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诸葛亮司马懿,在正史中谁带兵打仗最厉害?

念桃说历史 2024-11-08 14:35:21

《三国演义》是战争历史的辉煌画卷,作为四大名著之中的“男人戏”,作者罗贯中以东汉末年混乱的社会局面为背景,勾勒出了一个又一个杀机赐福的战场和千万个铿锵有力的英雄人物形象,但在作者“拥刘反曹”的主观思想之下,剧情的构成难免具有主观色彩。

在三国演义之中,曹操阵营是典型的反派,所以在与“孙刘联军”的对抗之中时常处于劣势,被当作核心描写的蜀汉政权,虽然最终走向了灭亡的历史事实,但在具体过程方面却进行了充分的美化,包括对具体事件的赞扬和对个人形象的着重刻画。

如作为军师的诸葛亮,被塑造成“智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果抛开感情加持,从正史中看,蜀国丞相诸葛亮,东吴大都督周瑜,魏国大都督司马懿都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如果不包含演义的夸张成分,他们三人谁带兵打仗更厉害?

赤壁之战中的周瑜

从战术角度来看,无论是周瑜,诸葛亮,还是司马懿,三人都具有卓越的战术技巧,但在主公面前发挥作用的时间并不相同,周瑜和诸葛亮相对较早,而由于曹操的约束,司马懿发挥自我能力的时期较晚,但这并不妨碍三人之间相互比较。

根据三国发展的时间线分析,诸葛亮受先主刘备三顾之恩出山相助,随后便领兵在博望坡,新野等地方取得了重要胜利后,联合东吴共同抵抗曹操,孙刘结盟之后,周瑜与诸葛亮才处于合作状态,赤壁之战前后,二人的各方面能力也曾有过一番比较。

司马懿则并非如此,他虽然出身名门,但曹操和曹丕当权之时,司马懿并未受到重用,而是在后来,诸葛亮北伐,曹睿成了魏国政权的新君主,司马懿的作用从此刻开始才体现了出来,他的一生才华也终于有用武之地。

从总体上来说,三人都有卓越的战术技巧,作为军事统帅,此三人在统兵方面都有着超高水平,往往能做到在逆境中反败为胜,取得初期不易的作战效果,但如果详细划分,这三人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差距,周瑜相比于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略微逊色。

首先以助于伟力,史书中曾强调,周瑜面对曹操大军南下时曾作出分析称他“兵虽多而必败”,此时终于沉着冷静的态度,值得肯定,在敌军即将来犯之际,周瑜仅用三言两语就打消了孙权心中的顾虑,安定了江东诸位朝臣之心,使得全国上下一致抗敌。

江东各位文官武将就是否与曹操作战这一问题都对周瑜进行询问,而周瑜选择联合双方,调和主战派与主降派之间的关系,避免了矛盾激化而产生内讧,稳定了军心,体现了周瑜在军事方面的强大能力和超凡的指挥才能。

在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中,周瑜手持配剑真正做到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无论是士兵的调遣还是作战命令的颁布都井井有条滴水不漏,排兵布阵十分到位,各处将领坚决执行命令,各司其职,所以才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三国志》中记载,周瑜与程普为左右都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种於赤壁,大破曹公军,从此处能看出,周瑜与程普虽然有左右尊卑之分,但从手下统领的兵马来看,二人地位相当,尽管最终决策权在周瑜手里,但他所能统帅的兵马终究是被削弱。

言下之意,孙权认为,周瑜战场之上统兵打仗的能力有限,若无一人相助,或许可能会力不从心,所以才派遣程普前往助战,从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来看,周瑜只在其中起到了统筹兼顾的作用,连环计出自庞统,苦肉计出自黄盖,周瑜则是从中周旋而已。

擅长隐忍的司马懿

司马懿的计谋和带兵打仗方面的谋略主要体现在三国对峙局面后期,由于前期曹操的压制,司马懿并未那般显眼,但在后期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却让所有人赞叹,如克日擒孟达就体现了司马懿在战场之上的果断。

其子司马师曾表示“需急写表申奏天子”,司马懿在听说后当即拒绝曰“若等圣旨,往复一月之间,事无及矣”,以此为理由实施先斩后奏,司马懿之所以选择弃圣旨于不顾,是因为他知道战场上机会瞬息万变,稍有迟疑就会错失良机。

