校在苏州设立了研究院或创新中心。

这些机构虽然以科研为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但对苏州的教育发展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丨图源苏州发布

不仅如此,苏州还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先行者。

西交利物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等中外合作大学的成功创办,为苏州的高等教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也提升了本土高校的竞争力。

为了补齐高教短板,苏州不仅积极引进大学,还热衷于抢人。

03

热衷于“抢人”

/ 苏州做对了什么?/

尽管苏州没有1所985本土高校,却已经集齐了20多所985高校的分校或研究院。

尽管在高等教育方面稍显欠缺,但苏州却无比重视人才。

因为它一直都明白,城市的未来是人才,“抢人大战”实际上是一场关乎城市未来发展的竞争。

所以这么多年来,苏州也一直用实际行动在向人才示好。

就拿刚过去的2024年来说:

▌放宽落户限制 ▌

(1)2024年8月1日起,苏州正式实施合法产权住房落户政策即购房即落户,亲属可申请户口随迁。

(2)2024年1月1日起,苏州市人才落户新政正式施行。将“先落户后就业”对象范围进一步放宽至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和技师。同时大专、职业等级落户所需社保要求都有所降低。

(3)苏州市区积分落户准入分值从400分下调至250分。

不久前,江苏省政府也出台《江苏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未来5年江苏省将全面放宽落户限制。

这也意味着,来了就是苏州人!

▌各种“花式”人才补贴 ▌

除了放宽落户政策,为了“抢人”,苏州还发布了一系列诚意满满的人才招引新政。

在去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舞台上,苏州正式吹响了打造“人才友好城市”的号角,并亮出了极其硬核的“1+8”系列人才政策!

▲图源苏州人才发布

1、首先苏州发布了《苏州市人才分类认定目录》,针对人才队伍的结构多样性,使得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紧缺人才、储备人才、通用人才...不同人才都能享受到“精确”的友好服务。

▲图源苏州人才发布

2、对产业科创领域处于世界科技前沿和国际一流水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内外顶尖人才:苏州将给到3000万-1亿元不等的项目补贴。另外顶尖人才还能到享受医疗保健、免费游览景区、机场和高铁绿色通道、子女教育服务等礼遇,相关待遇还能惠及其直系亲属。

▲图源苏州人才发布

3、为了免除人才来到苏州的后顾之忧,苏州更是舍得下大手笔、大投入。

对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购买首套房的,公积金最高放宽至贷款限额的2倍;

对于重大创新团队,团队领军人才和核心成员:分别给予200万和100万的购房补贴;

对于创业领军人才:对获得500万项目资助的给予200万的购房补贴,其余给予100万购房补贴。

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给予100万的购房补贴。

▌人才房票政策 ▌

2024年7月5日,相城发放了首张人才房票:

根据细则,相城给予顶尖人才一次性领取最高50万元,紧缺人才可领取30万元,骨干人才则最高20万元的房票补贴。

▲图源今日相城

随后,吴中区也发布了人才房票政策,并且补贴的范围更广:根据不同人才类别,分别给予3万元、8万元、12万元、20万元、50万元、80万元、100万元、130万元人才房票补贴。

不久前,园区官宣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给予7万元、10万元、15万元、25万元房票补贴。

继园区人才购房优惠后,新区也来大招,面向购房人发放总额200万元的购房补贴,每套住房补贴2万元!

▲图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苏州在人才吸引力上,一直都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在《2024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中,苏州登上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榜单,居全国第五,长三角城市群第二,江苏省第一。

在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联合推出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报告中,苏州在 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榜单中位居前十。在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前十的城市中,苏州也位列其中。

▲图源苏州新闻

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选择来到苏州,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我们也期待,2025年的苏州将会更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