这一点就能体现出司马懿强大的临阵指挥能力,他敢于在关键时候选择保留最大利益,由此便可证明司马懿在战术使用上极具敏感度,能够审时度势,直击要害,战术造诣极深。

而真正表现司马懿指挥能力的并非是应对诸葛亮的北伐,而是在夺权的高平陵兵变之中。

他在暗中调拨兵马的同时,以朝中意变为理由请求太后降下圣旨,让自己的兵马调动完全合理化,为后续夺取政权形成了正当的理由。

完成军事部署之后,司马懿并未直接带兵作战,而是采取心理攻势,以“只夺取兵权”作为权宜之计,用原本的爵位来诱惑曹爽,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身份发誓承诺,最终曹爽放弃了“拥兵自重,伺机反扑”的做法选择投降,司马懿不会一兵一卒就夺取了朝政大权。

至于诸葛亮,则是三人之中统兵打仗能力最强的一个,无论是小说还是《三国志》正史的描写之中,对诸葛亮的作战能力描写屡见不鲜,初出茅庐就能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甚至运筹帷幄之中,兵马调度完毕后坐守县城游刃有余。

后续的多次北伐作战虽然未能成功,但其中的调兵遣将能力和作战思维相比于前两者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最早采用以街亭为依托的拉锯战,并且已经取得多次胜利,收获许多城池,只可惜用人失误,马谡失掉了街亭,第一次北伐失败。

接连五次的北伐中,诸葛亮几乎都是以劣势的兵马取得了优势的战果,两军对垒之时,总在第一时间找到敌军的弱点,并以此为基础取得战争的胜利,后因为蜀汉粮食补给线路太长,诸葛亮甚至命令蜀中女子前来运粮,但依然无法弥补这一缺陷,所以才走向失败。

但这种无力挽回的失败,并不能否定诸葛亮在战场之上的强大能力,无论是正史之中,还是演义和后续的文学作品,都对诸葛亮的这一能力进行过反复描述和渲染。

三人的战略眼光

从地位上论,诸葛亮,周瑜,司马懿是魏蜀吴三国不同阶段的重要军事将领,他们都具有独到且深远的战略眼光,首先是几人对战争形势的判断都十分具有预见性,包括早期多次谋害诸葛亮的周瑜,值得一提的是,正史中的周瑜并非那般小肚鸡肠。

周瑜是在见到诸葛亮的才能后,为东吴的长远发展考虑才出现了“除掉”诸葛亮的想法,而诸葛亮的每一条计策,几乎都是建立在他在隆中之时对刘备所规划的“天下三分”的宏伟蓝图上,正所谓“一步三算”就是诸葛亮的常态。

如以荆州为家,是为了占据两川之地,而此举又是为了拉拢兵马以图中原,总而言之,诸葛亮计谋的前瞻性是毋庸置疑的,司马懿也是如此,尽管他的每一步棋都是为了后来自己家族掌权,但同样具有无人能及的预见性。

总而言之,此三人对整个三国局势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曹操和刘备作为主公,也曾经后悔未能听取诸葛亮或司马懿的计谋,而错失了战争的最佳机会,孙权则是因为听从了周瑜的计谋而选择了与刘备联合,所以才获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无可避免的差异性

在对君主的关系上,三人的表现完全不同,按正史中的讲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多少有些愚忠的成分在其中,周瑜对国家忠心,对君王尊重,司马懿则表现为隐忍,不仅是对曹操的隐忍,甚至对其孙子曹睿也是如此。

但司马懿的举措则是为将来篡权打下基础,体现出了他的狡诈与野心勃勃,另外三人在用兵方面也存在弱点,例如周瑜虽然是江东才俊,但心胸狭隘急于求成,他不缺才华,也不缺战略眼光,但急功近利,急于铲除隐患,想要让孙家一统天下。

而司马懿一生隐忍,他的态度最终由小心谨慎走向了多疑,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甚至会表现为畏惧和退缩,如对于诸葛亮的屡次对垒都不敢应战。

相对应的,诸葛亮在用兵方面过分保守,在北伐之时,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连司马懿都十分佩服,但却被小心谨慎的诸葛亮否决。

从总体上看,周瑜,诸葛亮和司马懿三人在带兵作战方面各有千秋,但也存在无法避免的缺点,尽管如此,也无法抹去三人在军事方面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连晓旭,.司马懿与曹魏政权关系探析[J].丝绸之路,2013,(06):.

[2]刘元之,.论太和浮华案及后续高平陵政变对魏晋政治格局影响[J].知识窗(教师版),2016,(12):.

[3]孙承栋.高平陵政变研究[D].(null),2006.

0 阅读:3